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中外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比研究

2015-03-15江晓敏唐磊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遵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遵义56300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外教母语问卷

江晓敏,唐磊(.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遵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遵义56300)



地方高校中外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比研究

江晓敏1,唐磊2
(1.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遵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摘要:以遵义某高校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堂观摩对比了中外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研究表明中外教师在教学准备、实施、管理和评价四种行为上差异性远远大于相似性。这些差异与两者英语语言水平、文化教育观以及教学经验的不同密不可分。同时,笔者认为这种差异性并不是简单判定两者孰优孰劣的依据,反之在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背景下,两者的差异性更加反映了两者在教学上的互补性。

关键词:中外英语教师;教学行为;地方高校;对比研究

在中国语言环境下,英语教学往往主要由中国教师来完成。随着社会对学生英语应用交际能力要求的提高,各高校纷纷聘请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参与英语教学。远离省会中心城市的各地方高校也积极克服地缘劣势,大力引进外籍英语教师。然而,教学管理部门在外教利用上常常是“重引进、轻管理”,对外教在课堂上的具体教学行为了解不多[1]。对外教课堂教学行为的忽视势必造成无法准确掌握外教教学中的特点以及他们与本土教师教学上的差异性,从而无法科学地配置师资资源,满足学生诉求。有鉴于此,本文以遵义某高校为个案,对比中外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以期为地方高校对外教的管理和使用提供借鉴。

一、课堂教学行为:概念及相关研究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为落实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方案而展现在课堂内的一系列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2]。按照功能,课堂教学行为大致可分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四种行为。长期以来,对教师行为的研究一直与有效教学的研究紧密相关。20世纪60年代以前,有效教学关注的重点是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的品质和特征。60年代之后,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了教学活动本身。相应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成为关注的焦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1)探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2)探讨不同师生互动类型下的教师行为;3)教师角色对教师行为的影响[3]。就英语教学而言,随着众多的非英语母语教师(N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加入到英语母语教师(NativeEnglish-speakingTeachers)的队伍中,将母语教师和非母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也成为教师行为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外学者如Medgyes[4]对比了匈牙利语境下母语与非母语教师各自视角下对方的课堂行为特点。同时,Medgyes与Arva[5]还对比了母语与非母语教师所陈述的(stated)课堂行为与所观察到的(observed)课堂行为间的差异。其他学者如Mahboob[6],Butler[7]也对比了母语与非母语英语教师在其他语境下教师课堂行为的差异。

国内学者如候新民、刘佩佩[8],李素枝[9]和胡青球[10]等则从不同视角对比了中外英语教师在国内课堂中教学行为的异同。以往的研究对了解母语与非母语英语教师课堂行为的差异有重要的价值。但必须指出的是,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母语为匈牙利语、希腊语、土耳其语或日语的英语教师,对母语为汉语的中国英语教师的研究极少。国内学者的研究虽弥补了国外学者的不足,但目前多数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教师行为某一特定的方面,如课堂话语、互动模式或言语反馈。个别研究者(如候新民和刘佩佩)虽综合对比了中外教师课堂行为的差异,但所调查教师的授课对象是中小学生。可见,目前我们对地方高校中外教师课堂行为的特点和差异了解较少。为此,本研究以遵义某一高校为个案,综合对比中外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学生是教师课堂行为的目标受众和直接受益者,因此本研究主要从学生视角出发,对比中外教师课堂行为差异。本研究回答两个问题:1)基于学生的感知,中国教师与外教在英语课堂行为上分别有哪些显著的特点?2)中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如果有,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研究方法

(1)受试:受试为156名遵义某高校英语专业大三的学生,平均年龄约为为21.3岁。自大学入学以来,受试对象接受过来自英美国家共4名外教的英语教学。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了调查问卷和视频录像两种工具。学生对教师行为的感知通过问卷来收集。问卷借鉴了知名教师行为研究专家Medgyes曾使用的《本族语/非本族语教师教师行为对比调查问卷》(Questionnaire 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eaching Behaviour Between NSand NNSTeachers)。同时,结合本研究的语境和受试对象特点,对问卷做了多次试测和修改。问卷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收集受试者相关个人信息的6个问题;第二、三部分分别是内容相同的24项李克特量表式(Likert-typescale)观点陈述,涉及前文所述四种教师课堂行为。第二部分针对中国教师,第三部分针对外教。学生需对24项观点进行1至5分的认同度选择: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5分代表非常同意;第四部分为2个开放式问题,收集学生感知的外教和中国教师课堂行为的优点和不足。除问卷调查外,还对2名外教和2名中国教师进行了各两次课堂观摩,并进行了录像。

