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在手术部位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2015-03-15宋莉
宋 莉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河北邢台054000)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系统、连续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等情况,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无植入物术后30d、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包括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2]。手术部位感染是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手术部位感染后增加住院时间、再住院率,从而额外增加住院费用,给社会和患者增加了更大的经济负担。为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我们对2012—2013年全院手术患者进行调查、监测及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旨在评价医院感染监测体系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2013年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住院手术患者8 926例。其中2012年住院手术患者4 127例,男性2 049例,女性2 078例,年龄1~82岁,平均(48.6±19.3)岁;2013年住院手术患者4 799例,男性2 386例,女性2 413例,年龄1~83岁,平均(48.2±20.1)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比较2012年和2013年临床手术科室在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
1.2 调查方法
1.2.1 前期准备 在全院临床科室计算机上安装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上报操作软件,并与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细菌微生物系统、手术麻醉管理系统相连。将采集到的上报医院感染病例、现患率调查以及目标性监测数据与医院感染科计算机上医院感染监测软件联网;麻醉科手术麻醉登记平台与医院感染科主机联网。医院感染科专业人员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现场核实、追踪检查、数据分析、效果评价,发现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1.2.2 培训 对全院手术科室的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掌握医院感染监测上报系统操作流程。
1.3 医院感染诊断 医院感染管理科经电子病历系统、微生物实验室系统、医院感染监测网络软件等查阅患者病历及现场查看患者病情,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感染病例的诊断。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因素手术部位感染率比较 非清洁切口、急诊手术、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高于清洁切口、择期手术、患者不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P<0.05或<0.01),不同年龄、不同手术时间、有无慢性疾病手术部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部位感染率 我院2012年手术患者为4 127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6例,感染率为0.63%;2013年手术患者为4 799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5例,感染率为0.31%。2013年应用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后感染率明显低于2012年(χ2=4.220,P=0.041)。
2.3 手术风险分级手术部位感染情况 2013年手术风险分级2级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低于2012年(P<0.05),2012年和2013年手术风险分级0、1、3级手术部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因素手术部位感染率比较(例数,%)
表2 2012年与2013年手术风险分级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比较(例数,%)
2.4 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病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012年监测Ⅰ类手术切口307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82例(59.28%);2013年监测Ⅰ类手术切口473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27例(47.99%)。2013年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比例低于201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2,P=0.003)。
3 讨 论
手术部位感染是我国医院感染的重要类型,是医院感染预防与防控的重点之一[3]。在医院感染排名中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仅次于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一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将会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医疗质量,甚至威及患者的生命[4]。“医院感染监测规范”[5]中要求对手术部位感染采取主动干预的方法进行目标性监测;卫生部下发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6]中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探索及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降低感染率。本研究通过医院感染监测体系,评价其在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医院感染监测体系是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及现患率调查等三者相结合的监测方法,具有全面性及科学性。采用医院感染监测体系能够及时发现疑似手术切口感染病例,提前对疑似病例进行干预,从而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陈金明等[7]探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个体状况、合并慢性疾病、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无菌操作意识不强等,通过对以上危险因素的控制,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得到有效降低。刘荣辉等[8]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前瞻性队列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非清洁切口、手术时间、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可明显提高手术部位感染率,尤其是非清洁切口,与清洁切口比较,可增加手术部位感染发生风险3.0倍。有文献报道,通过对外科手术病例的监测,探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术中出血量、手术类型、术前有无感染性疾病,这些危险因素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9]。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分析我院外科手术部位的高危因素主要为非清洁切口、急诊手术、手术时间>2h、患者存在意识障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根据不同的手术风险分级来评价不同手术风险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更公正、更客观,有利于持续改进。本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手术风险分级2级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2012年,提示医院感染监测体系有效。耿贺梅等[4]研究不同手术风险分级手术部位感染率比较,手术风险指数越大,手术部位感染率越高。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对于手术风险分级较高的患者需提高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警惕性。针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我院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时间[10],减少医院感染的机会;②规范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③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准确的手术风险评估;④术中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以减少组织损伤;⑤保障有效止血;⑥合理使用抗生素;⑦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尤其是提高换药时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⑧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跟踪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等,以降低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手术部位感染与抗菌药物滥用具有相关性。王飞等[11]研究表明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合理规范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手术部位感染率显著降低。有文献报道,清洁手术术前合理时间内预防用药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12]。朱熤等[2]研究显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了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从而降低了手术部位感染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后手术部位感染率由2012年的0.63%下降到2013年的0.31%,围手术期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2年的59.28%下降到2013年的47.99%。但我院Ⅰ类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仍高于“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0.00%的规定,提示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控制医院感染率[13]。使用医院感染监测体系还可及时发现并控制医院感染聚集性事件发生,2013年我院某外科手术科室存在疑似医院感染聚集性事件的情况,通过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疑似暴发的苗头,迅速进行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查找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蔓延[14]。
[1] 宋莉.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4):457-459.
[2] 朱熤,庄建文,潘颖颖,等.某医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报告[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9):991-992.
[3] 刑玉斌,杜明梅,索继江,等.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J].中国医院,2013,17(3):6-8.
[4] 耿贺梅,果丽明,刘运秋.外科手术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4151-415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1-1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1-10.
[7] 陈金明,毛泽军.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302-2304.
[8] 刘荣辉,杨静,张长凤,等.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569-1571.
[9] 韩玲样,孟葆莉,张会萍.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1):4750-4752.
[10] Yumun G,Avdin U,Ata Y,et al.Analysis of clinical outcomes of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use dur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J].Cardiovasc J Afr,2015,26(4):155-158.
[11] 王飞,张秀月,万书,等.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与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0):2411-2413.
[12] 薛跃华,吴亚萍,周小萍.神经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及手术部位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6):1294-1295,1300.
[13] 马德花,司立宁,鲍海咏,等.高原地区创伤患者伤口病原菌和耐药谱分析[J].临床荟萃,2012,27(15):1351-1352.
[14] 张阳,冯柳芳,宋莉.手术切口感染聚集性病例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4929-4930,4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