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秀节目新风向——《奇葩说》的节目模式解读

2015-03-12徐靚茹浙江师范大学321004

大众文艺 2015年14期
关键词:奇葩说辩题贾玲

徐靚茹 (浙江师范大学 321004)

《辞海》里“奇葩”的定义是“奇妙美丽的花朵”。而在近十年的电视荧幕中,恶俗怪咖成为了“奇葩”,在非正常的“奇葩”横行于中国综艺圈的形势下,《奇葩说》却选择逆势而上,以奇葩之名为“奇葩”正名,同样也将颠覆传统综艺和辩论赛给人们留下的印象。1

一、节目制作和播出形式

《奇葩说》是由爱奇艺制作播出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选秀节目。其制作团队是原央视曾参与策划过《谢天谢地你来啦》的80后的导演牟頔,和一批平均年龄23岁的年轻编导。第一季《奇葩说》从2014年11月29日至2015年2月15日共播出4期海选和22期的正式辩论赛。

辩论节目开始时,由主席马东铺设论题,借由一段视频或是现场真人表演在给出论题的同时,简明扼要地列出正反两方的论点。选手自愿选择阵营站队,一百位观众按下红蓝色选择按钮代表自己选择的正反方向,团长蔡康永和高晓松选定正反方后,双方辩手正式开始辩论。观众在其辩论过程中,根据其辩手措辞可随时改变选择,当双方团长总结陈词结束后,观众做出最终选择。比赛的输赢则是依据观众被现场辩手说动后的最终选择与开场的选择做比较,悬殊票数较多的一方为胜利方。输的一方中,由两位团长、“女神”和主席做出抉择,淘汰掉一位选手,其他选手晋级。最终获胜选手将获得年薪百万的爱奇艺“内容官”一职。

二、节目特色

(一)主持群设置

《奇葩说》节目中除了作为辩论主席的马东,其中各带辩论一方的团长高晓松和蔡康永,每期邀请的一位“女神”嘉宾作为节目中的“意见领袖”,对论题走向施加个人影响。四人组成的主持群性格迥异、特点明显。高晓松强势的态度和坚定的立场,蔡康永润物细无声的表达方式,“女神”为节目增添的女性视角,其间犀利与儒雅的针锋相对,审时度势的旁敲斡旋,在形式上可见主持群角色齐全,尊重差异、也实现了互补。而在内容上,体现出节目话语思想的深度,观点的锐度。

(二)选手设置

马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选择奇葩作为节目切入点的原因:“在今天这个时代,人最大的价值是与众不同。我们就是要用‘奇葩’去框定和寻找那些与众不同的人。他们或经历不同,或感受不同,或天赋不同。总之,他们有力量让自己不同,在人群中能被人很快识别出来。”

《奇葩说》选手的甄选经历了四轮海选,最终选出的选手,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现今辩论圈的高手,代表人物是参加过多次辩论大赛并获得过2003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队的马薇薇,还有两位澳洲莫纳什大学的优秀辩手王敏和包江浩;二是教育界的名师,代表人物为新东方英语培训师艾力和高校教师金宇轩;三为综艺圈选手,本身参加过影视剧拍摄的范湉湉和被粉丝被称做“蛇精男”的节目主持人肖骁。

节目在选手的设置上既有保证辩论赛专业性的马薇薇等人,又有作为真人秀娱乐节目常驻嘉宾、熟谙节目效果需要的范湉湉和肖骁,还有思考问题善于从人类教育和发展切题的教师艾力、金宇轩。专业、娱乐、舆论的角度都纳入其中,使得节目话语空间构建的支撑点更加多元。在节目中我们既可以欣赏到奇葩选手话语表达的个性与创意性,在选手们的互动中同时能见出其表达方式呈现的集体协作特征。从历史民生到街头巷尾,节目中的话语表达更加通俗化。

(三)观众设置

现场观众为男女比例平衡的一百位80、90后组成。他们在论题刚展示出时,会根据自己的“初心”做出选择。就如同我们在网上观看节目的普通的观众一样,当一个话题出现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意瞬间做出判断,也许我们会坚守自己的立场,但节目中的观众会依据现场选手的辩词包括团长、嘉宾和主席的陈词做出改变。这种设置规避了当节目给出有关道德立意辩题的尴尬,节目中观众的存在只是为了验证现场辩手的辩论能力。并且,在整个话题空间中,现场观众可随意变化选票。这就将现场观众和普通观众间离开来。

(四)辩题设置

《奇葩说》的辩题选择来源于节目官网上观众发起和参与投票的话题,筛选出极具争议性的话题,通过公开辩题,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来,使得关于私人生活的社会话题在公共空间的表达合法化。提高观众对节目的预先期望值以此来消费观众的注意力。在正式节目播出的预赛到决赛的总共22场辩论中论题涵盖学业、事业、家庭、婚姻、爱情、友情等各方面,辩题内容的设置紧密贴合现代人生存现状,而节目中不管双方辩手使用怎样出格的言辞或犀利的话语,最终都将话题引向人性的严肃讨论。

在现今“娱乐至死”的年代,各大综艺节目都首先考虑节目的娱乐效果。作为一档面向年轻观众的节目,《奇葩说》却在愉悦观众精神的同时,担负起传递正能量的社会责任。如八强争霸赛第二场的辩论话题“要牺牲贾玲一人来救一百多人吗?”现场观众开始的选择是63票“炸贾玲”对37票“不炸贾玲”。这一期节目在双方的辩论中拓展了在场选手更深入的思考,“不炸贾玲”这一方的团长高晓松在辩论中途讲述了他在美国遭遇火警时,从小接受“自保性命”观念的他,在美国人相互谦让的行为面前深深体会到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对生命更加敬重的故事。在节目尾声,作为选择“炸死贾玲”一方的团长蔡康永也开节目之先河,在总结陈词时倒戈相向,坚定地为“不炸贾玲”发言,他提出的人生的“作为与不作为”令现场陷入沉默,这是他超越比赛的输赢,即使临阵改变立场,也要传递的价值观。最后在场观众也戏剧性地将选择变为28票“炸贾玲”和72票“不炸贾玲”。主席马东秉持节目人性关怀的角度和传递正能量的立场,宣布此场辩论没有淘汰。正如马东在回答《环球人物杂志》的提问时所说:“娱乐没有什么可耻的,但要有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可见,《奇葩说》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兼顾了社会价值的传播。

三、结语

《奇葩说》收视的飚红也可看做是受众对此节目内容的“使用与满足”。“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2《奇葩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认识当下社会人们关注的事件)、娱乐需求(沉浸在选手们的话语狂欢模式中)、精神和心理需求(希望选手代替自己发声)。《奇葩说》的走红除了因节目投放在一个视频网站平台带来的自由度和长尾效应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深谙节目受众即如今80后、90后的审美取向,更注重培养观众批判现实和审视自我的能力。这一点应成为今后网络综艺的风向标。

注释:

1.高晓松.《奇葩说》以颠覆之名传递青春正能量 [O L].人民网(2014-11-26 ). http://ent.163.com/14/1126/10/ABVKLUKL00032DGD.html.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165.

猜你喜欢

奇葩说辩题贾玲
贾玲: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借“题”发挥,焕发精彩!
辩论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在线教育 老师“奇葩说”里找灵感
从《奇葩说》谈主持人的控场能力
网络综艺节目中的人文关怀
当贾玲遇到宋仲基
如何“量产”《奇葩说》
《喜乐街》欢乐就是多
英国议会制辩论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