三、结果与讨论

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148份,回收率为94.9%。问卷回收后,用SPSS 16.0分别对问卷二、三部分的每项李克特分值进行了均值和标准偏差统计。同时对二、三部分进行了配对样本检验,并对问卷的主观回答部分进行了归类整理。参照问卷结果,还对观摩视频进行了回放,看两组数据是否吻合。

1.中外教师课堂行为显著特征

(1)中国英语教师显著特征

对中国英语教师的行为,学生按照问卷第二部分的24项陈述观点,对每项都做了认可度评分。由于篇幅所限,表1只列举了认可度均值最高的三项和最低的二项教师行为;同时,将5分值的认同度区分(非常赞同至非常不赞同)合并为赞同、中立和不赞同三类。

表1中国英语教师课堂行为特征

表1显示,在学生看来,中国英语教师课堂中最显著的特征依次为:能够及时反馈或纠正语言错误(赞同率合计61.3%,认可度均值为4.03)、上课强调课堂纪律(赞同率57.5%,均值为3.91)、讲解时板书工整认真(赞同率44.8%,均值为3.72)。同时也认为中国教师课堂中的活动或游戏较少,讲解时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单一。除此之外,问卷调查还显示的明显特征有:严格按照教材编排授课、授课内容系统性强、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强调考试技能,但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2)外籍教师显著特征

同理,学生按照问卷第三部分的24项陈述观点,对外教的课堂行为进行了认可度评分。表2汇总了认可度均值最高的三项和最低的二项教师行为。

表2外籍英语教师课堂行为特征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感知的外籍教师课堂中最显著的特征依次为:课堂中的活动或游戏比较丰富(赞同率合计64.1%,认可度均值为4.12)、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赞同率53.5%,均值为3.78)、使用多种考核方式(赞同率46.8%,均值为3.61)。但同时也认为外教上课时不能及时反馈或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上课时没有严格按照教材编排授课。除此之外,调查显示的明显特征还有:上课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丰富、课堂气氛活跃、注重讲解文化知识,但授课内容缺乏系统性。

2.中外英语教师课堂行为对比

(1)相似性

为了确定学生感知的中外英语教师课堂行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对问卷二、三部分的24项认同度分值进行了配对样本检验。检验结果表明,5项教师行为的李克特分值没有显著差异。这5项行为是:1)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709,p=.403); 2)耐心对待学生提问或回答(=.523,p=.317);3)布置并认真批改/检查作业(=.635,p=.182);4)备课充分认真(=.278,p=.117);5)使用多种教具(=.386, p=.205)。这些数据表明,总体上中国教师与外籍教师在教学准备行为上都持有积极负责的态度,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尽职尽责。

(2)差异性

同时,在其他19项教师行为上,中外教师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1)在教学方法上,中国教师方法相对保守单一,而外教方法却灵活多样。这一点在学生的开放式问题回答上也有反映。例如有同学评价道:“中国老师上每个单元的模式好像差别不大,都是先讲单词,然后讲课文,我们主要是听和记笔记”,“外教上课课堂活动比较多,role play,debate之类的,有时还会让我们小组为单位用PPT做presentation……”。2)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中国教师授课比较系统,严格按照教材编排授课,内容更充实;而外教授课有随意性,没有严格按教材编排授课,从而使授课内容缺乏系统性。这一点也有学生写道:“外教一般很少使用发给我们的教材,上课主要是按照自己的PPT讲”。3)在课堂秩序和课堂氛围上,中国教师强调课堂纪律,要求学生不得随意讲话或离开座位,课堂氛围严谨并有压力;而外籍教师对课堂纪律要求相对宽松,在开展活动时课堂组织显得松散无序。同时由于外教的丰富甚至是夸张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课堂氛围显得轻松活泼。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了解学生能力和需求上,中国教师要比外籍教师更加敏感,同时能提供更多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反之外教常有低估或高估学生能力的倾向。不少同学评价道“外教好像喜欢把我们当作小学生,上课经常唱歌玩游戏……”,“有时候外教让讨论的问题如安乐死之类的,太难了,一点准备也没有。中文我们可以说点,但英文有点难。”,“外教对语法问题不太重视,我们有时不知道怎么说了正确,他们也不太会解释”。反之,对中国老师,不少学生积极评价道“中国老师上课会给我们讲学习的策略”,“中国老师对专四考试熟悉”,“语法方面的问题问中国老师比问外教要管用”等。

