心理干预配合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研究
2015-03-15鲁红梅李庆明路红梅韩建民
刘 宏,鲁红梅,李庆明,路红梅,韩建民*
(1.河北省正定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北 正定050800;2.河北省深州市医院麻醉科,河北 深州053800;3.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河北 石家庄050000)
分娩镇痛是现代文明产科的标志,全方位、高质量的产科麻醉发展是大势所趋[1]。椎管内麻醉良好的镇痛效果已经成为分娩镇痛的最佳选择[2]。目前国内外对分娩镇痛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还没有系统性的研究,对其有效性和可行性说法不一。本研究采用心理干预治疗配合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河北省正定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孕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180例,均拟经阴道自然分娩,年龄20~35岁,平均(27.8±5.2)岁;孕周37~41周,平均(39.1±0.3)周。ASAⅠ~Ⅱ级,行分娩镇痛的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产妇均无头盆不称,无妊娠并发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随机分为心理干预+分娩镇痛组(A组,90例)和单纯分娩镇痛(B组,90例),均选择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采用分娩镇痛。分娩镇痛给药方法为:产妇宫口开至1~2cm时,在持续心电监护下给予硬膜外穿刺,选择穿刺间隙为L3~4向头侧置管4mL。硬膜外注入局部麻醉复合液3mL,回抽无脑脊液和血液后,追加局部麻醉复合液6~8mL,5~10min测定麻醉平面,必要是追加复合液2~3 mL,调节无痛平面至T9~10左右,接电子自控镇痛泵,持续剂量为4mL/h,追加剂量为2mL,锁定时间15min,宫口开全时停止给药。如有侧切需缝合时可打开镇痛泵。A组在分娩镇痛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包括心理保健、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加强社会和家人尤其是大夫的支持鼓励以及加强产时心理指导。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孕妇和家人相互配合行心理干预,医护人员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较强的观察及沟通能力,有针对性地对孕产妇实施心理指导。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评估患者在围产期及产褥期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AS评定总分经公式计算得到的标准分≤50分为正常,50~59分为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观察和记录A、B两组的产前产后SAS评分。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3分为镇痛无效。记录产程分娩方式:自然阴道分娩、阴道助产和剖宫产。观察羊水污染情况,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娩出后第1次呼吸前脐动脉血气分析。观察产妇有无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产后随访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SAS评分及VAS比较 2组产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后SAS评分较产前明显降低(P<0.01),A组产后SAS评分较B组明显降低(P<0.01),A组VAS较B组明显降低(P<0.01)。见表1。
表1 2组SAS评分及VAS比较(n=90,±s,分)
表1 2组SAS评分及VAS比较(n=90,±s,分)
?
2.2 各产程时间比较 A组各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产妇各产程时间比较(n=90,±s,min)
表2 2组产妇各产程时间比较(n=90,±s,min)
?
2.3 分娩方式和产后随访满意率比较 A组自然阴道分娩率高于B组(P<0.05),剖宫产率低于B组(P<0.05);A组产后随访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P<0.05)。见表3。
2.4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2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2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后随访满意率比较(n=90,例数,%)
表4 2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n=90,±s)
表4 2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n=90,±s)
?
3 讨 论
分娩镇痛方法分为药物性镇痛和非药物性镇痛。药物性镇痛又分为吸入全麻药镇痛、静脉麻醉药镇痛、椎管内麻醉镇痛和局部麻醉镇痛。非药物性镇痛分为精神性镇痛法(自然分娩法、精神预防性分娩镇痛法、拉马策法、Doula)、针刺镇痛法、经皮神经刺激法和水中分娩镇痛法。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椎管内麻醉镇痛法,其良好的镇痛效果已经成为分娩镇痛的最佳选择,但可能增加阴道器械助产[3]。现国内外硬膜外分娩镇痛常用药物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罗哌卡因属于长效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低浓度时表现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离[4],有利于孕妇在生产过程中无痛且活动不受影响;舒芬太尼属于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效果好且血液动力学稳定性良好,可同时保证足够的心肌氧供应。硬膜外分娩镇痛通常推荐罗哌卡因复合阿片类镇痛药[5-6]。现国内外均提倡潜伏期镇痛,可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整个分娩期间的舒适度。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有一定数量的产妇即使应用分娩镇痛仍然处于紧张状态,对孕产妇和胎儿均造成不利影响。最大程度的减轻产妇的痛苦和舒缓对生产的恐惧心理是麻醉工作者研究的方向。分娩过程中给产妇带来了恐惧、焦虑等,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而导致产后抑郁[2]。产妇对分娩缺乏认识,担心出现畸形、疼痛、难产、自己的身材变丑、胎儿性别不如意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积极的心理干预可以使其以平稳健康的心态面对这一切。研究表明分娩镇痛的产程观察和处理有了新的模式,根据产程特点,采取适时而正确的干预,建立分娩镇痛的产科处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推动分娩镇痛的发展,使产科质量上一新的台阶[7]。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除了使用药物、手术等手段外,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研究结果显示,分娩镇痛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A组产后SAS评分及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不同程度上降低了产后抑郁,降低了剖宫产率,并提高了产后随访满意率,且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无异常,在长达数小时的潜伏期中缓解了孕妇的疼痛,做到了全产程镇痛。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8-9]。在医院开设产科心理咨询门诊,对孕产妇进行专业的孕期指导,进行心理保健和强化健康教育,加强社会和家庭的干预及产时的心理干预措施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完善的工作。新的分娩镇痛技术保障了母亲和胎儿安全,增加了产妇的舒适感,促进了分娩镇痛的发展[10]。
总之,心理干预配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缓解了孕产妇的心理压力,使产妇能发挥主动性,使得良好的情绪和对生产的信心,提高了自然分娩率,产妇满意率高,且对产妇和新生儿无明显影响,不仅提高了产科质量,又体现了医疗人性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胡灵群,李韵平,夏云,等.从“无痛分娩中国行”看中国的分娩镇痛[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2):205-208.
[2] Hawkins JL.Epidural analgesia for labor and delivery[J].N Engl J Med,2010,362(16):1503-1510.
[3] Anim-Somuah M,Smyth RM,Jones L.Epidural versus nonepidural or no analgesia in labour[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1,(12):CD000331.
[4] 孙红梅,杨勇,周士三.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370-3371.
[5] Wang RD,Dangler LA,Greengrase RA.Update on ropivacaine[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01,2(12):2051-2063.
[6] Fettes PD,Moore CS,Whiteside JB,et al.Intermittent vs continuous administration of epidural ropivacaine with fentanyl for analgesia during labour[J].Br J Anaesth,2006,97(3):359-364.
[7] 叶宁,许勤.持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5):1-3.
[8] Chen LK,Hsu HW,Lin CJ,et al.Effects of epidural fentanyl on labor pain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first stage of induced labor in nulliparous women[J].J Formos Med Assoc,2000,99(7):549-553.
[9] Nelson KE,DAngelo R,Foss ML,et al.Intrathecal neostigmine and sufentanil for early labor analgesia[J].Anesthesiology,1999,91(5):1293-1298.
[10] 熊莉华,赵静茹,李珍.音乐疗法对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0,9(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