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38 例

2015-03-13潘春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肾功能肾病血糖

潘春宇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大连116000)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及发病机制下导致的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此为基础发生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障碍,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慢性疾病进展过程中,病人的肾脏结构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由于肾小球硬化征同糖尿病直接相关,所以它也被称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身体代谢复杂紊乱,一旦进展为晚期肾脏疾病,其治疗难度显著增大[1]。过往研究发现,仅仅依靠西医治疗不能完全遏制肾功能降低,而配合上中医疗法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还可以延缓其病情的进展。为进一步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选取本院72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II型糖尿病的治疗标准[2],并符合Mogensen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3],同时将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泌尿系统感染或其他可能致肾功能改变的疾病排除在外。将76例患者按住院病历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37~69岁,平均(56.8±9.2) 岁;病程为3~23年,平均(10.3±4.6) 年。对照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35~72岁,平均(57.1±8.9) 岁;病程为4~25年,平均(10.7±4.9) 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糖尿病教育,并给予适量运动,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皮下注射胰岛素(类型、剂量通过患者个体因素进行调整) 或口服30 mg的糖适平,3次/d;并配合洛丁新10 mg口服,1次/d;伴浮肿的加用利尿剂。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自拟方进行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 g,芡实20 g,党参30 g,金樱子20 g,当归15 g,白术20 g,陈皮15 g,炙甘草20 g,柴胡15 g,升麻15 g,上述药物以水煎服,取药液2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统计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24h尿蛋白较前下降60%,空腹血糖正常或较前降低50%;有效:症状、体征较前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较前下降30%,空腹血糖较前减少30~50%,肾功能缓解但未达到标准;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显,尿蛋白、血糖等指标未达有效标准[4]。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2、3。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肾功能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肾功能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h尿蛋白定量(g/24 h)治疗组 38 15.3±2.8 2.7±0.9组别 例数 尿素氮(mmol/L)时间治疗前血肌酐(μmol/L)210.3±42.4治疗后 124.4±23.4*对照组 38 治疗前 211.2±43.1 15.2±3.1 2.8±1.6治疗后 169.3±22.3 9.6±2.6 1.8±0.9 6.4±2.4* 1.2±0.3*

表3 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比较 (±s,mmol/L)

表3 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比较 (±s,mmol/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餐后血糖治疗组 38 14.6±4.3时间治疗前空腹血糖10.4±2.1治疗后 6.1±1.7*对照组 38 治疗前 9.8±1.2 14.9±3.5治疗后 7.9±1.4 11.1±2.1 8.7±2.7*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糖尿病的危害性趋于明显。应足够重视本病的发生,深入了解其疾病的可变性,既病则防变,未病则防患于未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几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上升到3%,由此发展而来的糖尿病肾病发生比例也将显著提高。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上升后,生活质量和饮食习惯产生了改变[5]。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年龄普遍偏高,并且Ⅰ型发病数量明显大于Ⅱ型。糖尿病肾病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前期没有特殊症状,故很难被患者发现。而发展到中后期阶段时,肾脏功能已遭受极度破坏,基本无法修复。若未经系统治疗可发展为肾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针对本病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提高大众认知水平和防治观念,发展多元化治疗方式从而尽可能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6]。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管损害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基础,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关键[7-8]。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素体禀赋不足、饮食失宜、外邪侵袭、情志郁结等因素相关。主要是由于消渴病日久迁延难愈,脾虚肾衰造成机体不能正常固摄封藏,从而引发水肿、腰膝酸软、恶寒肢冷等症状。本病除与痰、湿、瘀等致病因素相关外,水饮也是比较常见的病理要素。发展到此阶段时肾脏已出现结构性损害,难以完全逆转,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明辨糖尿病肾病核心问题,根据病情进展对脾肾两脏进行维护和保养[9]。针对于本病的医治,应从内外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对于自身情志的调节,养成科学的饮食作息习惯,加强锻炼,改善体质。另一方面,药物治疗尚处于经验积累阶段,目前尚无针对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特效药物,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并且长期大量使用有一定的毒性[10]。而中医疗效较好,副作用小,并能整体调理,恰巧发挥了治本的优势。另外,中医药在剂型方面的改良,能使患者服用方便,更易于接受治疗。中医药治疗的整体优势配合西医的对症治疗可达到完美的相辅相成,使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对临床有重大指导意义[11]。

本研究采用中药汤剂配合西医基础治疗的方式治疗本病。方中选用黄芪为君药,补脾益气,亦可利尿消肿,配伍党参补脾生津;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炙甘草补脾和胃,陈皮调理气机,当归可益气活血;升麻、柴胡协芪、参升举清阳,金樱子、芡实收敛固涩,能有效防止精微外泄。以上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固肾、养阴活血之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治疗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患者肾脏功能恢复良好,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前景光明,值得临床推广。

[1]朱成英,李鸣,莫燕新.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探讨[J].河南中医,2010,30(11):1050-1051.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32-137.

[3]Mogensen CE.Early diabetic renal involvenment and nephropathy .In:Albetri KGMM.Krall LP(eds)The diabetes Annusa 1/3 Amsterdan Elsevier,1987,306-311.

[4]陈莉明.从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6):513-516.

[5]欧娇英,高建东.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7):656-658.

[6]汪超,王亿平,周兰.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64-65.

[7]姜晓倩,张兰.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治疗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3):237-238.

[8]张熙芮,柴可夫.活血化瘀法防治糖尿病肾病述要[J].河南中医,2011,31(12):1355-1356.

[9]何文静.肝脾肾对糖尿病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3(16):321.

[10]李昭永.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8):1750-1751.

[11]张星,许筠,苏建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2010,23(9):36-38.

猜你喜欢

肾功能肾病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