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基地建设与区域科普教育的关系——以安顺学院地质标本研发基地为例

2015-03-11张荣升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关岭安顺化石

张 磊 蔡 涛 张荣升

(1.安顺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2.关岭自治县古生物化石管理中心,贵州 关岭561300)

(3.安顺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2013年9月安顺学院地质标本产学研基地成立以来,将关岭古生物化石科普教育作为基地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是开展科普研究、科普教育和科普活动的绝佳场所,首先是化石种类多,数量大,形态精美,保存较为完整,古生物群分属于动物和植物中的3个大类和1个小类,其中海生爬行动物种中的鳍龙目类和鱼龙类是至今世界上发掘的种类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晚三叠世早期化石[1]。其次是具有多样性,地方性和典型性的特点,科普价值高,被发现的同类各异古动植物化石有利于研究动植物的分类与演化,了解当时的地理环境,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价值和科普价值。第三是时间久,空间分布广,地层地质组合好。关岭地质公园的古生物化石主要集中在小凹组第一段底部,虽然有一些轴向断层分布,但没有对产化石的地层造成严重破坏。开展区域科普教育是今后产学研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但针对不同的科普对象应当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式。文章着重探讨这一问题,将科普对象分为中小学生、高校学生和普通群众三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科普教育

(一)开展地学科普教育的内容

关岭地质公园的海百合化石,鱼龙化石,异地古植物化石丰富而有代表性,地质遗迹典型,充分利用博物馆陈列的各类化石资源,可以为中、小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生物等课程提供科普实践的场所,使地质公园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书本知识与自然原形相结合,以辨认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各类化石,了解2.2亿年前关岭地区地理环境和各种古生物的生存环境为主要内容,对学生领悟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培养学习兴趣、实践和探索能力和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展地学科普教育的方式

中、小学生年龄结构不等,受教育程度不同,科普教育的开展应该结合公园的地学资源情况和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主要有夏令营、春秋游、做游戏、专题科普等活动;也可在博物馆内观标本,看简说;还可以咨询解说员,编科普表演剧,出版科普读物,制作光碟电影展示等方式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表1)。

表1 关岭国家地质公园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

二、针对高等院校开展的科普教育

关岭国家地质公园地层地质典型,沉积岩分布面积广,素有“沉积岩王国”之称,而且沉积岩中所含化石丰富,有各种鱼龙化石,海百合化石,异地古植物化石,丰富,地质公园内还有奇异岩溶地貌景观,为高等院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实习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应充分利用地学资源条件,把课堂中所学地质学、地貌学、岩溶学、旅游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景观学、古生物学、测量学等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在地质公园内观察岩层的节理、断层,测量岩石的产状、走向,了解地球的演化,地质变迁,识别判断证实古生物,选择不同角度欣赏地理景观,采集并制作化石标本等。

(一)地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践

1、第二课堂。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与安顺学院合作共建了“安顺学院实习基地”,围绕基地建设,开展了配合教学实习的科普活动[1]。关岭国家地质公园特殊的地学资源条件,独特的古生物、地质遗迹,在地史、地层、古生物、岩石、构造、地貌、旅游、美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1]。这些地学资源可以作为专业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为地质学、地貌学、古生物学、景观学、旅游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管理学、植物学、自然地理学、测量学、环境保护、考古学等课程提供教学实践场所。专业大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理论结合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2、化石标本采集与制作。标本是“经过整理而保持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的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2]。只有经过整理的能够展示某种自然特性的“实物样品”才称其为标本[3]。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安顺学院的实习基地,地学资源丰富,专业大学生在野外考察的过程中可以分组采集不同类型的标本,进行标本采集与制作赛,通过比赛采集制作优秀的标本再经老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进行深加工得出最终成品,将制作的标本献给公园储存博物馆供观摩研究之用或者带回学校作为教具供教学研究之用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学知识。

3、专题讲座和座谈会。关岭地质公园虽然地学资源丰富,但部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理论结合实践,剖析古生物、地质、地层辅助理解。还可以组织专业学生、公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家的交流会谈,在交流中学地学,拓展知识面,提高师生的科普素养,宣传带动,促进科普教育的发展。

