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希金抒情诗中的自然情结及其精神生态学意义

2015-03-12王婷婷

文学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普希金自然

内容摘要:普希金出身于都市,莫斯科与彼得堡是他的两个都市世界,他曾在其中游走。那里意味着名誉、声望;也潜伏着沙皇及旧势力的阴暗。毫无疑问,普希金是一名伟大的斗士,他用自己的笔,为俄罗斯乃至全世界的人民,开拓着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但在他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当中,他亦充满深情的歌颂着乡村和自然的美好,无数次的表达自己愿离开这城市的喧嚣,遁入无拘无束、无欲无求的自然世界,并畅想出了一个美丽的、安宁的精神家园。而这其中所折射的普希金的自然情结、逃离意识,反映了他由社会生态向精神生态的转向,诠释了关于“自由”的另一重含义。

关键词:普希金 自然 遁世情结 精神生态学

海德格尔曾这样解释人类的栖居:“如果我们把这多重之间称作世界,那么世界就是人居住的家……作为人居于世界之家这一尺度而言,人应该响应这种感召:为神建造一个家,为了自己建造一个栖居之所”。在他看来,只有诗的语言才能解读万物的神性。如果万物真的有灵,那么最先存在的、最具有灵气的世界,应该是自然;而对自然唯美而诗意的书写,在普希金的笔下,是向“存在”的探索,更是向精神世界的探求,是精神生态学意义上的回归。

一.自然意象与逃离情结

自然与优雅的完美合一,是普希金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很多具有诗性气质的人,往往在血液深处流淌着对乡村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执着。

皇村中学、高加索、克里米亚、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三山村和波尔金诺村……纵观普希金的一生,除却都市的繁华与喧嚣,乡村世界亦在他的生命史上占据了绝大的篇幅。世事乱耳,案牍劳形,一旦脱离开宏大的命题与深远意义上的书写,普希金身上的回归自然的诗性气质立刻汹涌而出。他在许多诗篇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渴念和追求,如《皇村记忆》:

沉郁的夜的帷幕

悬挂在轻睡的天穹;

山谷和丛林安息在无言的静穆里,远远的树丛堕入雾中。

隐隐听到溪水,潺潺地流进了林荫;

轻轻呼吸的,是叶子上沉睡的微风;

而幽寂的月亮,象是庄严的天鹅

在银白的云朵间游泳。”

普希金对自然事物的描绘,经常充满了神秘而天真的想象。他笔下的高山、泉水乃至寒风,总是以拟人化的姿态来呈现,拥有人的感官和情感;他以通感的手法来表现声音、色彩、味觉,又使这些本是普通的人间事物出人意料的在云端、天国登场,使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富有灵性。只有对自然有着狂热而深沉的眷恋的笔,才能将万物如此深刻而唯美地呈现。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普希金对自然的歌颂,不是一种单纯的向往和普遍意义上的赞美。在普希金的人生历程当中,关于“都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斗争从未消弭。普希金的童年时期,他的乡下保姆为他讲述的童话故事,使年幼的普希金第一次感受到了城市与家庭之外的自然魅力;在皇村中学求学期间,诗歌与大自然是他逃离学校严格管制的工具;而在他成年,进入都市的政坛之后,他游离的自然情结和自由气质,毫无意外的使他受到了官场的倾轧和迫害;流放高加索,是他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一个重要契机。“对普希金来说, 南方的高加索和克里米亚刚好成为他释放和吐纳悲郁的天地, 让他疲惫的身心、焦躁的心情得到了久违的抚慰。”[1]

自然使他的情感得到憩息,但更是他对抗现实世界的一种工具,他对于自然的讴歌,是他反抗强权与质疑都市世界的方式。普希金天生就是一个追求自由的战士,他质疑都市社会,厌恶浮夸与虚伪,因此他不可能真正的隐匿自身,在自然的包围之下沉默不语,抛却文明社会的责任。但是,现实的黑暗又使他感到痛苦,于是对自由和自然的讴歌成为他精神的乌托邦,他描绘了一个个和谐的田园,以此作为精神休憩的园地与世人的灵魂居所。所以,只有在诗歌当中,他才能片刻逃离。“逃离情结”频频出现在他的抒情诗歌中,如《该走了,亲爱的》:

该走了,亲爱的,该走了,心儿要求宁静,

……

我这疲乏不堪的奴隶,早想远走高飞,

到远方隐居,在写作和安乐中憩息。

离别,告辞,飞走等是普希金的“分离情绪”和“逃离”的意念,并非是他对生命的失望和逃避,而是对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的回归。他厌恶都市世界的倾轧和暴力,于是在唯美的抒情诗中反复表达离开的情结。

二.向精神生态的回归

普希金在对俄罗斯城市文明和官场倾轧的失望之下,数度在抒情诗中表露了向乡村世界逃离的愿望,但这种逃离,不应该仅仅理解为是对外部的自然世界的向往,而应该深入到精神层面上。

