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感恩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15-03-13张晓欢刘燕萍
张晓欢 刘燕萍
【摘要】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承担起对父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教育幼儿“爱父母、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因此,在幼儿期对其进行感恩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很重要。那么,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
【关键词】幼儿 感恩教育 研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54-02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6:1家庭结构的普及,家长对孩子的迁就、溺爱现象越来越多,在“再穷不能穷孩子”的错误观念的驱使下,想方设法让孩子享受着富足的物质条件。在当代价值取向的冲突、道德秩序的失范、人文精神的危机日趋严重,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也正逐渐趋向于空白,“自私、冷漠、不会主动关爱他人”等成为许多孩子的共同行为特征,孩子的身上缺少一颗感恩的心。
情感教育应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面和应有的价值追求。虽然当下情感教育作为教育极为重要的一维,但始终处于尴尬的处境。忽略了对人基本人格、道德、情感的生成,以至于教育缺乏对个体生命必要的敬畏,而更多的是对世事的冷漠甚至是冷酷。这与教育的根本旨趣与逻辑品性是相去甚远的。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善良的感情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所以,对幼儿从小进行感恩教育是幼教工作者责无旁贷,势在必行之事。
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时时处处存在教育的良机,所以,幼儿园里的感恩教育完全可以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
一、丰富幼儿园环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幼儿。因此幼儿园可通过营造浓郁的感恩环境感染幼儿,如走廊上建有感恩文化墙,张贴着提示幼儿对待自己父母、同伴、长辈、老师的行为礼仪图片,班级里的感恩主题墙,幼儿园广播定期播放《好娃娃》、《小乌鸦爱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恩的心》、《父亲》等感恩教育歌曲唱响幼儿园,幼儿园大厅里的电视屏幕上定期播放《妈妈我帮你洗脚》《让座》《感恩父母、感恩教育》、《愛,不要等待,别让等待成为遗憾》、《FAMILY感恩父母有爱就有责任》、《母亲的七秒》等公益广告,这些都成为激发幼儿感恩意识的良好途径。
二、以身作则,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洛克的《教育漫画》中指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出来的。”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教师和家长来说,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的影响着幼儿,因此成人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日常生活中,老师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老师与幼儿之间文明用语的使用、关心尊重他人的举止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让“你好”“谢谢”“不用谢”“请”等礼貌语时常挂在嘴边,对于小朋友对老师的帮助,要非常诚恳的对幼儿说一声:“谢谢”,小朋友受到老师的尊重,也会不自觉的去尊重别的小朋友、老师。作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对老人孝顺,孩子长大后就对父母孝顺。因此,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时主动带着孩子回去看望老人,表达对老人的关心和想念;父母也可以让孩子一起做做家务,一方面体验劳动的快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辛苦与艰辛、学会分担,并感恩所得到的幸福生活。同时家长还应该培养孩子主动对他人施恩的意识,如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要学会谦让,看到其他幼儿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引导幼儿尊重、关心他人劳动及成果,还可以带领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友好的一起玩耍,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总之,生活在充满感恩和爱的环境里的孩子就更有爱心,责任心,就会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三、关注生活细节,并给予及时鼓励、引导。
幼儿的感恩行为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发展起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时常关注幼儿的生活事件,关注孩子们的言行,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对违规行为给予纠正。
鼓励是孩子实现某种活动的催化剂,当孩子的感恩活动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如小班小朋友在起床的时候互相帮助系纽扣,玩玩具时主动让小弟弟妹妹玩,受到别人的帮助会主动道谢,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等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相反的,孩子间发生争抢玩具、损害别人的物品或公共物品等不友好的行为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及时改正,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言行,并对他们的行动做出肯定或纠正,这才能让感恩活动持之以恒的继续下去。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在集体活动中老师可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事故、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或歌曲,如故事《对换节》《孔融让梨》《生气的小绵羊》《传递微笑》或歌曲《小乌鸦喂妈妈》、《好娃娃》等,加以讲解或让孩子们进行问题讨论,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道理。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情景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区域活动娃娃家、医院、角色表演区里让孩子自我体验感恩教育的情节、内容,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体验成人的不容易,从而学会尊重别人,感激他人的付出。
抓住节日契机,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父亲节”、“劳动节”、“国庆节”……都是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教育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可以在这些众所周知的节日里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让幼儿在一个大的氛围中感受学会“感恩”。如在这些节日里,让幼儿给父母捶捶背、送一杯热茶、帮妈妈擦桌椅、表演节目、制作礼物等,并进行节后分享,在晨间谈话中,可以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我为XX做么?”“XX为我做什么?”等话题,让全班小朋友都来分享为亲人服务劳动的快乐,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
五、加强家园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教育保持一致。在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家园联系,使幼儿感恩教育双管齐下,收到双重教育效果。首先,幼儿园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向幼儿家长宣传感恩教育相关知识,转变家长观念。如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感恩教育的意义,向家长发放关于如何引导幼儿学会感恩的宣传单,面对面的交流感恩教育的小窍门,请家长记录“孩子的感恩故事”、“感恩行动”等等。其次,定期举行以“感恩”为主题的半日开放活动,邀请家长来园和孩子共同进行“感恩”亲子游戏,让幼儿从中共同体会感恩,学会感恩。最后,要为幼儿创设感恩社会的环境。
当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贵在坚持。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天天细心“灌溉”,埋在孩子心中的善良“种子”定能结出优良“果实”。
于是我们更加明白:作为教育者并不是教孩子的功课有无问题,更重要的应是教育孩子做人有没有问题。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种良好的品德,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让人际关系成为大家的享用。
对孩子从小进行感恩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是现代家庭的需要,更是未来社会的需要。教会孩子做人胜于教会孩子课程,“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应该是教育者最求的最终目标。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教育我们的孩子成为懂得感恩、会感恩的人,让我们的孩子成为真正擁有幸福和“财富”之人。
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家长、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幼儿终生发展,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张伟云,吴文刚. 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J]. 韶关学院学报 2008年11期
[2]庄月香.燃亮学生“感恩”之火——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J].教育前沿(理论版) 2008年02期
[3]张秀玲.浅谈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7年04期
[4]杨莉.浅谈幼儿园的感恩教育[J]. 成功(教育) 2009年05期
[5]王琼瑶.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父母的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36期
[6]赵敏,王冬兰.实施幼儿感恩教育的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 2011年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