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回收在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2015-03-12杨庆军吴洪坤罗永金喻鹏凌

重庆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回输体外循环瓣膜

严 宇,杨庆军,陈 灏,吴洪坤,罗永金,余 杨,喻鹏凌

(重庆市中山医院心脏外科 400013)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心脏外科治疗心脏瓣膜病常用技术之一[1]。目前,占据国内心脏手术第1位,而在该技术操作过程中,输血是重要的紧急救治措施,为手术开展提供保障。随着异体输血带来的风险不断显露,血液回收技术逐渐进入临床手术治疗中[2]。自1818年首次应用以来,血液回收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尤其是血液回收机(cellsaver)的出现,使该技术在临床手术中得以进一步发展。现就本院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间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血液回收技术的278例患者临床工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于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556例患者,其中,男283例,女273例;年龄16~74岁,平均(35.93±5.28)岁;心功能分级(NYHA)为Ⅱ~Ⅲ级,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23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77例,二尖瓣置换联合三尖瓣成形术87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53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输血方式分为未行自体血液回收的对照组(278例)和行自体血液回收的观察组(27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病情、CPB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等)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入组标准:由同一主治医师领导小组完成;首次心脏手术,既往无心脏病手术史;无严重肝、肾、肺等器官疾病;无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可耐受手术治疗者。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采用静脉吸入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征(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并在局部麻醉条件下行颈内静脉、桡动脉穿刺置管以便连续性动脉血压监测。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0.10mg/kg)、依托咪酯(0.1~0.3mg/kg)、舒芬太尼(1~3μg/kg)、哌库溴铵(0.1mg/kg)药物组合,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4mg·kg-1·h-1)持续泵入,舒芬太尼(1μg/kg)、哌库溴铵(0.05mg/kg)间断性注射,异氟烷间断性吸入。术中严密监测心率、中心静脉压、有创血压、红细胞比容(HCT)、血氧饱和度(SpO2)、血气分析、心电图等指标,根据手术操作步骤及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进行麻醉深度、血管活动性药物应用调整。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24h血常规及血气分析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24h血常规及血气分析比较(±s)

组别 n Hb(g/L)HCT(%)PLT(109/L)pH 钾(mmol/L)乳酸(mmol/L)±0.61 4.35±0.44 2.44±1.23观察组278 107.23±6.59 30.17±3.27 163.58±9.27 7.35±0.54 4.28±0.38 2.31±1.32 χ2/t 1.212 2.145 1.264 1.023 2.424 1.948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对照组278 108.32±7.47 32.43±2.34 165.83±8.25 7.36

1.2.2 血液回收 观察组患者应用京精自体血液回收机3000P型行血液回收,使用前检查仪器、无菌连接设备,并配好抗凝剂(500mL 0.9%生理盐水加25 000U肝素)。术中采用血液回收机适当压力下负压吸引术野内出血,同时以15mL/100mL血液速度滴注抗凝剂。血液回收后进行多层膜过滤并离心、洗涤、排出废液,将纯净、浓缩红细胞收置血液袋中,并经血液回收机回输给患者。

1.2.3 观察指标 血红蛋白(Hb)、HCT、血小板(PLT)、酸碱度(pH)、钾离子、乳酸、胸腔引流量、库血用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24h血常规及血气分析比较 见表2。

2.2 两组患者术中胸腔引流量及库存血用量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库存血用量(263.83±19.23)mL明显少于对照组(615.24±20.34)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输血并发症发生,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胸腔引流量及库存血用量比较(±s,mL)

表3 两组患者胸腔引流量及库存血用量比较(±s,mL)

组别 n 278 434.24±30.91 615.24±20.34观察组 278 459.83±24.83 263.83±19.23 χ2/t 2.475 7.276 P>0.05 <0.05胸腔引流量 库血用量对照组

