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城市文化为导向的小城市旧城中心区城市设计*——以南川东街旧城片区改造为例

2015-03-14TheUrbanCultureOrientedDesignoftheOldCityCenterTakingtheEastStreetReconstructionDesignofNanchuanasanExample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城市文化改造

The Urban Culture-Oriented Design of the Old City Center — Taking the East Street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Nanchuan as an Example

龙 灏 田 琦 王 玮 LONG Hao, TIAN Qi, WANG Wei

以城市文化为导向的小城市旧城中心区城市设计*——以南川东街旧城片区改造为例

The Urban Culture-Oriented Design of the Old City Center — Taking the East Street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Nanchuan as an Example

龙 灏 田 琦 王 玮 LONG Hao, TIAN Qi, WANG Wei

摘 要本文在分析旧城改造经验、小城市旧城区特点及改造策略的基础上,以重庆市南川区中心东街旧城片区的改造为例,探索如何以文化为导向,充分利用旧城文化资本,打造城市特色,从整体风貌控制、城市空间结构重组及商业活力再造等方面重新激发旧城中心区商业活力,实现旧城中心区的有机更新。

关键词城市文化;小城市;旧城中心;改造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478)

龙 灏: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longhao@cqu.edu.cn

田 琦: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讲师

王 玮: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experiences of city reconstruc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cities and their reconstruction strateg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urban culture-oriented design suggestions by taking the example of the East Street reconstruction design in Nanchuan County of Chongqing, in which the urban culture will be utilized more efficiently so as to form the city’s characteristics. The paper then discusses approaches to remotivate the business vitality of old city center in the aspects of overall scene control, urban special restructure and rebuilding commercial vitality, etc. to realize the organic renewal of old city center.

Keywords:Urban Culture; Small City; Old City Center; Reconstruction

0 引 言

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对旧城进行改造以缓解发展压力,增加经济活力。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政策的落实及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旧城改造也成为诸多小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由于历史文化、风土民情、人口总量、经济规模、地理位置及建设资金等方面的差异,小城市的旧城中心区改造显然不能照搬大城市的做法。本文将以重庆市南川区中心城区的旧城改造城市设计为例,探索如何以文化为导向、有效地发掘和利用小城市突出的文化资源,打造既保留丰富的地方文化特色又具有现代商业活力的小城新中心。

1 国内外旧城改造经验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作用下,城市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许多城市对城市功能衰退的旧城中心区进行了改造设计,以改变城市面貌,提高人民生活居住水平,开发城市用地商业潜力。

统观国内外大城市的旧城改造可以发现,旧城中心的城市设计主要采取结合文化设施、结合文化产业与结合文化活动等三种设计手段[1]。

(1)结合文化设施——通过文化设施建设,改善城市形象,促进吸引文化旅游,以及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业等行业,带动地区的发展。其典型实例有美国巴尔的摩内港建造的航海馆和展览馆、音乐中心与体育中心、北京798艺术中心、苏州博物馆。其特点是通过博物馆、艺术中心、主题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兴建,保护城市历史遗产,兼顾城市经济发展,树立城市文化形象。

(2)结合文化产业——通过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推进劳动力雇佣,复兴本地区的文化认同。构成文化产业区,使之形成富有活力而又不断发展的城市中心。其典型实例有英国伦敦道克兰码头的水上运动场、上海旧城中心和成都宽窄巷子。其特点是兴建文化产业区,形成新的文化产业空间,有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并通过与文化相关的产业活动引导,增加就业,实现区域经济复兴。

(3)结合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作为城市更新的一个切入点。不仅有利于城市面貌的改善,旅游经济的发展,还将推动城市知名度与城市地位的提升。其典型实例有英国历史老城格拉斯哥。其特点是开展大量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庆典,带动了城市文化旅游业,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从衰败的工业城市向现代文化都市成功转型。

若想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文化、体现城市地域魅力,实现以城市文化为导向的小城市旧城中心区改造,应当吸取大城市旧城改造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考虑小城市与大城市有所差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小城市旧城片区改造时充分考虑其旧城中心区改造的真实诉求。

2 小城市旧城中心区的特点和城市设计应对策略

2.1 小城市旧城中心区的特点

尽管旧城改造使一些大城市功能效率获得提高,然而在小城市尤其是小城市旧城中心区改造依然困难重重,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小城市产业结构单一。旧城中心作为曾经的城市工商业中心,具有产业结构单一、对本地矿产资源依赖性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原工业厂房倒闭或外迁,旧城产业结构转型任重而道远,需要更深层次的思索和实践。

其次,小城市缺乏大城市那样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标志性的历史文化。因此在城市特色的营造上往往缺乏地域文化内涵,盲目的模仿和追求都市化景观,忽视本土城市文化的建设,导致改造后的旧城中心片区缺乏地域特色[2]。究其原因,旧城更新中对文化的深入把握未能与快速推进的城市化步伐相一致。

