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el 指数的影响

2015-03-13冯永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川芎嗪丹参黏度

冯永新

(辽宁省沈阳市红十会医院老年病房,沈阳110014)

急性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基本病理机制为血淤、组织缺氧、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近年来则更注重对内风、邪热、痰浊、血瘀、腑实等标实的治疗。因此,活血化瘀法成为治疗脑梗死的基本原则[1]。脑梗死会给患者造成神经功能损伤,导致语言、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液流变也是脑梗死的重要诱因,也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并发症,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因此急性期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减少病死率、减轻致残程度的关键。

中药注射剂作为中国独创的新剂型,具有药效迅速、作用可靠的优点,对部分临床疑难杂症和中医急症有较好的疗效。近两年来,随着脑梗死患者的增多,不少中草药制剂在治疗中的应用也广泛应用于临床,脑梗死常用的中药注射剂主要包括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植物成份:银杏叶、丹参、三七、川芎、红花、灯盏花、葛根等[2-3]。本文选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来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盐酸川芎嗪和丹参,辅料为甘油、注射用水。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等效果[4]。我院从2011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患者50例,50例应用单纯的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其各自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患者50例为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为68岁;冠心病12例,糖尿病17例,高血压21例。50例应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为67岁;冠心病15例,糖尿病15例,高血压20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首次发病时间少于72 h;②MRI或头颅CT检查证实均为脑梗死的患者;③入选时病情稳定,意识清醒。排除标准:①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②四肢瘫痪,认知功能有障碍;③恶性进行性高血压;④有痴呆病史;⑤并发严重感染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100例均给予患者基础治疗,扩充血管、营养脑细胞、脱水、降糖、降压、降脂、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加入2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1次/d,疗程为14 d。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滴入250 mL氯化钠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14 d。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四次会议治疗的疗效标准分为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及恶化。显效率为治愈率与显著进步率之和[5]。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ADL功能[6]:包括穿衣、洗澡、进食、大小便控制、行走、上厕所、进食等项目每项10分,生活基本自理>60分,生活需要帮助40~60分,需要完全帮助或很大的帮助≤40分,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7 d 治疗14 d观察组 29.18±5.49 15.067±5.27* 8.86±5.19*对照组 28.06±5.56 19.752±5.58 15.13±5.74 P值 0.4271 0.0273 0.0012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的变化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的变化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分组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3.45±12.6 41.65±12.86*对照组 33.19±11.5 57.42±13.26*P值 0.6312 0.0018

3 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好发于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主要特点是肢体、语言及感觉等功能丧失严重,致残率极高。造成神经功能严重缺损,如一眼认知能力障碍、肌张力升高或下降、肢体运动协调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7]。在脑组织血流中断后,脑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障碍,引起神经细胞变性、水肿、坏死,占位,并引发脑组织病变周围受累,引起继发性的脑组织损伤。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盐酸川芎嗪,川芎嗪在临床多用于治疗脑血栓及闭塞性血管疾病的形成,冠心病、脉管炎,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脑栓死等。其作用机理为[8]:(1) 扩张小动脉,降低血黏度; (2) 抗血小板聚集; (3) 解聚已经聚集的血小板; (4) 改善脑血流和微循环; (5) 抗栓形成和溶栓及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

近年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常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基于现有临床证据,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性较好,可以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度,来改善微循环,可有效改善脑供血不足情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吴成思等[9]研究认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可显著改善患者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比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临床总有效率为87.0%,认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血液黏稠度。本研究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及Barthel指数方面观察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更为显著(P<0.05)。Barthel指数用于评定脑梗死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简单,可信度高,灵敏度也高,使用广泛,而且可用于预测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和预后。文章结果显示,Barthel指数评定ADL功能在治疗后评分有显著增加,可见治疗后患者生活能力的显著改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远好于对照组。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单一的药物,值得推广。

[1]张晶芳,朱伟丽.中西医结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4):801-802.

[2]郑定逸.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2011,49(1):30-31.

[3]杨微,辛宁.综合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07,31(3):225-226.

[4]鄂新华.川芎嗪结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0,2(10):81-82.

[5]马飞,林鹏,喻锦城,等.早期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脑梗死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2,18(7):22-24.

[6]黄玲,郑玲利,蒋婷,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药业,2015,24(8):29-32.

[7]刘小娟,章嵘,杨力,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盐酸川芎嗪在小鼠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4,49(19):1734-1739.

[8]Wang BG,Yang N,Lin M,et al.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cerebral mierobleeds do not correlate with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J].Cell Biochem Biophys,2014,70(1):135-142.

[9]吴成思,杜明艳,谈晓牧.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5,21(9):1706-1707.

猜你喜欢

川芎嗪丹参黏度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圆珠笔用低黏度油墨》等行业标准批准发布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