3 讨论

心脏外科是用血大户,如何减少用血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3-5]。心脏瓣膜置换术需在患者心脏停搏和低温条件下进行,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输血治疗是该技术顺利开展及完成的重要保障[6]。然而,随着异体输血在临床治疗中不断应用,其带来的潜在性危害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7],所以,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利用好自身的血液,力图达到不输或少输库存血[8]。自体血液回输早期因技术不成熟、设备不先进等原因未能广泛应用,但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血液回收机的出现,术中血液回收、回输已不成问题。在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液回收技术可在无菌条件下有效地回收术区及体腔内血液,并经抗凝、过滤、洗涤、浓缩、净化等技术输还给患者,该技术不仅可以避免血液传播疾病,节约血液资源,同时还可减少对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抑制,提高癌症患者抗辐射能力等[9-11]。

在本研究中,经血液回收处理的观察组患者术后24h血常规(Hb、HCT、PLT等)、血气分析(酸碱度、钾离子、乳酸等)结果及胸腔引流量与未行血液回收处理的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库存血用量(263.83±19.23)mL明显少于对照组(615.24±20.34)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液回收技术在起到异体输血保证血容量的同时,可有效减少库存血输入量,减少异体输血带来的潜在性风险。梁友君等[12]研究显示自体血液回收、回输可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液丢失量,减少异体输血量。孙磊等[13]研究亦证明血液回收、回输可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自体血丢失量及异体输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血液回收技术的适应证之一。然而,有学者认为血液回收会引起肝素过量残留,影响患者机体凝血功能。然而,有研究证明血液回收肝素清除率高达97.2%,回收血液样本肝素含量低于10U[14],血液回收技术并不会影响机体凝血功能。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差异性不大亦可证明此点,但这并不是说血液回收技术不会对患者纤溶系统及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刘玉妍等[15]研究证明,血液回收可引起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作者认为血液回收对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与患者血液回输量有关。因经血液回收技术处理的血液中凝血因子、血浆蛋白及PLT均被洗除,因此,作者认为术中有必要在患者出血量及血液回收、回输量大时适当补充PLT、新鲜冰冻血浆。

综上所述,在严密监测凝血功能前提下,血液回收可有效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库血用量,避免血液疾病传播的发生,减少血液浪费、节约血液资源,减少输血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对受血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1] 丁凯,周华富,覃家锦,等.6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的瓣膜置换术65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3):1687-1688.

[2] Murphy GJ,Reeves BC,Rogers CA,et al.Increased mortality,postoperative morbidity,and cost after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having cardiac surgery[J].Circulation,2007,116(22):2544-2552.

[3] 邓硕增.血液保护与节约用血[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3):294-298.

[4] Levy JH.Pharmacologic preservation of the hemostatic system during cardiac surgery[J].Ann Thoracic Surg,2001,72(5):S1814-1820.

[5] 吴新锁,康迎秀,霍霄霆,等.心内直视术采自体血体外循环管理及临床应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4,2(4):207-209.

[6] 张幼君,张光新,闵苏.术中自体血回收的临床探讨[J].重庆医学,2003,32(9):1234-1235.

[7] 李少民,李二田,韩梅宁,等.体外循环手术血液综合再利用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5,3(2):79-81.

[8] 牛新华,蔡建辉,张慧新,等.利用人工心肺机行自体血液回收的临床观察[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3,1(4):244-245.

[9] 李丹,闫玉生,蒙华,等.在心脏手术中采用自体血回收能否节约用血[J].透析与人工器官,2011,22(1):14-18.

[10] 朱合,高馥莉.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回收血液质量评价[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1):49-50.

[11] 李景文,龙村,孙鹏,等.经白细胞滤器过滤后的体外循环余血回输对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0,8(2):94-96.

[12] 梁友君,林丽珠,范海鸥,等.自体血回输技术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2,10(1):13-15.

[13] 孙磊,李蕾,程庆好.自体血液回输在心脏瓣膜替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0,8(6):416-418.

[14] Waters JH.Red blood cell recovery and reinfusion[J].Anesthesiol Clin North America,2005,23(2):283-294.

[15] 刘玉妍,刘琴湘.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自体血回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8,29(6):961-962.

猜你喜欢

回输体外循环瓣膜
重症胰腺炎患者密闭式胆汁回输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消化液回输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大型脊柱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的效果研究
泽芪汤联合腹水超滤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