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服的语言艺术

2015-03-11熊发平

文教资料 2014年32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原则方法

熊发平

摘 要: 说服是征服心灵的艺术。通过说服,让他人心甘情愿地接受意见、改变态度、转变行为、产生行动。说服的基本方法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利。说服的策略有单刀直入与迂回说服、直言劝说与委婉暗示、常规说服与出奇制胜、单面说服与双面说服等。有效说服的关键在于区别对象、把握时机、对症下药、因化施说。

关键词: 说服 原则 方法 有效说服 语言艺术

在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需要说服他人。在家里,你要说服父母、配偶和子女;在单位,你要说服上司、下属和同事;出门办事,你要说服与你打交道的各色人等。通过说服,让他人心甘情愿地接受意见、改变态度、转变行为、产生行动。说服是征服心灵的艺术。拥有了说服力,就拥有了影响他人的能力。卓越的说服力将为你赢得他人的支持和尊重,将为你的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铺平道路。如果你不想被他人说服,那么,你就要想办法说服他人。

一、说服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攻心为上原则

用兵之道,知己知彼,攻心为上。说服人也一样,必须具有心理针对性,才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有效说服的前提是了解对象,把握心理。说服前,应充分了解说服对象的基本情况、个性特点、观点态度、需求好恶;说服时,善于察言观色、揣情摩意,摸准其心理特点,搞清其心理需求,找到对方的心理症结,从而运用恰当的说服策略,对症下药。盲目说服,不但没有效果,还容易引起对方的抵触、逆反。

2.心理相容原则

说服是一个心理沟通与转化的过程。情投才能意合,心悦才能诚服。消除防范、心理相容是接受说服的基础。说服者应注重感情沟通,以自己的真诚、热情、友善赢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消除对方的防范和排斥心理;充分理解和尊重说服对象的情感和选择,语气温和,以请求或商量的口吻提出劝说意见。这样才能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为说服创造融洽和谐的谈话气氛,使之以一种信任、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说服。说服不是指责与压服,用盛气凌人、教训命令的口气说话,即使道理正确,理由充分,也会让对方感到伤及自尊而心生反感。

3.利益诱导原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人们总是根据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是否接受说服者的观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追求,有物质利益追求与精神利益追求,有个人利益追求与社会利益追求,有眼前利益追求与长远利益追求等。说服的目的在于调节人们在这些利益追求之间的矛盾,使之趋利避害。说服时,只有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阐明直接的、间接的或可能的利害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打动说服对方。

4.时机恰当原则

说服应善于创造和捕捉时机,才能事半功倍。在他人心情愉快、情绪平和时,在他人尚未形成处事主见时,或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麻烦和困难进退犹豫时进行劝说,往往容易为对方接受。一个人若已形成处事主见,走出了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徘徊、试验阶段,此时劝说,则往往会失败。一个人处于盛怒、狂热、痴迷、贪恋、疯狂等激情状态时,最固执,其全部精力都用在维护自己方面,对任何反对意见都会持以拒斥态度,此时说服,最难见成效。

5.理由充分原则

要做到说而服人,除了动之以情,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对方、感染对方外,必须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对于简单的事情、小道理,运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再加上简明扼要的分析,就可以讲清楚。对于复杂的事情、大道理,涉及多方面因素,触动一点就牵动全局,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分析论证。阐述道理时应做到观点新颖、逻辑严密、理由充分、言辞生动。

二、说服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说服的基本方法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利。说服的策略有单刀直入与迂回说服、直言劝说与委婉暗示、常规说服与出奇制胜、单面说服与双面说服等。有效说服的关键在于区别对象、把握时机、对症下药、因化施说。

1.借题发挥,因化施说

说无定法,重要的是随机应变,因化施说。任何说服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境、心境、语境、物境中进行的,高明的说服者善于主动适应客观变化,把握时机,充分利用眼前的情、景、物、事等外部条件引出话题,借题发挥,开展说服。

南唐时,课税繁重,民怨很大,一些有识之士早想规劝皇上放宽政策,可惜无有利的说服机会。一次,烈祖皇帝在北苑设宴,与群臣共饮。宴间,天气突变,城外阵雨如注,城内则天气晴朗。烈祖问群臣说:“为什么城外雨那么大,而城内却没有雨呢?”这时,大臣申渐高顺势回答:“大雨不敢进城,恐怕是害怕征税吧。”烈祖皇帝一听,品出其中滋味,不仅没有不快,反而哈哈大笑,并决定减轻赋税。

一个严肃的苛政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也许很难说服皇上改过,可是申渐高利用宴会上大家兴致很高的有利气氛,抓住对方主动求问的有利时机,借着雨不进城的自然现象,以幽默的表述方式暗示了对苛政虐民的批评和征税宜宽的主张,轻松地达到了说服的目的。

