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2015-03-11陈寿兰

文教资料 2014年3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学生党员高职院校

陈寿兰

摘 要: 本文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以改进养成与落实践行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注重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实效性,以良好的党风带动优良学风的形成,对提高学生党员素质、实现党建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党员 教育工作 长效机制建设

高职院校因其教育形式及培养对象的职业性,与用人单位联合办学,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并在企业学习实践操作技能,高职院校在学生党员教育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保证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适应高职学生特点又能融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发挥学生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是高职院校党务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为适应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学生党员入党前、入党后的教育工作有章可循。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方面,可以采用改进养成与落实践行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提供长效机制保障。

(一)推行改进养成长效机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高职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管理环境中,感受着企业文化、人际交往各方面的利与弊的冲突、取与舍的衡量,对学生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养成教育非常必要。一是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注重对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引导他们尽快成熟。对实习期间的入党积极分子,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察和培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进行党的宗旨、优秀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和诚信敬业的精神,树立起社会责任、职业责任、道德责任、个人责任的责任意识,增强职业素养;加强信仰教育,培养学生党员的道德风范和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个学生党员做到党性坚定、勤奋好学、力争上游、作风正派[1]。二是抓好党员的日常思想教育。根据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学习方式,将临时支部建立在工作室、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项目上,并选派党员教师、师傅在实际工作、具体项目上发挥党员先进模范和引领作用,使基层党员教育与时俱进。针对学生学习技能化、职业化、实践化的特点,在学生实训基地、工作车间、企业部门开展职业道德理论、技能水平、党的理论知识、时事政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开座谈会、看教育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使党的培养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让学生沐浴在先进、向上的党组织教育氛围中,使党的教育起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浸染作用。三是抓好党员干部培训,以身作则,以优秀的党员楷模教育人、激励人。为此可以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党员干部参加省教育工委、市直机关工委和兄弟院校举办的培训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为学生党员提供一批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好、责任意识强、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成长的党员楷模[4]。这样,在优秀党员的严格要求引领下、在党校的不断学习中、在群众的监督和自律他律中,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不断养成并提升。

(二)落实践行长效机制。在落实践行方面,可以采用先进典型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和党风党纪廉政教育,开展向全国优秀劳动模范、高校大学生优秀党员学习的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激发青年大学生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情与决心;组织优秀学生党员参加大学生创新、建模、技能等比赛,在实践挑战中锤炼学生党员争优创先、乐业敬业、吃苦耐劳、执著追求、团结协作、讲究效率、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精神;在学校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单位广泛推行“党员示范制”、“党员先锋岗”、“党员挂牌制”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实习单位、学生宿舍、教工社区等设立“党员服务站”、“党员社会服务基地”等党员服务社会的平台,畅通师生信息反馈渠道,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服务社会,使端正的学风、实干的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诚恳态度、积极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为社会、为工友、为同学、为民众、为老师服务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发扬和推广。定期组织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参加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挂点帮扶工作,投身于地方经济建设,增加实践经验;选派优秀学生党员参加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设工作,密切联系企业、关注行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职业意识;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党员的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向社会展现学生党员的良好精神文明风貌,使党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敢于实践、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得以继承和发扬。

二、注重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实效性

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关键在于成效,高职院校应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基层党支部从各系实际情况出发,突出党建工作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习、生活、就业能力的推动,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大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推动善教、乐学、求实、创新的校风建设,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注入活力,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以“情”感人,发扬善教乐学的教风。教育是一种感化,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工作。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中可以采用“以情感人”的教育方法,所谓“以情感人”就是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带着真情实感融入教学,用高尚师德师风净化灵魂、用生动感人的事例说明理论,带着深厚的情感关心并解决学生利益矛盾问题,用爱岗敬业、言传身教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营造和谐、暖心、动人的育人环境[2]。“以情感人”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深厚的感情调动人心、激励人心,其效果就是拉近双方距离,使学生接受你讲道理的有效途径,认同学校发展目标,增强齐发展、共进步的合力。以“情”感人,创造性地发挥师生员工的合力,教风学风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endprint

(二)以“实”助人,形成团结和谐的校风。教育是一项激人向上、助人发展的事业,把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是实现党建育人,形成团结和谐校风的重要举措。在解决学生心理、思想问题时,可以采取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师生结对子、心理关爱等活动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美好心灵,以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让学生感受老师和集体的情谊,养成感恩回馈、奉献社会的美好品格。在处理学生继续教育、助学金、升学、顶岗实习安排、就业等切身利益问题时,应站在学生角度摸实情、讲实效、办实事,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发挥院领导、老师“润物细无声”的关爱精神和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还可以经常找组织谈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倡导学生团结合作、相互帮扶、刻苦学习、增长才干、蓄积力量、回报社会,让学生感受到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团结和谐互助、充满温馨活力的校风。

(三)以“优”促人,带动求实创新的学风。建设和保持良好的学风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面。高校党的优良作风对建设和培育良好学风起到保证和激励作用[3]。高职院校在党内施行“创优评优”制度,评选先进学生党支部和优秀学生党员,用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励人、感染人,在营造良好学风上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过优秀学生党员带头开展“优良学风从我做起活动”、“学习型组织”、“与信仰对话”、“校园学术之星”、“星级寝室创建评比”,“爱国主义真人行为秀”等建设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律意识差、上进意识不强、学习习惯懒散、满足于“60分万岁”等问题。同时,倡导党员、辅导员和班主任深入学生,对到课率低、学习成绩下降、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学生的进行谈心并给予悉心指导,这些都可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带动求实创新的气象,优化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四)以“样”示人,弘扬以身作则的作风。党员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是一种号召力[4]。在学校积极推广“学生党员引领工程”,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优秀学生党员凭着蓬勃向上的朝气、昂扬的锐气、甘于奉献和为人民服务的正气成为大学生全面健康成才的示范者,从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学校可以设立“党员服务站”、“党员接待室”、“党员文明寝室”;在社会实践基地设立“党员社会实践基地”;在顶岗实习单位推行“党员示范制”、“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制”等,使党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得以继承和发扬,使学生党组织受到广大师生的拥护和信赖,这样可以扩大党员的号召力、影响力,使优秀共产党员良好的思想作风、端正的学风、实干的工作作风和健康的生活作风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和升华,带动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社会适应力、就业能力在自我成长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提升,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活力。

三、结语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以改进养成与落实践行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以“情”感人、以“实”助人、以“优”促人、以“样”示人,以良好的党风带动优良学风的形成,对提高学生党员素质、实现党建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应创新理念、以人为本、匹配队伍,积极建立健全一套运行机制好、基本保障好、队伍素质好、活动开展好、服务成效好的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保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推进党建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彭锐.高职学生党员发展的创新实践与启示[J].当代经济,2010(4)上.

[2]李江林.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0(5).

[3]范军,王振成,王占仁.大学生党员培养理论与方法[M].人民出版社,2010(1).

[4]曾庆红.关于党的建设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0(6).

项目来源:本文系2013年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XGXDJKT.YB-2013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学生党员高职院校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关于乐清市中小学生抗战精神教育的思考
基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