第三,小城市旧城中心片区面积较小、主要街道少、业态结构复杂,商业、工业、居住、学校、幼儿园等功能区错综分布,互相干扰较为严重。

第四,小城市的许多旧建筑保存价值低。时间长短不一,特征不明显,不能代表当地文化;旧建筑保存不好,质量良莠不齐,甚多危房。需要仔细调研分析判断建筑物的保存价值,不能盲目学习大城市或历史街区“修旧如旧”的改造手法。

第五,小城市的经济实力不如大城市深厚。因此进行城市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分期建设的重要性。

2.2 城市设计应对策略

鉴于前述原因,为了避免地域文化多样性和特色的衰微与消失,小城市旧城改造首先应当在结合城市整体规划与经济实力的前提下,根据重新划分的城市功能区慎重考虑,分期建设。

其次,小城市旧城改造城市设计应当深入挖掘城市本土历史文化特色,明确城市形象定位,结合经济发展打造新的旅游或创意产业文化,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成功转型。

第三,在小城市旧城改造设计中,应当综合考虑城市建筑保存价值,不能盲目修旧如旧;同时又要保存城市传统街巷空间,提取建筑历史文化元素,使改造后的街道和建筑与传统建筑一脉相承。

3 以文化为主导的南川旧城片区改造

3.1 南川旧城中心现状概况

南川是重庆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旧城东街片区是南川传统工商业文化中心,片区内保存有许多旧工业厂房及住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原工业厂房已搬迁至郊区,而旧城片区无法容纳增加新的功能。

旧城中心片区建筑衰败严重,沿街商铺密集、缺乏统一规划。其中老东街传统街巷空间层次丰富,建筑沿街面较长,沿街商铺较多,但建筑陈旧,多为危房。规划区内交通、公共配套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如广场、绿地建设等都存在很大问题(图1)。

总而言之,南川旧城片区面临人口过多、绿化减少、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落后、发展受到限制等诸多问题,进行改造势在必行(图2)。

3.2 以文化为主导的设计策略

3.2.1 以文化为主导

城市文化分为有形物质和无形文化两个部分,其中有形物质是无形文化的具体映像,而文化则是支撑物质存在发展的动力。旧城传统建筑是城市文化有形物质的重要体现,因此,以城市文化为导向的小城市旧城中心区改造必然需要注重本土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精华的传承,将所在区域民族特色或历史文化特色融入改造设计之中,使地方的、民族的、历史的精髓通过创新的建筑设计转化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小城市竞争力的新动力[3]。

3.2.2 打造文化地标

历史上,东街旧城片区就是南川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之后,成为南川市的工商业中心,区内历史、工业、商业文化氛围浓厚,是旧城改造可挖掘的文化源泉(图3)。为使片区内风貌建筑以及具有历史文化象征意义的老东街得到充分挖掘,设计中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对片区内的建筑进行了质量评价分析,根据建筑质量现状、建筑历史价值和保存价值采取了不同的保存或利用方式,并且在以城市文化为导向的原则指导下,与新的商业、旅游产业相结合,再造旧城中心区的商业活力,打造南川特色的文化地标。

图1 东街片区改造前Fig.1 the scene of east street district before reconstruction

图2 东街片区改造效果Fig.2 the effect picture of east street district after reconstruction

(1)新的老东街

对老东街采用另起炉灶的设计手法,先拆除片区内的破旧违章建筑,再根据商业功能分区的全局需要,按照与原街道尺度相协调的原则,提取传统建筑元素,在新规划的风貌街街址上建设一条新的“老东街”。新风貌街选址充分考虑与隆化古城墙、南川教堂等历史文化建筑的关系。保存城市传统活动空间,更新现代化商业,打造全新的老东街入口。街道建筑风貌与东街传统建筑相协调,与按原貌整治的南川教堂和谐一致,同时形成商业对流。将隆化古城墙打造为风貌街景观,在保护城市历史建筑物的前提下,将其自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有效地转换为城市文化。

(2)南川教堂

南川教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砖木结构仿哥特式教堂建筑,保存情况较好,历史价值较高。因此方案中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进行修复改造,采用恢复历史风貌的手法,对教堂的外立面、被炸毁的屋顶和室内环境进行修复。修复后的教堂将成为区域内的商业文化地标。除提供本地基督教徒礼拜之外,也将为商业摄影、旅游参观等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工业建筑的再利用

保存旧城片区的工业建筑,将传统工业仓库改造成南川城市博物馆和南川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隆化古城墙改造成风貌街旅游文化景观(图4)。利用城市历史文化激活商业空间,利用与商业相对立的具有文化功能的建筑和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符号,与商业形成强劲对流,由此促进城市文化的扩散,促进商圈的繁荣,增强城市经济活力。

