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情景建构角度分析《老王》教学实例

2015-03-12张照洋侯伟朋

文学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活命

张照洋 侯伟朋

内容摘要:王君老师讲授的这篇课文《老王》是篇经典文章,许多一线教师,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本次讲课做了不同评价,大多是从王君老师的生命情怀,王君老师的课堂风格或者者是王君老师所抓住“活着”这个切入点论述的,很少有从情景建构方面分析的,本文就是试从情景建构方面分析王君老师的课堂实录,以求发现王君老师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情境建构 活命 生命的高贵

王君老师是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附中中学语文教师。王君致力于倡导青春语文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唤醒,鼓舞。

王君老师所讲授的《老王》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在单元教学目标中提到:本单元是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在设计本课具体教学目标则多为:

(1)整体把握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3)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杨绛先生的这篇《老王》是一篇极具教学价值的课文,同时也是一篇有难度的课文。正因如此,对执教者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多数一线教师执教《老王》尽管课堂呈现的方式不一样,但大多把切入点放在了对文章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上。王君老师对《老王》选定的教学切入点则是独特的,她抓住老王的生命状态——“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这种“活命”展开对课文的解读。然而由于“老王”所处的时代、“老王”的生活境遇、“老王”的内心世界,与当下的零零后孩子存在着天壤之别的差距,文中“我”又留有不少空白。综合上种种,想深切的感受那种生命的高贵,理解生命对生命的怜悯、尊重无疑是有一定困难的。

王君老师在本课中没有直接以简单的讲授法教学,而是采用的情境建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通过具体情境的建构使王君老师的课堂更注重一种情景的感染、精神的唤醒,从而进入一种身临其境的状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在经典文本的阅读中实现情感的丰富、心灵的自由。那么在我看来王君老师是这样做的。

本课是一堂教学研究课,由于学生们已经按照常规教学把本课学习了一遍,因此本课直接由人物分析来解读文本。王君老师通过情境建构来了解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老王是什么状态呢?王君老师通过幻灯片展示老王是这样的生命状态让学生进行朗读,通过朗读来解读老王的“活命状态”。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建构开始对老王状态解读,很显然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理解出那种悲凉的“活命”状态。于是王君老师开始自己示范读课文在以营造老王悲凉情景,以使学生进入情景。在老师朗读后,开始与学生展开互动建构,以引导学生对信息加工进行自我建构,并在建构中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例如: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学生做了创造性地提炼,她把所有文字都变成了“唉”,王老师马上给予鼓励。但是王老师并没有以这种方式如此继续解读下去,她创设了一个具体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自己演杨绛,学生扮老王来来还原当时的情景,学生如果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老师自己以及其他学生都可以立即给予指正,例如:

师:老王啊,你老伴还好吗?

生:还好……

(众反对)

师:结合前后文想想。

生:哎,我没有老伴……

师:老王啊,你孩子都长大了吧?

生:哪有孩子啊……

师:哎哟,老王啊,你家里还有什么亲人呐?

生:唉,有个哥哥

师:哎呦,有哥哥真好啊。

生:可是死啦。

师:怎么就死了呢?那还有什么亲人吗?

生:还有两个侄儿。

师:那两个侄儿也能够经常走动走动帮衬帮衬你吧?

生:但是,没出息。

师:那还有其他可以照顾你的亲人吗?

生:就没有什么亲人了。

王君老师以此还原情景,形象的告诉了学生们,这就叫做“活命”啊!没有家庭。没有亲人。同样用还原当时情景,角色扮演还有老王眼瞎时周围人对老王的讥讽,通过当时人可能的评价从另一个层面说明老王卑微活命的状态。最后王君老师和学生再次以角色扮演,通过对话来现实出老王连个家都没有的悲苦的活命状态。通过种种的情景建构,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得以切身感受到老王活命的状态,实现了本文中一个重要人物的解读。

第二部分,本文作者活命状态的情景建构。

作者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怎么也处于一种活命状态?在现在学生看来,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都是清华大学老师,怎么也理解不了当时一种活命状态,因此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我”不敢在坐老王的车,丈夫病了不敢乘坐三轮有所疑惑。王君老师则介绍了作者当时的状态,并附带了作者的一段回忆录,并配以悲苦的背景音乐亲自示范朗读,并让学生朗读以求学生进入状态。在解读完作者的活命状态后,那文章就剩下最后一个教学内容:如何理解作者最后一句话,以及活出生命的高贵。

王君老师请学生默读全文,尝试用“咬文嚼字、深情朗读、重现情景、发现空白、探究疑点”等文本细读的方法研读思考老王和杨绛之间发生的那些事,然后对作者为何感到不安进行进行课堂辩论。学生在学习探究后形成自我的认识,开始对作者感到种种不安展开探讨。在具体探讨中,王君老师对具体问题给予具体引导,并非常注重思维的发散,从不同角度解读作者不安,比如“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我也不懂,没多问。”王君老师启发学生为什么作者没有多问,是没兴趣多问?没忍心多问?没敢多问?没脸多问?没功夫多问?没心情多问?没勇气多问……

最后通过对杨绛活命的解读,老王对作者的好,以及作者的不安,使学生理解什么是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并说:孩子们,杨绛是幸运的人吗?她也是一个活命的人啊。当我们读到这个句子的时候,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女子?为什么她也活命,她却说自己是幸运的?为什么她还愧怍?你们现在也许还不会太懂。但有一天,你们会懂。请看投影。这是一篇读后感。王老师写的,最后送给同学们。作为你们去读懂这篇文章的一个起点。请一个同学……我来放音乐,请你做好准备。预备,起!

孩子们,我们有时候会无可奈何地处于“活命”的状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高贵的内心,进入生命的高贵的状态。老王是如此,杨绛也是如此。(板书:在“活命”之间板书:出高贵的生)。孩子们,我们有时候会无可奈何地处于“活命”的状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高贵的内心,进入生命的高贵的状态。老王是如此,杨绛也是如此。(板书:在“活命”之间板书:出高贵的生)。

建构主义讲究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共同建构知识。王君老师这堂课,多借助具体情景教学,重视师生的互动交流,平等交流,这种对课堂的精细建构,对学生尊重也体现王君老师无处不在践行她的宣言:以课堂的质量抵抗轻飘易逝的生命,凭借课堂的高度走向生命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0.

[2]丁卫军.用生命为生命呐喊——“王君《老王》课堂实录”研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3,02:31-32.

[3]许芳芳.《老王》课例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4.

[5]步进.语文教学设计及教案样式[J].语文教学通讯,2012,02.

(作者介绍:张照洋,侯伟朋,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活命
地震时是躲是逃?
庄子的为人处世思想探析
傍晚的私语
依据文本特质,有效落实“三位一体”王君
依据文本特质,有效落实“三位一体”王君
航空专家打造『诺亚方舟』
美航空专家打造“诺亚方舟” 能承受强力冲击
冲刺Ⅱ卷拿高分 “活命”词汇不丢分
——高考后期备考Ⅱ卷抢分策略之单词篇
天问
雷人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