3.问卷数据与视频数据对比

参照问卷调查的结果,笔者同时仔细观看了课堂观摩的录像,发现学生反馈的情况与课堂观摩的情况基本吻合。总体上外教在课堂上行为显得随意风趣,课堂氛围轻松,中国教师普遍行为严谨传统,课堂氛围宽松但有压力。问卷调查反映的部分差异可以在以下两个视频片段得到印证。

片段1

[口语课,讨论的话题为抑郁症,外教先在PPT上展示了相关的几幅图片]

T:Please look at these pictures, and think about their implied meanings.

As a generous man, I’ll give you half a minute [smile].

2. Ss:[laugh]

3. T: Ok, guys, time’s up. What’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pictures? How about this one?

4. S1: The man looks unhappy.

5. S2: He not interested in his life.

6. T: OK. How about you, Lily?

7. S3:……[absent-minded]

8. T: So is he happy in the picture? No?

9. S3: He looks sad. He is unhappy.

10.T: Good, so you are listening! [smile] What happened to him, in your prediction?

11.S4: I think maybe he buy lotre[wrong pronunciation], but not win.

12.T: Ahh, lottery [stressed], good idea, good idea.

(左边数字代表话轮编号;T表示老师;S表示学生;[ ]内文字为笔者所加,表示情境信息;下文同理。)

片段1是一名美国男外教的课堂教学行为片段。从片段中可以看出,外教使用了图片作为教具和话题的出发点。教师课堂语言幽默,比如在话轮1,只给学生半分钟的准备时间,去说自己是个“generousman”。在话轮6-8,当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时(由于分神),给予了鼓励和提示。当学生回答后,又幽默地予以表扬“Good,soyou arelistening!”,从而使课堂氛围显得轻松。同时在话轮11-12,当学生出现读音错误(lottery误读为lotre)时给予了纠正。但对学生的语法错误,外教显得比较宽容,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反馈。例如,在话轮5和11,学生说道,“Henot interested in his life.”和“He buy lottery”,遗忘了系动词和误用了时态,外教选择了忽略错误。

片段2

[精读课,文章主题为传媒业的发展,教师将文章标题写在黑板上后拿出了一个收音机]

T: Well, look at this. What’s a nice radio, isn’t it?

Ss: Yes.

3. T: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with radio?

4. S1: Listen news.

5. T: Listen to [stressed]news, good. This is one of the very few things one can do with a radio, right? Do you learn news today by radio?

6. Ss: no.

7. T: Of course, not often. Why?

8. Ss:[No response]

9. T: Something has changed, with the help of technology.

10. S2: TV invented.

11. T: Yes, good. Television was[stressed]invented, and computer was invented. Ok, do you know the bird flu reported recently on TV?

片段2是一名中国女教师的授课片段。从片段中可以观察到,与外教相似,中国女教师也善于使用教具(收音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用提问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回答后,能用积极反馈语“good”来鼓励学生(话轮5与话轮11)。在学生无法回答时也给予了提示(话轮9)。与外教不同,中国教师语言使用较为平淡,没有刻意制造幽默。同时,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话轮4与话轮10)比较敏感,用间接重述的方式给予了纠正(话轮5与11)。

4.差异的原因

如前文所述,中外英语教师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和评价四种行为上,差异性远远大于相似性。这些差异与中外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水平、文化教育观以及教学经验密不可分。首先,英语是英美外教的母语,是先天自然习得的,而对于中国教师,英语是外语,需后天努力。正如Kramsch[11]指出的那样,母语者可能在书面语上对二语学习者没有绝对优势(少数二语学习者甚至可能超越母语者),但在语音、语用知识和口语等技能上对二语学习者有不可超越的优势。母语的优势导致了外籍教师更擅长使用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习者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母语的优势同时也造成了外籍教师熟悉语言使用而非语言规则。因此在面对学生语法错误时,他们往往不知如何借助元语言知识给予学生解释与纠正。这一点在Mahboob、Butler等人的研究中也有同样发现。相反,中国教师作为二语学习者的经历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者模式,在课堂上更好地传授语言学习策略,预防语言错误,并给学生更多的情感支持。