3.2.3 整合文化产业

(1)商业文化

结合南川中心区商业现状及特点,合理布局,打造多元化的商业业态模式。提出以“政府广场片区”和“东街商贸中心”为两点连线的“双核”城市商业带。梳理城市交通节点与网络空间,创造多区域、多业态的分区商业集中区,有效提高不同地块区域的商业价值。

另一方面在风貌街内结合隆化古城墙的保护,精心布置绿地、水体、花池、雕塑、小型艺术画廊等景观,通过景观设计和装置艺术,引入现代艺术,以形成对破旧地段或衰败地块的改造,塑造富有文化气息的商业空间,增加风貌街的吸引力,促进潜在的商业消费。

(2)旅游产业文化

在保留原有建筑文化元素的基础上,通过提取传统建筑元素,使街道空间尺度与原街道相协调,结合金佛山等旅游路线,打造具有南川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传统风貌街(图5)。同时根据南川旅游文化背景,依托花山自然山地特征,创造良好的视觉景观导向。着力打造半溪河畔滨河路段特色休闲旅游风貌带,充分尊重并合理利用场地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层次丰富的山地城市空间。将地块开发的旅游商贸产业链与南川整体旅游规划紧密结合,挖掘传统民俗文化,打造以风貌地域文化为背景的休闲旅游、特色商贸产业链。

(3)创意产业文化

图3 街巷空间模式Fig.3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treets

东街片区作为南川城市发源地和近代革命活动集中地,具有较高的历史纪念价值。结合南川区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与未来定位,引入创意文化产业。将仓库改造成为城市发展历史陈列馆,以展示城市形象,追溯历史文化源泉(图6);结合片区内的小学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精心布局,合理安排产业文化功能,填补现状空白。结合旅游产业的开发,以创意产业核心项目创造品牌效益,带动地区产业升级,打造创意产业文化街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

图4 风貌街入口效果图Fig.4 the effect picture of Fengmao Street

图5 打造旅游产业文化Fig.5 the culture of tourism industry

3.2.4 营造文化活动

城市文化来源于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是一种极具活力的文化,其本身就一直在进行传承、同构和更新[4]。如果仅仅是像对待古董那样将之收藏,则远远不能发扬城市文化的存在意义和商业价值。只有将之恰当的保护、利用和发扬,才能实现城市文化的保值和增值。

第一,结合步行交通布置城市文化设施,如隆化古城墙、历史陈列馆、南川教堂等,有效地结合城市旅游空间与休闲空间,形成南川聚集人气、举办文化活动的场所(图7)。

图6 创意产业文化Fig.6 the culture of innovative industry

图7 旧城片区交通规划Fig.7 th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of old city

第二,对具有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的建筑进行复原旧貌的维护改造,并结合建筑的室外场所打造相应的文化活动[5]。如仓库改造的历史陈列馆可展示城市发展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作为本地文化中心承办一系列文化展览。南川教堂既可开放参观,也可作为摄影外景地。

第三,结合南川旅游产业,开展文化活动,结合本地特色举办庆典节日,与城市旅游产业互相促进,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与品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实现旧城片区的成功转型。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为避免因为城市建设缺乏特色而被边缘化,采取科学的旧城改造方法、寻找自身特点来实现城市文化的准确定位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城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中,可充分研究城市的历史文化,根据“为了现在及未来的需要而对历史遗迹的变化进行管理并有效加以利用,胜过对神圣过去的一种僵化的尊重”的理念,尊重现存历史文化,寻找城市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地方城市文化的特色,并在改造中挖掘与发扬,使其真正成为一种具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同时,在设计中注意保护与发展,使城市文化与时俱进,实现真正的价值。

以本土文化为导向的旧城改造城市设计方法,不仅可以挖掘城市文化特色并使之得到传承、焕发出新的活力、促进本土城市文化传承,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城市的可识别性,同时也能明显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从而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建设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1.

[2] 凯文·林奇. 城市意向[M]. 项秉仁,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3] 姚准. 城市空间研究的文化视角[J]. 规划师, 2006(02): 95-97.

[4] 凯文·林奇. 总体设计[M]. 黄富厢, 朱琪,吴小亚,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5] 黄鹤.文化政策主导下的城市更新——西方城市运用文化资源促进城市发展的相关经验和启示[J]. 城市规划, 2006(01): 34-39.

图片来源:

图1:作者拍摄

图2-7:作者绘制

(编辑:曾引)

DOI:10.13791/j.cnki.hsfwest.20150317朱嘉伊, 汤西子, 吴昊. 土地利用视域下的轨道交通换乘问题解析及策略研究——以杭州轨道交通一号线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 30(03): 86-91.

收稿日期:2013-10-19

作者简介

文 章 编 号2095-6304(2015)03-0082-04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TU984

猜你喜欢

城市文化改造
保定市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及提升方法研究
城市文化口碑对景点品牌价值的交互式嵌入研究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小议衡阳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文化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