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研究
2015-03-13刘斌贤
刘斌贤
【摘要】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德育势在必行,且始终处于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本文从德育教育的时代紧迫性出发,根据数学学科与数学教学的特点,对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德育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德育 德育渗透 学校德育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27-01
一、德育概述及实施德育教育的时代紧迫性
德育,也即道德教育。学校德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的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教育。
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是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过分强调量化评价而忽视质性评价,导致教师只顾学生应试成绩的高低,而忽视德育在育人过程中的导向和目标功能;课程的育人功效被忽视,无论是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还是初中的《思想品德》,都没有发挥出它们实施德育教育主渠道作用。
二、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
(一)学科教学与德育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使他们提高思想,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提高思想是现代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古已有之,我国自古就有:“君子学以致其道”的主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信条,便证实了系统的掌握知识对提高思想品德的促进作用。各门学科所选材内容大多都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美好与理想生活而奋斗的经验结晶,是经过审慎选择和净化了的科学知识,更能体现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教育性,学习和掌握它,是青少年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而学生的思想认识,品行情操、学习态度、良好学风等各个方面,其提高的方法主要通过掌握知识,包括透彻理解教学内容,受到教材中的伟人、哲学家、科学家的光辉榜样兼具历程的熏陶,经历获取真知过程中的艰难困苦的磨练、体悟与提高。总之,教育性教学和学生德育相辅相成。
(二)数学学科教学与德育
当然,学科中德育教学受学科性质与特点的制约。就数学课程来说,一方面,数学的具体知识和能力要求可通过教材得以体现,是显性的;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兴趣、信心和毅力的培养,科学态度、探索和创新精神等数学目标不易被具体的数学知识所表示,是隐性的。而这些隐形的教学目标则会对学生产生长期的影响,甚至会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数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客观性,它是精确的,严密的,纯粹的,科学的,因此它是“真”的代表;数学中处处蕴涵着理性精神,堆积着对真理执着追求的态度,且包容万物,它是一种高级趣味的体现,是自身修养和精神的体现,因此它是“善”的,苏格拉底甚至强调,学习数学是“为了灵魂本身去学”;数学文化毫无疑问还是美的,而且它以其精炼、准确、简洁、井然有序、协调统一与神秘、巧妙、奇异并重赢得了古往今来无以数计的人的赞美和垂青。
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德育
在數学教育教学中,可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客观反映论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究的学习情操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通过教师的人格素养,个性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学生希望他们的老师不仅是教师、学者、还是长辈、朋友;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及不断进步的创新精神。一个好老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通过数学特有的符号“语言”和图形线条所展现的美观对称来启发学生
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这就像一个团结的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三)通过充满集体主义的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的思想。
数学教学过程可以适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强调的是整体目标,而不是个人目标,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充分听取每个人的意见,最后在分析综合各种意见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目标。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尽其才,荣辱与共。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合作学习更能让学生们发扬互助、互爱、互勉、团结协作精神,学会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懂得尊重他人的品德。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基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加强思想教育。通过数学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可以避免单纯德育课只有条条框框的弊病,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因势利导,有机地渗透好德育教育,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道德学习的三种途径 徐丹《中国德育》200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