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尘封千年佛经再现人间

2015-03-12云轩

中国收藏 2014年10期
关键词:经卷吴湖帆雷峰塔

在雷峰塔倒塌90周年之际,一卷曾在塔中尘封千年的北宋吴越王钱俶造佛经完好再现人间。日前,“千年重光—吴越刻雷峰塔藏经特展”在上海朵云轩艺术馆亮相,这卷被吴湖帆、陈曾寿、沈尹默、叶恭绰等众多名家供养或歌咏题跋的千年文化瑰宝首次进入公众视野。

一座奇塔

雷峰塔,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也称皇妃塔、西关砖塔,民间多称之为“黄妃塔”。由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建造。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存放着珍藏有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和龙莲座释迦牟尼佛坐像等数十件佛教珍贵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砖内,还秘藏有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千余年来,雷峰塔曾经辉煌,也迭遭劫难,以致倒塌。闻名一时的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也因此消失。

雷峰塔塔身全由砖砌,遗址地出土了大量塔砖,众多的塔砖主要有两类,一是建筑用长方形砖,基本形制为长37厘米,宽18厘米,高6厘米,一部分有一面镌佛像。另一种为藏经砖,砖孔里藏着佛经,是礼佛使用的“藏经砖”,俗称“经砖”或“金砖”。经砖一般长38厘米,宽18厘米,厚5.5厘米。在宽的一侧面,圆孔直径约3厘米,深约12厘米,砖表面呈青灰色,比较粗糙。经卷用小竹签做轴心,裹以黄绢经袱,再用锦带束腰,插入砖孔内,用木栓塞住孔口。这种藏经方法是迄今所知独一无二的。近代以来,民间一度认为藏经砖有着种种奇效,因而屡遭盗采,这也是造成雷峰塔倒塌的重要原因。

砖身常模印有文字,多数为阳刻,少部分为反体,计160余款。根据文字性质,可大致分为民间捐造、官方制造、纪年砖、地名砖四类。从建筑用铭文砖的出土可知雷峰塔虽为吴越国王室所启建之官方工程,但实际是在全民通力合作下共同成就的。

雷峰塔藏经的全名为《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通常简称为《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本纸全长约2米,版心高约6厘米,经卷用竹纸或棉纸印成,纸表细腻坚滑,字体古雅拙朴,近于魏碑。

雷峰塔藏经有多个版本,目前所知为三种。经卷本纸的长度、高度,以及版心尺寸、字数基本一致。卷首题记3行37字,文曰:“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造此经八万四千卷,舍入西关砖塔,永充供养,乙亥八月日纪”;次为《礼佛图》,再后为经题,2行18字;经文共269行,一般每行10字,共2733字。

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塞住砖孔的木栓已经腐朽,以致绝大多数的经卷霉烂残缺。现存者中经卷本纸未经拼接,经文完整,品相基本完好的经卷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存世经卷都已经过修补拼接。雷峰塔倒塌后不久,更有人伪刻经卷以此牟利。

一卷藏经

此次展出的这一罕见的千年经卷由朵云轩从香港著名藏家朱昌言家族征集而来,全长218厘米,版心高约7厘米,分卷首题记、《礼佛图》、经文三部分,共计2733字。根据卷首题记,此卷是北宋吴越国乙亥岁(975年)由“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所造,入藏建造中的西关砖塔(即雷峰塔),“永充供养”,距今1040年。虽经千年沧桑,经卷纸表细腻坚滑,字体古拙典雅,清晰可辨。经卷刻印佛教重要经典《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书写诵读此经,或纳入塔中礼拜,被认为能消灭罪障,得无量功德。此经卷造于帝王之手,藏于江南名塔,见证千年信仰传承,是一件具有重大文物价值的中国佛教文化瑰宝。

据专家研究,雷峰塔藏经历千年风雨灾害侵蚀,1924年倒塌时又遭哄抢毁坏,以致“完整者极稀”,流传至今者屈指可数,且均有残损。此卷刻工之精美、品相之完整,在目前可见雷峰塔藏经中可称第一。著名收藏家叶恭绰评此刻本“手工精湛,与开宝大字藏相类,而此字小,尤为难得。敦煌所出沙州刊版各经咒约与此同时,但麤率殊甚,较此有珉玉之别矣。”而吴湖帆更指此卷“得有价值之北宋真椠位置”,开南宋临安著名刻书坊“睦亲坊”之先声,在我国雕版印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段佳话

而成就此经卷独一无二价值的是展卷所见琳琅满目的名家题跋,及其在收藏文化史上的样本意义。1924年9月25日,长年失修的雷峰塔轰然倒塌,由于其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成为当时一大文化事件。时居杭州的晚清遗老、著名文人陈曾寿收罗流出的藏经最多,并将“偶有残缺者,以断卷中文字补缀之”,得此完璧。因吴湖帆夫人潘静淑礼佛,不久即让与吴湖帆。吴湖帆引为至宝,不仅自己写了长跋,还遍邀陈曾寿、叶恭绰、沈尹默、夏敬观、赵尊岳、狄平子、王同愈等文化名流为经卷歌咏题跋、写照,并精心装治,为保全和光大此卷之最有力者。

吴湖帆供养此卷多年,直至晚年才赠予长年为自己疗疾的海上针灸名家方幼安,方氏又请王蘧常作长篇诗跋,成就今日所见经卷面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方家因故急需筹钱,感于朱昌言曾经的慷慨相助,遂将这件“压箱底”的藏品转手朱氏。朱昌言亦极宝爱,常与一二友好把玩。经卷流传有绪,并在递藏过程中不断完善增色,留下一段佳话。

经卷递藏

本经卷可谓递藏有绪,曾经过多位大藏家及文化名人之手。

陈曾寿(1878年至1949),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苍虬居士等。湖北蕲水人,精书画,工诗,与陈三立、陈衍并称“海内三陈”,曾为末代皇后婉容的老师。1924年,雷峰塔倾圮后,收罗藏经最多,以断卷文字补缀,得此完璧。

吴湖帆(1894年至1968),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海派书画大师,著名书画鉴定家、收藏家。因夫人潘静淑礼佛,雷峰塔倾圮次年从陈曾寿手中得此卷供养,极宝爱之,遍邀名家题跋,1933年重装。为此卷保全光大之最有贡献者。

方幼安(生卒年不详),祖籍安徽合肥,著名中医学家。少时随其父海上名医方慎盦学习针灸。曾长期为吴湖帆诊疗,亦喜书画,遂成至交。吴湖帆鼻塞痼疾及中风,赖方氏诊疗得以痊愈,因此将不少书画精品及珍藏多年的雷峰经卷赠予幼安。

朱昌言(1917年至2013年),字嵩璠,浙江镇海人,香港著名企业家、收藏家。少小离家到上海谋生,后辗转香港发展。1994年,由他牵头资助,使流失海外的国宝级文物战国楚竹书得以完整入藏上博。上世纪80年代,方家因急需筹钱,将所收吴湖帆作品、藏品全部转让朱昌言。

猜你喜欢

经卷吴湖帆雷峰塔
浙江杭州雷峰塔
竹枝词
杭州西湖雷峰塔文化景观探究
今夜
吴湖帆鉴藏古代书画专题(下)
梅景书屋
吴湖帆黄宾虹两大山水巨匠力作领衔诚轩春拍
唐代《妙法莲华经》卷的修护与研究
晚会入场券
雷峰塔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