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伴阻塞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2015-03-12杰,黄

重庆医学 2015年22期
关键词:阻塞性肺癌病例

陈 杰,黄 凤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肿瘤肾内血液科 401220)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占首位的恶性肿瘤,部分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常伴阻塞性肺炎。由于存在阻塞因素,临床上单纯使用抗菌药物常使部分患者炎症吸收困难,怎样尽快解除阻塞,帮助炎症吸收成为临床上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收集64例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伴阻塞性肺炎病例,其中34例患者在静滴抗菌药物的同时,进行了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住院治疗的64例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伴阻塞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4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50±8.25)岁,其中Ⅲa期12例,Ⅲb期35例,Ⅳ期17例。肿瘤基础疾病分期、性别及平均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将只行静滴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设为对照组,加行BAI的病例设为治疗组。对照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55.3±8.10)岁,Ⅲa期6例,Ⅲb期16例,Ⅳ期8例。治疗组34例,男29例,女5例,平均年龄(53.79±8.38)岁,Ⅲa期6例,Ⅲb期19例,Ⅳ期9例。在治疗组中既往曾行3次以上标准的全身静脉化疗和40Gy剂量以上放疗的病例为复治组,而从未行任何放化疗的病例为初治组。复治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平均年龄(54.70±8.41)岁,Ⅲa期3例,Ⅲb期9例,Ⅳ期4例。初治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平均年龄(53.04±8.36)岁,Ⅲa期3例,Ⅲb期10例,Ⅳ期5例。纳入标准:(1)有纤维支气管镜或肺穿刺组织学活检或细胞学确诊的非小细胞癌;(2)Karnofsky≥60分;(3)血白细胞总数大于或等于4.0×109个/L;(4)血小板大于或等于80×109个/L;(5)肝肾功能正常;(6)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7)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有阻塞性炎症阴影;(8)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肺部听诊可闻及湿罗音;血白细胞总数大于或等于10×109个/L;体温大于或等于37.5℃;血降钙素原大于0.5ng/L;从支气管肺部分泌物中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患者均不伴有肺结核或第二原发肿瘤。病例入院后均行胸部和转移部位CT、心电图、血常规、血降钙素原、超声及生化等检查。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均进行了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所有病例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75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培养为真菌者加用相关药物治疗。治疗组在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当天行BAI治疗。BAI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用5F-Corab导管,个别加微导管(3FSP导管)选择进入支气管动脉开口处,用Telebrix造影剂“冒烟”证实该血管为肿瘤供血血管后,由导管注入化疗药物阿霉素40mg,5-氟尿嘧啶1 000mg,奈达铂40mg,丝裂霉素

1.2.2 观察项目 静滴抗菌药物治疗及加用BAI治疗2周后复查胸部CT、血常规、血降钙素原。除观察患者治疗2周后咳嗽、咳痰症状,肺部湿罗音,体温及血常规,血降钙素原外,主要以肺部CT阻塞性炎症病灶变化为客观指标。

1.2.3 疗效判定 以对照胸部CT检查,结合血降钙素原检查结果为主要标准。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体温正常,血降钙素原检查恢复正常,复查CT发现阻塞性炎症阴影缩小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体温波动,血降钙素原检查无明显变化,复查CT检查发现炎症病灶变化小,病灶炎症阴影缩小低于5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64例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伴阻塞性肺炎患者中,对照组30例,鳞癌占83.33%(25/30),腺癌占16.67%(5/30);治疗组34例,鳞癌占79.41%(27/34),腺癌占20.59%(7/34)。两组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以鳞癌为主,两组肿瘤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64例患者痰培养共分离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9.52%(25/42),革兰阳性菌占35.71%(15/42),真菌4.76%(2/42)株。具体痰培养42株病原菌分布情况见表1。对照组痰培养病原微生物阳性率为66.67%(20/30),治疗组痰培养病原微生物阳性率为64.71%(22/3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组中的复治组痰培养病原微生物阳性率为68.75%(11/16),初治组痰培养病原微生物阳性率为61.11%(11/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中的复治组与初治组痰培养革兰病原菌构成百分比进行数据处理后发现,由于标本量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g。

表1 64例患者痰培养42株病原菌分布情况(n)