2.类比譬喻,形象施说

由此及彼,以类相推,是一般人所习惯的思维方法。在说服过程中,对于不便明讲的事理,对于抽象深奥、不易理解接受的事理,对于精深微妙、难于精确表述的事理,往往需要运用修辞上的喻譬和逻辑上的类比办法强化说服效果。喻譬类比,可以以具体形象代替抽象枯燥说理,增强说服的生动性;可以以小见大,以简驭繁,增强说服的通俗性;可以避开因好恶、是非的直接表述而引起的心理摩擦,增强说服的可接受性;还可以为说服创造一定的认知条件,增强说服的可理解性。

冯梦龙的《古今概谭》里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翟永令的娘笃信佛教,一天到晚老是念“南无阿弥陀佛”,翟永令烦透了,但多次劝阻,都不见效。于是翟永令想了一个办法,让母亲体验一下重复简单的喊声所产生的令人生厌的滋味。一天,翟永令一个劲地喊“娘、娘、娘……”把他的母亲都喊生气了。这时,翟永令才停下来对母亲说:“我才叫您三四声,您就厌烦了,您一天到晚一直念叨‘南无阿弥陀佛,那菩萨又会如何发怒呢?”翟永令的娘听了后,有了切身感受,就接受了儿子的劝告。endprint

3.消除防范,迂回施说

劝诫性说服,说服对象往往有强烈的戒备排斥心理,为此,我们可以采取迂回推进的策略。即隐蔽说服意图,先不着正题,以闲聊的方式嘘寒问暖,拉家常,进行感情沟通,让对方放松警惕,消除防范,再自然而巧妙地转换话题,进行说服。

4.运用故事,婉言施说

故事讽喻法是一种含蓄委婉的劝说方法。不直言其事而借助寓言故事、历史典故、笑话幽默、轶闻传说暗示、启发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人们都乐意听故事,用故事替代讲道理,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发人深省。

5.诱驴甩尾,借言施说

先设计诱使对方表明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和处理态度,说出为我所需、可以为我所借的话,再用他先前说的话来说服对方。也就是先绕一个弯,用他本人的理由来说服他自己。

有一个村民家喂养了一只狼狗。一天,在他家院里他家的狼狗咬死了前去寻衅挑战的村主任家的狼狗。村民借故约上村支书找到村主任说:“主任,如果一家的狼狗咬死了另一家的狼狗,那么狼狗的主人应该负赔偿责任,对吗?”“那是当然。”“你家的狼狗刚才在我家的院里咬死了我家的狼狗,你说该赔多少钱?”村民说这话时显得理直气壮。“狼狗是不会像人那样去思考问题的,所以狼狗是不应该负法律责任的,对吧?”村主任立刻改变了说法,“既然这样,狼狗的主人也不应该代替它负法律责任。”“你是说,当一家的狼狗咬死了另一家的狼狗时,狼狗的主人可以不负法律和赔偿责任,对吗?”为防止对方再变卦改口,村民有意高声问了一遍。“是的。”村主任以不容争辩的语气说道。“对不起,主任,我刚才说错了,真实情况是,我家的狼狗在我家院里咬死了你家前去寻衅挑战的狼狗。”“这……”村主任望了一眼村支书,不甘地闭了嘴。咬死狼狗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6.引申归谬,正话反说

当对方对其过错认识模糊,情绪又比较激动的情况下,正面说理很难说服对方,这时,不妨换个角度,正话反说,承认对方的做法和观点,并夸大其辞地为其错误行为进一步寻找“理由”,或引申推论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从而让对方认识到其言行的荒谬性,最终达到警醒对方的目的。

齐景公有匹马,养马的人把它杀了,景公很生气,拿起戈要亲自去打死他。晏子说:“这样他还不知道犯的什么罪而被处死,现在让我代你把他责备一番,让他知道自己犯的是什么罪,然后再杀他。”景公说:“好的。”晏子就把戈举得高高地对养马人说:“你替我们人主养马而把马杀掉,你的罪该死;你让我们的人主由于一匹马的缘故,而把养马的人杀掉,你的罪又该死;你使我们的人主由于一匹马被杀而杀人,让四周的诸侯知道了,你的罪更该死。”景公说:“你放了他吧!放了他吧!不要辱没了我的仁德。”

宴子没有正面指出齐景公处置养马人太过严厉,而是正话反说,通过夸大养马人的罪状,委婉地指出齐景公过激行为的后果,语言幽默,劝谏艺术相当高明。

7.运用赞美,正面激励

喜欢听赞美是人类的一种天性。赞美使他人感到人生价值得到社会承认,赞美使他人感到受欢迎、受尊重。真诚热情的赞美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容易与人沟通,容易满足他人的要求,接受他人的意见。

赞美是激励他人的最好办法。用赞美代替批评会收到比直接劝说对方改变缺点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国钢铁公司第一任总裁查尔斯·史瓦布在谈到成功经验时曾说:“我最可贵的一项资产,就是我具备了引发属下热诚与冲劲的能力,而要想鼓舞一个人善尽其材,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给他们赞美和鼓励。”

