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政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5-03-13王国滨
王国滨
【摘要】培养和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政治思维能力,高中思想政治任课教师们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高中学生们的政治思维能力整体仍然不是很强,主要表现在口头表达缺乏自身见解,书面表达不符合规范等方面。然而高中阶段,对于政治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还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就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59-01
政治思维能力顾名思义,是指看待政治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的能力,更确切的说是指高中学生们根据已储备的政治知识,通过联想,迅速重组收集相关政治知识总结出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观点的能力。目前高中学生们的政治思维能力整体仍然不是很强,主要表现在口头表达缺乏自身见解,书面表达不符合规范等方面。然而高中阶段,对于政治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各位高中政治任课教师不仅应从思想上提起重视,还有不断的改进方式方法在教学中去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政治思维能力。
1.扮演主导角色,归还学生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善于思考是学校的首要任务。”而当今大部分的高中学生认为政治课就是死记硬背;感觉上政治课枯燥,无味,对政治课的学习更是提不起兴趣。这样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政治课的课堂效率自然低下,那么怎么改变当前高中政治课堂的这种局面呢?这就需要各位任课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扮演好主导的角色,一步步的彻底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充分发动学生思考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逐步培养学生们以政治的一些专有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看待政治事件的能力。这就需要各位任课教师在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互动,让学生们的思维一直跟着任课教师授课的节奏不掉队。
2.教学过程中设置发散性问题,不断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回顾以前的传统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任课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有现成的答案,又限制于课堂时间的长度,有时候十几分钟就完成了好几道大的辨析题和分析题的讲解。时间有限,各位任课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只能把课本相关联的知识点,点给学生。但这些事件或题目如何得来的答案,如何实现已有知识的归类和迁移,学生表示有些茫然。久而久之,学生们的政治思维能力并不能达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因此学生们只能通过记忆、背诵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做出正确回答。这种传统的教学现状,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只要被动的接受,记忆即可,且想有深入的学习和提高也较难。为改变这种问题,任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发散性问题,不断锻炼学生们思维能力。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提问方式,各位任课教师应尽量减少判断式提问和叙述式提问等缺少启发性的问题的比重,提高发散性问题、课内探讨式问题的分量。对同一个问题解决途径或思路不唯一,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涉及知识点不加展开和发散,从而引发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不断激励学生,培养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考
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认同和支持,学生们尤其是高中生渴望展现自己,需要有人的肯定和鼓励以及认同。而各位任课教师就恰恰充当了这种角色。同时,学生即使受求知欲的驅使,积极的去表现自己,但是他们掌握的知识仍然很有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还很欠缺,各位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不能一味的追求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否正确,而更应看中如何教会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不管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否正确,只要经过认真思考的,任课就要给予鼓励,对于错误的方面及时的给予纠正和引导。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政治思维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还关系到学生们今后的全面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思想政治任课教师们应当在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将任课教师的引导性教育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结合起来,以能力、思维训练和觉悟培养为作为课堂教学主线,让学生在学习和反复的思维实践训练中逐步提高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