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变化分析及应对措施

2015-03-12曾晓鹏曾令琼傅培春

重庆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医科大学革兰神经内科

曾晓鹏,曾令琼,傅培春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400016;2.重庆理工大学卫生所 400054)

神经内科是医院内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此科室病患多为老年人且免疫力低下,所患疾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或意识障碍,需要长时间卧床或住院治疗等特点,使得神经内科成为医院内细菌感染的重灾区[1-3]。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4]。近年来,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并在医院广泛流行,使得神经内科院内细菌感染的控制面临严峻挑战[5-6]。针对目前院内感染特别是多重耐药菌的严峻形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开展了系列防控措施,包括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护理级别和加强病患的无菌观念等等。现调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细菌感染情况和多重耐药菌的情况,为评价控制措施提供调查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共计14 497例。

1.2 方法 使用医生工作站系统调取细菌感染部位信息、菌株鉴定信息和菌株耐药性分析结果,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分类汇总和计算。多重耐药菌的判断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标准判断。

2 结果

2.1 细菌感染的变化及感染部位分布 统计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3年患者病例14 497例,其中,2010年4 567例,2011年4 769例,2012年5 161例,这3年的细菌感染病例数和感染率分别为228例(4.99%),165例(3.46%)和176例(3.41%)。由表1可以看出,感染部位在这3年间无变化,排名第一的为上呼吸道,构成比分别为63.60%、59.39%和59.66%。紧随其后的是下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率相对较低,仅占1.57%、1.21%和1.70%左右。

2.2 感染细菌的菌株分布情况 进一步对菌株的构成情况分析发现,在革兰阳性菌中,这3年的菌株分离情况无明显变化,感染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这3年的株数和构成比分别为22株(32.84%,2010年),15株(30.00%,2011年)和17株(33.33%,2012年)。紧随其后的是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其具体的菌株数目和构成比见表2。表3总结了2010~2012年革兰阴性菌的分离率变化情况。与革兰阳性菌的构成比类似,各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的排名无明显变化。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绿脓杆菌、肠杆菌。但是,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明显下降,由2010年的41.61%下降至2012年的38.40%;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15.53%上升至16.80%;绿脓杆菌的分离率也有明显的上升,由12.42%上升至14.40%,其具体情况见表3。

表1 神经内科2010~2012年细菌感染部位分布情况[n(%)]

表2 革兰阳性菌株构成[n(%)]

表3 革兰阴性菌株构成[n(%)]

表4 神经内科多重耐药菌分离情况[n(%)]

2.3 多重耐药菌分离情况 2010~2012年多重耐药菌的分离率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由2010年的43.62%、2011年的38.96%下降至2012年的37.00%。分离的多重耐药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3年的耐药率分别为31.68%、26.96%和27.20%,其下降趋势不明显。革兰阳性多重耐药菌的分离率虽然在2011年有上升势头,由11.94%升高至12.00%,但在2012年明显下降为9.80%。

3 讨论

医院内细菌感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反映医院管理水平、护理水平的重要指标[7-8]。从2010年开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措施、改进护理方式、护理管理水平和增强病患无菌观念的健康教育。3年的统计结果发现,虽然科室感染的病例数略有升高,但感染率却明显下降,多重耐药菌的分离率也明显下降,说明感染病例的升高是由于收治病例数的基数增加造成的。这些统计结果表明,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神经内科的细菌感染和多重耐药菌的产生,须继续长期坚持和进一步优化。

不同感染部位的构成比结果显示,神经内科感染部位的前3位分别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和泌尿道,这与其他医院的神经内科的构成比无明显差异[9]。该构成比的原因可能与神经内科的患者患病特征密切相关。大多数神经内科患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自身呼吸、吞咽及排尿等生理功能受限,同时,患者大多需要接受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治疗。此外,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为高龄病患,易出现肢体偏瘫、卧床,从而导致褥疮、坠积性肺炎等症状。所以,在神经内科中细菌感染主要以呼吸道和消化道为主[10-11],提示医务人员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由细菌的构成比发现,感染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而革兰阳性杆菌中主要以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该构成比与其他医院神经内科报道无明显差异,提示细菌构成比无显著地域特性,可能与神经内科疾病特征密切相关[12-13]。从耐药菌的分离情况比较发现,分离的耐药菌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这与CHINET报道数据无明显差异[14-15]。这些结果表明,神经内科须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使用、环境消毒液的合理选择,无菌观念的培养和灌输及患者的护理和管理。

院内细菌特别是耐药细菌的控制已成为待解决的医学难题之一,需要医院管理人员、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甚至病患及家属的共同参与。本调查研究总结了神经内科3年来医院内细菌感染的情况,总结了神经内科在控制院内细菌感染方面的一些经验,希望为院内细菌感染的控制提供借鉴。

[1] 丛培刚,邵威丽.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96-97.

[2] 陈建明.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36):7871.

[3] 吴强,段慧玲,苏小盼.神经内科医院内感染调查分析及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902-904.

[4] Klein EY.Antimalarial drug resistance:a review of the biology and strategies to delay emergence and spread[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13,41(4):311-317.

[5] 荣菊芬,周丽珍,孙维敏.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环境因素及干预措施[J].重庆医学,2012,41(8):793-795.

[6] Hasan MS,Basri HB,Hin LP,et al.Genetic polymorphisms and drug interactions leading to clopidogrel resistance:why the Asian population requires special attention[J].Int J Neurosci,2013,123(3):143-154.

[7] 代丽.护理管理对神经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2,25(11):99-100.

[8] 卢小莲,李亮,吴彩霞,等.加强在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中的细节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9-131.

[9] 耿素梅,杨志彩,李志华.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干预措施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5027-5029.

[10] 应爱娟.神经内科2010年与2011年医院感染比较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5):578-580.

[11] 闫俊凤,姚冬杰,苗仲艳.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综述,2012,18(15):2520-2521.

[12] 袁燕,邢红霞,刘爱娟.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944-2945.

[13] 臧大维,张坚磊,刘娟,等.2006~2010年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974-1976.

[14] 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1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5):321-329.

[15] 宁亚利,陈红,周宇.48例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36):3683-3684.

猜你喜欢

医科大学革兰神经内科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医科大学总医院
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药敏情况分析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