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阙穴贴敷止涎贴治疗脾胃湿热型小儿滞颐的疗效观察※>
2015-03-13郭亦男
郭亦男 刘 爽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长春 130021)
滞颐是小儿的常见病。该病使口周湿润、皲裂、感染,并弄脏衣服、玩具、书籍等,甚至被歧视,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给患儿及其家长带来诸多烦扰,小儿滞颐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由于小儿滞颐患儿发病的年龄偏小,很多患儿口服中药困难,治疗依从性差。笔者以清热燥湿,健脾摄涎为主要治疗原则,采用中药敷脐法治疗滞颐患儿3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滞颐患儿且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型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2.5~5岁;病程2~18个月。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病程1~14个月,年龄在2~4.8岁之间。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反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脾胃湿热型:口角流涎,涎液粘稠,颐间红赤,甚则口角赤烂,兼有大便燥结或秽臭,小便短赤,唇红,口臭,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的脾胃湿热型小儿滞颐诊断标准;(2) 年龄标准2~5岁;(3) 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本人及监护人同意参加本研究;(4) 患儿及家长配合并能理解问卷内容。
1.4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脾胃湿热型小儿滞颐诊断标准;(2) 年龄小于2岁或年龄大于5岁;(3) 患者存在口咽部炎症、面神经麻痹、软瘫、脑炎后遗症以及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因长牙等原因而导致涎出过多的患儿、皮肤敏感者、发生脐部感染者、对中药及胶布过敏者。(4) 未知情同意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健儿清解液(江西钟山药业生产,药物组成有金银花、菊花、连翘、山楂、苦杏仁、陈皮。2岁5 ml/次,3岁6 ml/次,4岁7 ml/次,5岁8 ml/次,日3次口服) 治疗,疗程为15 d。
1.5.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口服健儿清解液基础上给予神阙穴贴敷止涎贴(取江阴天江药业生产的免煎中药黄连、益智仁、吴茱萸、胆南星各1袋以老陈醋适量调制成饼状),于患儿每晚临睡前敷于其脐部,用纱布固定,在次日清晨取下,每天用药1次,用药7天为1个疗程。观察1~2个疗程。
1.6 疗效判定标准 (1) 治愈:患儿无口水流出,嘴角、胸前干燥。(2) 有效:患儿偶有口水流出,嘴角、胸前干燥。 (3) 无效:患儿经常有口水流出,嘴角、胸前潮湿。
2 结果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滞颐,是以唾液不自主外流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常见于3岁以内的小儿,西医学称为小儿流涎症。当小儿患口、咽黏膜炎症以及面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所致者,为病理现象[1]。《巢氏病源》称为“滞颐”。滞颐的最早文献记载见于《诸病源候论·滞颐论》“小儿滞颐者,涎流出而渍于颐间也,此由脾冷涎多故也。脾之液为涎,脾胃虚冷,不能收制其津液,故流出渍于颐也”。《伤寒论条辨》曰“脾胃虚既中气失宰,膻中无发宣之用,六腑无洒陈之功,犹如釜薪失焰,故下至清谷,上至滋味,五脏凌夺,诸症所由来也”,指出脾胃虚寒及热邪浸淫为其主要病因。历代医家对于小儿滞颐的辨证论治多从脾胃虚、寒、热入手,关于虚、寒的论治相对较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脾胃湿热型滞颐患儿发病逐渐增多。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机体柔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运化力弱,特别是婴幼儿,乳食不知自节,嗜食肥甘厚味、或喜食用甜食煎炸食品,形成食积肠胃,脾运失司,或湿热内蕴脾胃,使湿浊上犯,迫津外泄,而发生滞颐。治疗以清热燥湿,健脾摄涎。
笔者根据小儿脾胃湿热型滞颐的发生原因,选用健儿清解液配合神阙穴贴敷止涎贴治疗,健儿清解液乃儿科常用中成药,其药物组成有金银花、菊花、连翘、苦杏仁、山楂、陈皮。诸药合用,可清热解毒,消除积滞。
中药敷脐法属中医外治法之一,有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在中医外治法领域里具有独到的作用,可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内达脏腑,调节人体脏腑的阴阳平衡,从而取得治疗疾病的作用。神阙穴属于任脉,与督脉相表里,又为冲脉循行之地,与十二经脉相联,与脏腑相通。药物入脐,通过脏腑的气化和输布作用,散布于五脏六腑乃至全身。现代研究认为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且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故渗透性较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而通达全身。在采取中药敷脐法时,所用药物可经脐部直接被人体吸收,而不会经过消化道,其有效成分遭到的破坏较少,药物发挥的作用较强[2]。
止涎贴组成:黄连,味苦,性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效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药类法象》:“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尤长于清中焦湿热,治疗由于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的病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连具有抗菌、抗炎镇痛、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更加适合于治疗小儿流涎症。 益智仁,味辛,性温。入心、脾;肾经。功效温脾止泻摄唾,暖肾固精缩尿。现代药理研究益智仁含有挥发油、益智仁酮、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及多种氨基酸、脂肪酸等。益智仁煎剂具有健胃、抗利尿、减少唾液分泌的作用。吴茱萸,辛苦,温,有毒。归肝、胃经。功效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吴茱萸具有镇痛作用、降压作用、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吴茱萸中所含有的吴茱萸苦素为苦味质,苦味有健胃作用,其所含的挥发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吴茱萸的甲醇提取物,有抗大鼠水侵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水煎剂还具有抗酸性胃溃疡和消炎痛加乙醇性胃溃疡作用。胆南星,味苦寒,微辛,凉。归肺、肝、脾经。功效清热化痰,息风定惊。胆南星味苦,苦能燥湿化痰,寒能清热。《本草正》:“胆星,七制九制者方佳。较之南星味苦性凉,故善解风痰热滞。”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胆南星具有抗惊厥,镇静、镇痛作用,祛痰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抗肿瘤作用。 方中黄连为君药,益智仁为臣药,吴茱萸与胆南星共为佐药,上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健脾摄涎。
运用健儿清解液口服配合神阙穴贴敷止涎贴治疗脾胃湿热型滞颐患儿,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健儿清解液组。神阙穴贴敷止涎贴的治疗方法减少患儿口服药物的痛苦,寻求应用方便、安全性高、依从性好、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并便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12.
[2]叶龙生.中药脐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2例[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6(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