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探析

2015-03-11赵文博

文教资料 2014年32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赵文博

摘 要: 专业化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和目标。辅导员专业化是辅导员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无论对于高校学生成长成才,提升高校育人成效或是辅导员自身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都尤为重要。辅导员专业化过程中,要从专业化行业协会建立、管理机构完善、道德标准制定、培训机构健全、学科课程体系构建、职称职务评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实践。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学生事务 专业化

中发[2004]16号文件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颁布以来,辅导员的专业化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选择。

一、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

“专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学概念。“专业”的英文词语是profession,最早由拉丁语演化而来,原初的意思是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信仰。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专业应该是一种正式的全日制职业,更应该拥有深奥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向他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专业化”则是指许多职业不断改变自身的关键特征,是从一般职业到准专业,再到获得专业地位的动态过程[1]。根据学界关于一种职业的专业化程度的衡量标准,笔者认为,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1.是一项独立而又全职的事业

辅导员职业要想成为一门专业,从业者就必须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工作风格,甚至共同的专业背景等。在日常工作中,所从事的工作要与其他全日制教师、行政人员和其他职业人员有明显区别,以此作为自己谋生和职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对于辅导员工作而言,只有辅导员能做而别人做不了或者别人很难替代的时候,辅导员就真正实现了专业化。

2.具备完善的行业组织

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应当建立专业协会、行业组织等具有专业性质的民间组织。高校辅导员专业协会的最终目标是保护专业自治,设立规范高校辅导员行为的章程,保护和培养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在专业组织发展过程中,为了形成这一组织共同的职业道德,还应制定完善的制度规范及职业伦理标准。

3.具备高深专门的知识

按照社会学观点,一个专业的科学知识体系由“关于这一专业的知识”和“为这一专业的知识”两部分组成。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意味着辅导员专业教育要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中分离出来,需要拥有一个全面独立的知识和技能科学体系,成为一个专门学科,从而缩短辅导员工作的适应期。

4.需要研究与服务并重

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而且要为保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高而不断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反思提高专业水平,并且把研究作为一种自觉行为。高校辅导员只有具备了研究能力,才能保证其由一般职业向专门性职业发展。

5.需要政府与市场认可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处于群体内认同的境地。只有当高校辅导员被社会和政府认可为一个专业的身份和社会角色时,国家才会为高校辅导员设置一个特许的专业保护市场。市场保护的出现,标志着社会对于一个专业的明确认可和专业化项目的充分成功。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实际上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2]。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作为职业专门划分的一种类型,就是辅导员职业不断提升社会地位并争取发展成为一个专业的过程。也是高校辅导员个体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依托高等学校和专业组织获得辅导员专业知识技能,并通过终身专业训练开展专业工作,不断增强专业能力的过程。

二、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1.辅导员专业化是适应高校育人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我国高校育人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化的接轨,也要求高校育人工作向国际接轨。社会和家长也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新期盼。专业化的服务、教育是未来高校教育的大势所趋。因此,就辅导员工作而言,也迫切要求辅导员工作专业化,以适应目前高校育人工作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2.辅导员专业化是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

目前,随着“90后”甚至“95后”大学生群体的出现,新生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决定了辅导员队伍必须专业化。目前大学生大多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较强,学生的心理问题、情感问题、思想问题及学业问题日益突出,目前的学生工作仅靠简单说教已经很难奏效,需要辅导员具备专业化的能力与素质。同时,随着近年来学生规模的急剧增长,学生工作的强度、难度增加,加之家长对子女成长成才期许的提高,也急迫要求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辅导员专业化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辅导员队伍整体职业定位不明确,在部分高校中,辅导员在高校中没有明确的社会地位,被沦为“边缘人”,流动性大,工作价值无法得到认同,个人发展没有保障。究其原因,其中一点就是辅导员专业化水平不高,被行内行外普遍认为工作含金量小,可替代性强。因此,无论从辅导员职业价值认同方面,还是从辅导员自身发展方面看,辅导员专业化都是大势所趋。

4.辅导员专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下设学科的细化,其中在高校学生工作这个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细化为一门学科——辅导员工作学或辅导员学,这个学科有助于辅导员专业化进程。同时,辅导员的专业化也有利于这一新生学科的进一步完善成熟,同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