曾有这么两个猎人,两人各打得两只野兔回家。甲的妻子看见后冷冷地说:“怎么,只打到两只兔子吗?”甲猎人心中不悦,第二天他空手而归。乙回家所遇到的情形正相反,他的妻子看见两只兔子,欢天喜地地说:“啊,你竟然打到了两只兔子!”乙听了十分高兴。第二天他打了四只。赞美与批评,态度不同,效果迥异。

8.展示希望,描绘愿景

人都是靠希望而活着的,都憧憬美好的未来。如果我们在安慰、劝说、鼓动他人时,能够展示希望,为他们描绘出一幅美好动人的蓝图,那么必定能够振奋精神,激发斗志,增强信心或促使其做出决定。

拿破仑对展示希望的技巧掌握得十分熟练。对士兵,拿破仑除加强纪律外,最拿手的是描述未来的美好情景,给他们以克服困难的信心。有一次出征前,拿破仑发表了极富鼓动性的动员演说:“士兵们,你们没有衣穿,吃得也不好,政府欠下你们很多东西,可是它什么也不能发给你们。你们在这些悬崖峭壁间显示出来的勇气和坚韧力量是令人惊叹的,可是这并没有给你们带来任何荣誉,它们的光辉并没有照到你们身上。我想带你们到世界上最富饶的国家里去,富饶的地区和繁华的大都市将受你们的支配,你们在那儿将会得到尊敬、荣誉和财富。意大利军团的士兵们,难道你们的勇敢精神和坚韧力量不够吗?”拿破仑的战争动员使这些饥饿的士兵有了奔头和盼头,那些萎靡不振的士兵重新斗志昂扬,军心动摇的团队唱起了效忠王室的旧国歌。

9.巧用激将,激起自尊

利用人们不愿服输,希望受到别人重视的心理,故意讲几句表示轻蔑、低估、怀疑、否定的话来刺激对方,激发对方下定决心完成任务。比如故意把任务说得十分困难,暗示对方不能担当此重任,或故意怀疑对方能力而另选他人等。通过制造竞争的办法激起干劲,也是激将法的一种形式。激将法对于那些自负好胜、自尊心比较强的人,更容易奏效。

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到东吴寻求合作,诸葛亮深知东吴军事上,周瑜的意见举足轻重,所以如果能说服周瑜,那么联合东吴抗击曹操的目的便达到了。针对周瑜年轻气盛,颇为自负而心浮气躁的特点,诸葛亮耍了一个小小的手腕,他望文生义,曲解曹植的《铜雀台赋》中的两句诗“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说,曹诗的意思是,我若扫平四海,以成帝业,愿得江东二乔,置于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周瑜听罢大怒,站起来指着北方大骂道:“老贼欺人太甚!”诸葛亮连忙劝阻说:“当年汉朝皇帝曾以公主和亲,今天为了退敌,这民间的两个女子有什么可惜的呢?”周瑜道:“先生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孙权之兄孙策)之妇,小乔乃周瑜之妻。”诸葛亮佯装惶恐道:“我确实是不知此事,失口乱说,死罪死罪!”周瑜道:“我与老贼誓不两立,希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这样,诸葛亮巧妙地运用激将法说服了周瑜,定下了联合抗击曹军的大计。

10.阶段要求,得寸进尺

“欲求一丈,先求一尺”。如果提出一个大的请求可能会遭到拒绝,那么我们可以先向对方提出一个小的请求,再逐步提出更多的要求,最终达到目的。因为通过帮助人们在正确的方向上做出小决定,比让他们做出大决定更简单。一旦对方接受了第一个请求,对于第二个请求就会感觉到一种“不好拒绝”的强制力。

汤姆想去郊外度周末,面对处理家庭预算很严谨而且一贯节俭的妻子,他说:“下个月我们为什么不能到湖边去度个周末呢?那也花不了很多钱。花上不到49美元我们就可以在‘快乐山谷汽车旅馆订个房间,而且我们可以自带野餐,所以吃饭花不了很多钱。”接着他说道:“你知道湖边的那家旅馆一年之中的这个时候就会降价吗?我敢打赌住在那儿不会花很多钱。我打个电话落实一下怎么样?”妻子站在一旁,沉默不语,不支持也不反对。

再过两天,他说:“宝贝,我打电话给那家旅馆,可提供整套周末旅游服务,所以我就定了。我们可以在那住两宿,加上早餐和一局高尔夫球只要198美元。”妻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旅行前一周的一个晚上,汤姆指着报纸上的租车广告说:“我担心我们那辆旧车会在半路上抛苗。租一辆卡迪拉克才80美元,我们何苦不抓住这个机会呢?而且又潇洒又体面。”妻子最后说:“既然这样可以省钱,那就这样好了。”汤姆就这样实现了“租一辆舒服的小汽车在山间旅游,晚上在宾馆定套房间”的度假计划。

参考文献:

[1]周兴旺.成功人士10种说话技巧[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

[2]常智山.沟通:拓展人脉的智慧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张世欣.鬼谷先生与说服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原则方法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