2.3 治疗2周后比较,3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效43.33%(13/30),无效56.67%(17/30);34例治疗组患者中,有效70.59%(24/34),无效29.41%(10/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34例加用BAI治疗的治疗组中,治疗2周后比较,既往曾行标准的全身静脉化疗和(或)放疗的16例复治组患者中,有效50.0%(8/16),无效50.0%(8/16);而既往未行任何放化疗的18例初治组患者中,有效88.89%(16/18),无效11.11%(2/18),复治组与初治组患者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晚期肺癌患者常因化疗或放疗不良反应大,不能坚持疗程,疗效欠佳[1]。肺癌好发于主、叶支气管,多以管腔内生长为主,故容易导致支气管引流不畅,加上肺癌多以中老年为主,在肿瘤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容易受病原微生物侵害而合并感染。肺癌在支气管腔内生长是造成阻塞性肺炎的基础。因此,在有效抗感染的基础上去解决阻塞的问题,成为能否有效治疗阻塞性肺炎又一关键问题。有研究证明,BAI有对局部病灶起高浓度化疗作用;局部动脉灌注可使肿瘤组织的药物浓度达到静脉给药时的8~48倍,而药物浓度每增加1倍,其杀灭肿瘤细胞的数量增加10倍,即两者呈对数关系增加[2-4]。同时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组织,减少了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增加游离药物的浓度,又进一步提高了化疗药物对肿瘤组织细胞的作用[5]。

本文收集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均伴有阻塞性肺炎,在未控制肺部感染治疗的情况下,不恰当选用标准的全身静脉化疗和(或)放疗,有造成肺部感染加重和扩散的可能。所有介入治疗,也应该在有效抗感染的基础上进行,不然会违反医疗原则。因此,对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伴阻塞性肺炎患者,应常规送痰培养+药物敏感试验,为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本文中央型肺癌伴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痰培养病原微生物中革兰阴性杆菌株占59.52%(25/42),革兰阳性球菌占35.71%(15/42),与林毅等[6]报道相似。故经验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75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对大多数阻塞性肺炎病原微生物有效。本文对64例患者肿瘤病理类型及各组病原菌微生物阳性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院对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伴阻塞性肺炎患者,采取在静脉经验使用有效广谱抗菌药物基础上,加行BAI可明显提高阻塞性肺炎治疗有效率。但是通过仔细分析病例后发现:既往曾行标准的全身静脉化疗和(或)放疗的复治组与未行任何放化疗的初治组之间疗效存在明显差异(P<0.05)。然而影响疗效的因素有很多,分析复治组病例BAI疗效降低的可能原因有:(1)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降低,耐药性增加。(2)反复放化疗后机体免疫力低下,各种抗感染细胞因子减少,不利于感染病灶吸收。(3)既往放疗后局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肺纤维化后,局部组织血液供应减少,抗菌药物浓度降低;在伴有肺间质性炎症时,炎症病灶吸收时间延长等。因此,本研究认为对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伴阻塞性肺炎患者是否加用BAI治疗,需认真询问既往治疗病史,全面评估治疗利弊。目前有文献认为BAI对中央型和血供丰富的肺癌效果好,优于周围型,鳞癌多为中央型,且血供较腺癌丰富,故认为BAI治疗鳞癌近期疗效较好[7]。BAI加全身化疗序贯治疗既可有效控制肺内肿瘤病灶且对远处转移有良好预防和控制的作用[8]。

虽然BAI因其不良反应小、创伤小、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在肺癌治疗领域内日益受到重视[9]。但由于本文观察病例数较少,BAI在非小细胞肺癌伴阻塞性肺炎的适应证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明确,若要进一步深入比较初治组和复治组的疗效,需要进行随机双盲实验。

[1] 董春芳,李明.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科学版(医学卷),2010,7(2):36,39.

[2] 苑静波,史金英,啜振华.中晚期肺癌的介入治疗与全身静脉化疗疗效观察[J].实用肿瘤杂志,2005,20(4):339-341.

[3] 秦凤展,陈振东,樊青霞,等.肿瘤内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81.

[4] Suzuki T,Motoshi MD,Akira MD,et al.Massive hemoptysis from a bronchial pulmonary arterial fistula after 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 to treat a pulmonary metastasis[J].J Broncholo,2001,8(4):286.

[5] Lin CC,Lin CY,Liaw SF,et al.Pulmonary function chan-ges and immunomodulation of Th 2cytokine expression induced by aminophylline after sensitization and allergen challenge in brown Norway rats[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2,88(2):215-222.

[6] 林毅,李博,罗祖炎,等.中心型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的感染特点及介入治疗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6):1274-1276.

[7] 郭卫东,张惠洁,包立峰.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血清相关因子变化的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3):207-211.

[8] 黄晓颖,余昶,王良兴,等.支气管动脉灌注-全身化疗序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8,11(2):260-263.

[9] Koshiishi H,Utsumi K,Tamamoto F,et al.Evaluation of 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BAI)for high risk lung cancer[J].Gan To Kagaku Ryoho,2000,27(12):1907-1910.

猜你喜欢

阻塞性肺癌病例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病例”和“病历”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