三、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路径

1.成立专业化的辅导员行业协会

专业组织的建立是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发展正规化的重要性标志。到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大学有关学生事务管理的全国性专业协会就有20多个,而地方性的则更多。美国教育理事会曾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两次发表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的《对学生人事工作的看法》,明确了学生工作的目的和任务。专业化协会定期对学生事务发表意见,是美国学生事务专业化的重要标志[3]。我国的辅导员要走专业化的道路,必须有自己的专业化协会,这种协会有学校层面的,也有校际间的,更有地区性和全国性的,定期对辅导员的专业标准、专业道德、专业职责等发表意见,促进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学习。endprint

2.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机构

目前,在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上存在多重管理和管理缺位的矛盾。一方面,辅导员工作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加之我国高校扁平式的管理体制,辅导员受多个部门的领导。另一方面,辅导员工作属于多头领导,但长远发展的管理上又处于缺失的状态。因此,必须在国家、省级层面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在校级层面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发展、考核、晋升进行全方位的规划管理。

3.制定专业化的道德标准

职业道德是每个职业从业者需要恪守的基本底线,对于辅导员而言,专业道德是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辅导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好辅导员工作,需要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需要不断充实专业知识,促进专业成长;需要不断提升服务品质,突出服务意识;需要不断接受专业教育或训练,并取得专业资格[4]。辅导员的责任,在于协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顺利就业并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辅导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并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4.建立若干专业化的培训机构

辅导员专业化需要辅导员教育培训的专门化,需要有专业的培训基地作为依托。目前,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就是在这方面的探索。辅导员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高级研修等形式,还包括专为辅导员开设的学位培养。培训内容包括对辅导员基本工作与角色、辅导员职业发展、学生学业就业指导、学生党务工作、学生勤工助学、学生心理问题和危机处理等方面。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辅导员解决学生具体事务、化解学生危机的专业能力。

5.建立专业化的学科、课程体系

在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在部分大学的管理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就设立了学生事务专业,涵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主要为高校培养专门的学生事务工作者。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很少有高校设立类似学科,更谈不上培养这方面的专业化人才。国内有学者提出建立辅导员工作学或学生工作学学科,分为硕士和博士两个培养层次,专门培养高校辅导员或高校学生工作者。学科知识体系应该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学、伦理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包含学生事务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知识内容。

6.编写一系列专业化的教材

辅导员培训需要自身独特的教材体系,辅导员工作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能涵盖的,又不是单纯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辅导员工作需要的是一种复合性知识,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辅导员教材编写要立足对学生工作及学生情况的把握,分门别类地进行。教材应定位在硕士、博士层面,以培养具有有效开展思政工作、党团活动、心理咨询、社会调查、职业生涯规划、形势与政策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7.建立专业化的评价标准

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对其评估需要客观标准和主观现象的双向考核。客观标准主要指定期对辅导员专业资格素质的认证;主观现象主要指学生在辅导员指导下的发展状况。要通过专业协会制定的辅导员专业评价标准,在全社会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地位,使辅导员在薪金收入、评职晋级、生活环境、培训进修等方面享有与专任教师同等的待遇[5]。当然辅导员自身也应该坚定专业信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素质,赢得学生、家长与社会的信赖与认同,从而获得更好的专业评价。

8.建立专业化的职称职务体系

当前辅导员的职称评定主要走的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设计的思政讲师、副教授、教授系列,无法体现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因此,为高校辅导员设计一套适合其工作特色的职称评聘体系,并纳入学校职称序列,是辅导员获得职业声望、专业地位的重要途径。辅导员作为专业技术含量很高的职业,应该有自己的职务序列,如助理辅导员、辅导员、辅导主任、高级辅导主任等。职务对应相应的职称,即助理辅导员对应助教,辅导员对应讲师,辅导主任对应副教授,高级辅导主任对应教授。

参考文献:

[1]陈垠亭.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

[2]马建新.高校辅导员学专业化的思考[J].实践与探索,2010(4).

[3]蔡国春.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比较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3).

[4]杨延圣.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问题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

[5]魏炜.专业化要求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提升的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十九世纪美军专业化和正规化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