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语文教学对教师素养的要求

2015-03-11魏姗姗

文教资料 2014年32期
关键词:教师素养要求

魏姗姗

摘 要: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要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现代语文教学对教师的各方面素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关键词: 现代语文教学 教师素养 要求

2011年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在“课程理念”的第一大点就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新课标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学生素养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教师加强自身素养提出的一个巨大挑战。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传播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要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

一、教师素养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在学校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教师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向学生传递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社会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对他们的价值观念进行正确引导,把社会化的要求内化为他们个人的内在素质,逐步使学生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素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胜任教师职业需要具备的理论与素质的综合能力,这是静态的;二是为了获得具备的理论与素质所进行的持续的修习涵养的努力,这是动态的。”“静态的素养”主要是教师的对待学生、对待事业、对待集体、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素养,其中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核心和精髓。“静态素养”还包括教师的知识素养,如:政治理论修养、学科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实践知识。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也是教师“静态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动态素养”就是在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对“静态素养”充实的过程。

二、现代语文教学对教师素养的要求

1.“读”行天下

语文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师,语文教师的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还包括使学生认知自我、认知世界,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人格。语文课本是由一篇篇文章按照一定的逻辑组织排列起来的,语文课程就是母语化文化的课程。“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识、不是技巧甚至不是课程,而是底蕴”。那么,语文教师的底蕴是从何获得呢?是靠一本本书堆积起来的。“书读得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但是,不读书,少读书,是一定没有底蕴的”。

语文教师在上课时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思想情感。有些教师在上课时想要表达某种意思,但是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个词和那么几句话,想说但是说不出来,这是语言贫乏的突出表现,也是教师口语的大忌。这就与教师读书的多少息息相关。要想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对一些与所要讲的内容相关的知识能够旁征博引,教师就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就要多读书。要想自己的课不是停留在表面,想上得有深度和高度,教师就要多读书。

新课改对学生的读书篇目和字数提出要求,教师也在督促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特级教师王栋生认为,“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要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时代飞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读书应该是教师提高自己素养的内在需求。教师读书是为了需要而不是为了炫耀而读;读书贵在持之以恒;读书也不能只限于某一类书的阅读。“腹有诗书,知识渊博,是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绝对尺度和终身的职业追求”。

2.细读文本

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阅读教学。阅读材料的广泛性和思想内容的深刻性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素养。怎样提高教师的阅读能力?潜下心来细读文本是重要途径。

首先,“文本细读“并不等于“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就是钻研内容,就意味着教师在读文本时对文本的限定,教师所关注的焦点就会比较集中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上,就会忽略与本课教学无关的内容。而“文本细读”就是直面文本、钻研言语本身,就是将文本返回本体,文本是“源”,教材是“流”。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钻研文本《长相思》时把仅有36个字的文本,经过细读文本之后,读成了1493字的自我感悟、自我发现和自我鉴赏,并将其融入到自己对纳兰性德的精神世界、诗词境界及对自我的生命感觉、价值偏好的种种追求、反思和拷问中。

其次,文本细读要勇于直面文本,重视自己的第一感受。细读文本就要在“懂”上花时间、下工夫。“懂”就是发现课文的亮点、精髓所在。就是不要借助现成的教学参考书,现成的网络资源,不要把教学参考书上的和网络上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迁移就当做自己的教案。教学资料可以查阅参考,可以把它当做开阔自己思路的手段,但是不能依赖参考资料,“细读永远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对‘发现进行再发现的发现过程”。

最后,文本细读就是指教师在备课时要“以我观物”。既然教师备课要以“我”为中心,那么教师就要认真阅读,独立思考,仔细咀嚼。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要研究词语,要逐字逐句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对自己钻研教材得来的知识才会有深刻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才能信心十足,在课堂学生问题讨论的时候,才可以左右逢源,镇定自若。

3.教学反思

教师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具有反思精神的学生。新型教师首先是具有反思精神的教师。教师的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监控、教学体验等方式,辩证地否定(即扬弃)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学反思具有实践性、主体性和创新性”。

很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于教材已经非常熟悉,上课即使没有课本,没有备课也能非常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他们中的一些教师就是对以前的备课进行简单的迁移,文本已经烂熟于心,觉得没有必要再一次进行解读,失去了解读文本的热情。其实文本的解读是随一个人的阅历和人生体验而变化着的,是常读常新的过程,每个时期的解读都有不一样的发现和体会。杜威曾指出:“一个人进行反省思维时需要从观察开始,以便审查种种情境。有些观察是直接通过感官进行的;另外一些是回忆自己的或别人的旧经验。”教师也要对自己以往的课程进行反思,这个反思包括教学过程、学生的反映、教学的不足及亮点等方面,教师所上的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教师只有这样不断地怀疑自己进而才有可能超越自己。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即通过反思认识自己的不足,促进自身发展。那么教师就是通过对每堂课的教学反思实现自身专业的发展。

王崧舟诗意语文经典课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堂课他上课了不止一遍,有一次在上这堂课时,当王崧舟问道:“被烈火烧身的邱少云此时却一动不动,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吗?”有一个胖胖的男孩回答道:“邱少云,你真是个傻瓜。”对于这种超出王崧舟事先预设的结果,他在全场的注目下回道:“傻瓜?你才是傻瓜!坐下!”课后他对自己的这种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又一次《我的战友邱少云》的公开课,又一次出现了“傻瓜事件”,王崧舟经过上次的反思,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他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一步步地往正确的方向进行引导,赢得了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

现代语文教师不再是以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教书匠。而是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都随着时代和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现代语文教学对教师的各方面素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崧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0.

[2]吴非.不跪着教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9.

[3]胡玲玉.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5.

[4]曹勇军.从才学识德说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J].中学语文教学,2010(3):5.

[5]王崧舟.《小珊迪》文本细读例谈[J].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11(1):34.

[6]王映学,赵兴奎.教学反思:概念、意义及其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53.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素养要求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