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处事能力培养的思考

2015-03-11刘中领

文教资料 2014年32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大学生

刘中领

摘 要: 时下在高校学生被诈骗等案件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孤立看都是个案,但从联系的视角分析,就应该引起重视和反思——到底如何培养学生的处事能力?本文从高校学生处事能力弱化的现象谈起,探究其原因,思考其解决方法,希望对学生处事能力的培养有所启发。

关键词: 大学生 处事能力 培养策略

一、大学生处事能力的弱化现象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发展,对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当下发生在高校里的被诈骗、被盗窃等案件时有发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产生诸多不理解——大学生为何屡遭侵害呢?高校工作者必须认真反思——高校学生处事能力教育怎么了?到底如何培养呢?大学已经充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每所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异的方式方法,在进行教育和培养。可是从目前发生的事情和结果来看,高校学生处事能力的培养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确实是不容乐观或有弱化的趋势。

既然国家对高校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有许多政策措施,高校在采取不同措施贯彻落实,高校学生处事能力为什么还有弱化的趋势呢?

二、处事能力弱化的原因探析

(一)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影响。在我国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大多数高校学生基本上处在17岁~25岁这个年龄段。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这个年龄段内,身体发育渐趋完成,心理发展趋向完善;智力发展成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记忆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个性凸显;这个年龄段,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对事情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不成熟,容易情绪激动,认识偏颇,并且对问题的认识容易变化不定,缺乏相对稳定性。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和个性的发展,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不是孩子,对事情的判断、认识和处理有独特的成熟的方式方法。客观上学生的心智规律和现实上学生认识的不足形成很大的反差。这样学生在遇到事情时,处理起来会出现一些偏差。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目前“80后”、“90后”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力,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家里的地位、在父母等长辈心中的分量可想而知。父母等长辈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吃、穿、住、用和学习成绩,目的是让孩子成才、成功。这一点虽然我们能完全理解,可是多数情况下,对于子女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判断、认识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和方式、方法的教育,成了家庭教育的短板。孩子走向社会更需要独立处理事情能力的教育,即情商的培养。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缺失或弱化势必对孩子处事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三)学校因素的影响。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虽然没有普及,但已不是精英教育,人数大幅度增加。尽管各高校重视并采取不同途径进行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但是时下往往采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说教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认知水平;更多地开展各种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就这两种方法的效果说,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确实是必不可少的,但实际产生的效果与以前相比,不是增强而是减弱,而且有些学生对于这种方式似乎有比较大的抵触情绪;现在高校学生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开展活动的目的是丰富大学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反思,高校学生活动本身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目标呢?相反,很多情况下,学生关注的是活动本身,而没有思考活动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也很少有人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如何从活动中学会提高能力和素养,也就是为活动而活动,只是一个任务而已。进一步而言,高校对于提高学生能力的常用措施,效果不是非常理想。

三、提高学生处事能力的措施

(一)认识自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要学会通过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自己身上的事情多做自我反思,从中吸取经验或教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通过个案分析,学生学会认识自我,现在这个年龄阶段对于事情的理解和判断还处在一个从不完全成熟到成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事情更需要冷静思考,很多时候需要借助家庭或学校或老师的帮助,可能认识和解决问题才是更重要的。

(二)家庭引导。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需要家庭的教育和引导。社会处在转型期,某些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家长需要思考——究竟什么是成功?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孩子不管最终能否实现“成功”,可是独立思考、独立面对社会、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是任何人都回避不了的事情。家长不能一味地只关注孩子的吃、穿、住和用,还要关心孩子能否独立,即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面对纷繁复杂和多姿多彩的社会,对于孩子处事能力的培养,要比追求孩子成为“成功人士”的目标重要得多。如果说以上是对家长认识要改变的思考的话,那么家长可能需要通过社会上个案引导孩子如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和认识自我。

(三)改变学校培养处事能力的方式。高校对学生处事能力的培养、教育和提高,必须以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全面提升高校学生处事能力培养的水平。

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固然有其特点和优势,但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学生每天接触到海量信息,甚至比老师知道的事情还多,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采用单一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恐怕效果就是不理想的。一方面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需要保留,另一方面可以把案例分析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要教育和引导的思想,通过案例分析依生动有趣的形式,教育和引导学生——如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做好活动之后的引导和反思。现在大学生的活动可谓丰富多彩,无论是学术性的,还是体育性的或娱乐性的。大学生往往关注一项活动能给我提供什么学术价值,抑或是什么乐趣,即只关注活动本身,功利主义更明显,很少有人反思活动之外的收获——处事方法和能力的提高。这和学校的主旨目标是不一致的,学校是想让学生参加或参与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引导学生,不仅要关心活动本身,关键是活动之后的反思——能否有活动之外的收获,即参加一项活动,我从中学到了什么?如果事情发生在我自己身上,那么我该如何面对和解决。实现起来肯定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学校里大量的活动之后,老师和学生只是把它当做是一项任务完成之后就销声匿迹,这样的活动对学生处事能力的培养是毫无益处的。正是没有活动之后的反思总结,虽然大学活动花费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学生真正遇到事情仍不知所措。

关于如何进行活动之后的反思和引导,老师或学生可以通过篇幅不限的活动体会或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收获启迪,然后通过微信、飞信、QQ等多种媒体途径传播,从而慢慢由老师的引导教育变成学生自觉的自我教育。

3.学校创造提高学生处事能力的环境。学校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播文化为己任,学校对育人环境的创设是义不容辞的。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栏、海报、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宣传处事能力的重要性和具体案例分析,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培养能力的环境,使全体老师和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能力培养的氛围,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沈贵鹏,等.浅论大学生能力培养[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

[3]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此[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4]孟留军.论大学生按现实原则处事能力的提升——弗氏人格结构中“自我”的培养[J].宿州学院学报,2010,10(10).

[5]郑永年.保卫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

[6]万美容,等.“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一项基于“90后”大学生视角的质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

[7]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gVD0rL2j61kk-f0k48C

1wMK0vfGPgSOOgeGL7_SlpCEAAgruYPHBYyzMTQHukaEgjaxs1cS-KM3nCgF5flRTpK.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