纵观世界思想史,对于人“精神”的含义的讨论从未停止。卢梭在《爱弥儿》当中,他明确指出了“自然人”与“文明人”的区别,盛赞自然状态下的“原始人:拥有的天真、质朴、纯洁的品质。中国先秦《庄子》中“精神,天只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将精神与肉体二元对立,却把精神看做承天而生的“道”一般自由而高贵的存在。西方狄尔泰等人对黑格尔绝对精神的理性性质进行驳斥,指出生命哲学是对“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反思,逐渐将非理性的东西纳入到精神的研究范围当中。弗洛伊德和荣格将人的精神划归于原始欲望的萌动,再一次肯定了精神的原初性和自然性。

根据鲁枢元的论著,从这个意义上出发,生态学也可以进行三个层面的划分:”以相对独立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生态学,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学、以人的内在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精神生态学。”[2]

精神生态是对人的自然、自由、自足的原初的精神世界的一种阐释,在人类的灵魂层面构成一种自在自足的生态范围。精神生态学“研究作为精神性的存在主体(主要是人)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它一方面关涉到精神主体的健康成长,一方面还关涉到一个生态系统在精神变量协调下的平衡、稳定和演进。”因此,精神生态指向的是人的精神与自然生态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原始的自然环境对人的作用。“所以, 可以说现在的生态文艺学, 是一种从生态学的宏观视野出发, 研究文艺与宇宙生态系统关系”。所以,这里的精神生态,一个方面是指人的精神世界本身的自足,另一方面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一种文学领域的“复魅”。endprint

生态文艺学是在工业文明冲击下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怀疑中产生的,但十九世纪初期的普希金,在对都市文明的怀疑与叛逆当中,已经表现出了向自然世界与精神生态回归的意向。它的精神缘由,与生态文艺与精神生态学的诞生,原本是异曲同工——对政治文明、都市文明的怀疑因此产生了向乡村文明的逃离意向,在对自然美的歌颂当中,得到心灵的释放和精神世界的完满。

三.回归的意义

由此看来,普希金诗歌的逃离情结和自然意象,并不仅仅是一种个人意义上的对外部自然世界的追求。它有着更加独特的审美意蕴和精神意义。

首先,在精神生态学意义上,它体现了十九世纪都市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回归,是人的精神世界与自然世界交流与共鸣的佐证。在高加索流放的过程中,广阔的自然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他在城市所受的伤害,一场无妄之灾本应孤独,所幸他寻觅到了最佳的灵魂伴侣。他在与自己弟弟的信件当中明确表示,高加索“疗养了自己的身体,也抚慰了受伤的心灵”。于是在与自然的交流当中,他粉碎了束缚思想的锁链,在与自然的对话当中走向了灵魂的自由。

其次,向自然的转向使他保持了精神上的完整和纯洁。对于城市虚伪的人事的清醒自知,使普希金在诗歌中反复表达了向乡村的逃离,并且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唯美的乌托邦。诗歌《小城》中,他从日常起居到周围的自然环境,都进行了全面的想象和描摹。

小窗对着开心的花园,那里有苍老的菩提

还有稠李花争艳;每到消闲的中午之时,浓郁繁茂的桦树枝投下阴凉,为我蔽日;

甜香温柔的紫罗兰间杂生着雪白清香的铃兰,一股欢跃的清泉托着漫游的花瓣,

避开了人的有安静,在篱笆下潺潺地流动……

这首诗与中国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同样在文字中为自己建构了一个洗尽铅华的、以读书与音乐为乐趣、充满了朴实而温暖的世俗之乐的小世界。但是这个世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实处所,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想象的家园当中,他们因官场倾轧而受伤的灵魂得到了休憩和治疗,因而避免受到现实世界黑暗的冲击,也因此人格的独立和主体性由此得到了保持。

普希金向精神生态方向的诗歌转向,在艺术上也有着珍贵的价值。现代工业社会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事物的原生态,而普希金向自然的寻找,意义在于重振了文学艺术的自然之维。文学与自然沟通,因而延续并创新了自然抒情诗的美感。

虽然,几乎每一位抒情诗人都有着执着的向自然回归的念头,但普希金的意义在于,他在看清了城市文明对于人性和高贵品质的戕害之后,在与强权斗争的过程中自觉的以自然来荡涤心灵。他不将自然作为人的最高救赎,而是将人在自然中的自我救赎作为人性的出路;他的目的不是遁世,而是借遁世来获得入世的力量。而他这种积极的自我救赎,在后世的文学遭遇的“生态灾难”当中,为“生态美学”的建立提供了某种参照。

参考文献

[1]【俄】普希金:《普希金诗选》,查良铮 译[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3.

[2]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鲁枢元.文学的跨界研究——文学与生态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4]【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 等译[M].北京,新知三联书店,2012.

[5]【俄】普希金.普希金全集12抒情诗,乌兰汗,丘琴等译,沈念驹,吴笛主编[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

[6]刘峰杰.“生态文艺学”的理论之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注 释

[1]宋德发《面对永恒矛盾的普希金——普希金的“都市世界”与“自然世界”》: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 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2]鲁枢元《文学的跨界研究——文学与生态学》学林出版社 2011年1月版 第44页.

(作者介绍:王婷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普希金自然
孤独的普希金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我曾经爱过你
《自然》:中国的生物伦理并不狂野
我曾经爱过你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扮演普希金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