其次,中外教师持有的不同文化教育观也是导致两者教学行为差异的重要原因。传统儒家文化长期对教育的影响要求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含蓄持重,举止上是楷模,知识上是权威。这也导致了中国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维护课堂秩序,注重塑造权威性而忽视张扬个性。同时应试教育盛行的环境会导致中国教师注重知识传授的内容,而忽视传授的方式,注重考试的结果而忽视考试的方式。中国教师与中国教育环境“共生”的关系势必造成中国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和考核方式上不能像外教那样‘随心所欲’,在课堂氛围上不能像外教那样超脱。此外,中外教师教学经验上的差异也会导致两者课堂行为差异。不少中国教师在入职前都是师范院校毕业,其他教师在任教前也要接受教学技能培训,以此来熟悉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入职后的教学实践、教学观摩和教学比赛都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使中国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上更为严肃,在内容的讲授上更加系统。而如张奕、王建等人的调查[12]反映的那样,许多外籍英语教师本身并非教育专业毕业,任教前往往从事其他行业,英语教学往往只是他们短暂的一种行业尝试。这种教学经验的缺乏和从业的不稳定性在地方高校中可能更加突出,最终势必会导致外教在预计学生的能力、系统讲授教材内容上存在问题。

四、结语

本文以遵义某高校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堂观摩对比了中外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研究表明,由于英语语言水平、文化教育观以及教学经验的不同,中外英语教师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和评价四种行为上,差异性远远大于相似性。中国教师相对含蓄持重,外籍教师相对风趣活跃。笔者认为这种差异性并不是简单判定两者孰优孰劣的依据,反之在现代教育强调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的背景下,两者的差异性更加反映了两者的互补性。只要对外教在教学内容安排与教学管理上加强督导,外教将会给地方高校的外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娄继梅.优化外籍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行为[J].教育探索,2008,(6):102-103.

[2]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张建琼.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之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 2005,(3):40-43.

[4]Medgyes P. The Non-native Teacher[M].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5]Medgyes P,Arva V. Native and non-native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J]. System, 2000,(28):355-372.

[6]Mahboob A.Nativeornon-native? What do students enrolled in an Intensive English Program think? In Kamhi-Stein(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from Experience: Perspectives on Non-native English Speaking Professionals[M].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21-148.

[7]Butler Y. How are N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perceived by young learners?[J]. TESOL Quarterly, 2007,(41): 731-755.

[8]候新民,刘佩佩.中外教师英语课堂教学行为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3):99-103.

[9]李素枝.中外教师英语课堂互动模式对比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2):34-39.

[10]胡青球.中外教师英语课堂话语对比分析——个案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7,(1): 32-37.

[11]Kramsch, C. The privilege of the non-native speaker [J]. PMLA, 1997,(3): 359-369.

[12]张奕,王建.高等院校外籍教师教学现状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9):68-71.

(责任编辑:徐国红)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s between Native and N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in a Local College

JIANG Xiao-min1,TANG Lei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Zunyi Normal College; 2.Zunyi Medical College, Zunyi 563002, China)

Abstract:The present study made a comparison, via questionnaire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 of the teaching behaviors of two groups of English teachers, native and non-native, in a local college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groups of teachers, despite a few similarities,exhibitedconsiderabledifferences in classpreparation,classmanagement,students’assessmentand teachingapproach.And these differences were much ascribable to the discrepancies of the two group teachers in English competence, view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xperiences.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he differences do not simply imply a better- or -worse comparison of their teaching ability, but a necessity of co-existence and coopera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teachers. This is of much importance in a time when much emphasis is attach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tudents’comprehensive competences in English.

Key words:native and n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teaching behaviors; local college; comparative study

作者简介:江晓敏,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遵义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12ky11)

收稿日期:2015-09-0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5)-0096-05

猜你喜欢

外教母语问卷
母语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外教Lis的诗意生活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