(二)非地理专业学生科普旅游

安顺学院地质标本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为非地理专业大学生科普旅游提供了条件。不仅可以在安顺学院内组织师生,也可以拓展到组织全市乃至省内、国内高校大学生到公园参观旅游,接受化石科普教育。立足产学研基地平台,在安顺学院地理专业师生带领下开展某一主题、形式灵活的科普活动,如在地质公园进行观光旅游、观摩博物馆、考察科普走廊、体验公园景观、观看化石科普知识宣传片等。

三、针对普通群众开展的科普教育

(一)开展科普教育的内容

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体,普通民众深入公园不仅可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体验大自然的美,还可以通过公园内的博物馆、科普走廊、刊物、解说牌、导游解说等途径增长地学知识。利用地质公园的资源优势,发挥软硬件设施的作用,把游客带入另一个世界,游客不仅可以观光旅游,还能身临其境,了解古生物化石,了解地质地层,增强科普兴趣,增强地学科普,提高科普素养。

(二)开展科普教育的方式

普通民众由于科普认知程度有限,大部分仅局限于娱乐消遣和观光旅游,以学习地学知识和科普考察为首要目标的比例很少。因此,针对普通的民众可以开展以下科普活动来提高科普意识,树立正确的科普观,促进科普教育的发展。

(1)日常地学科普活动。面向普通的民众,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科普走廊、地学刊物、影视、导游解说、解说牌等形式了解地学科普,促进地学知识的普及。

(2)开展主题日活动。利用关岭古生物化石群的资源优势,开展主题日活动。如:在“全国科普日”(9月第三周的公休日)举办以古生物化石为主题的科普系列活动,如,邀请安顺学院的专业老师作科普知识讲座,关岭地质公园的管理人员做宣传讲座;在“世界地球日”(4月22)举办地质、地貌演变活动;还可以开展地质公园周年庆祝科普成果展示活动等。

(3)科普知识有奖问答。比如在每月或者每季度的中旬举行科普知识有奖问答主题活动,通过奖品或纪念品的形式宣传科普知识,促进科普教育的普及。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加强联系

首先,深化改革,转变观念,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以地质标本产学研基地为基础,提高科普工作的时效性。从安顺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校内优势资源和科普市场,调动广大师生从事科普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时效性,制定计划,明确目标,有步骤的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发挥地质标本产学研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宣传,促进科普教育的发展。其次,科普工作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机结合,提高科普教育的实践性。安顺学院地质标本产学研基地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安顺学院的师生团队,鼓励跨专业组成课题组,在优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化石标本制作的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普竞赛,如参与学校举办的科普系列活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重大比赛。再次,以安顺学院地质标本产学研基地为载体,加强与外交的联系,促进科普教育网络化。安顺学院地质标本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架起了安顺学院与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的桥梁,延长科普线路,同其他科普基地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增强科普功能,提高科普教育水平。

(二)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对地质公园而言,首先要加强博物馆的建设和服务,完善古生物化石科普实践专区。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和优越的政策条件,完善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合理规划,化石分类摆放,延长科普走廊,建立专门的地学科普景区,开通专门的科普路线,免费开放,充分利用优质的科研团队及大中小学生,提高公园的科普服务质量。其次,提高管理者的科普教育意识,加强宣传。地质公园主管部门应当完善管理法规,派相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进行科普宣传,提高科普素养。再次,提高导游从业素质。主要包括:加强专业导游员的培训;实施导游资格认证制度;评价导游解说服务效果。最后,完善地质牌示解说。主要包括:增加地质遗迹解说牌示,完善解说内容;注意解说内容翻译的精准性;美化牌示设计[4]。

(三)规划引导,实施优惠政策

对安顺各级政府而言,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导。政府在安顺学院地质标本产学研基地建设中起纽带的作用,连接了安顺学院和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政府应当加大资金的投入,引导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科普专区,促进科普教育发展。其次,实施优惠政策。给予税收优惠和政策性的贷款,对科普研究、科普旅游、科普教育可以开绿灯,政府提供政策让一些专业人士免费进入公园考察研究,帮助产学研基地宣传科普教育,放宽政策,鼓励公园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5],如代表公园外出参与科普活动或者出台政策引进科普人才,聘请专家坐科普讲座等等。再次,合理规划,扩大市场,引进人才,进行技术指导,弥补科技管理人员的不足。

五、结论与展望

安顺学院地质标本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了安顺学院优质师生团队和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的古生物化石资源。本文在安顺学院地质标本产学研基地运营基础上,对科普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的科普群体,提出科普教育开展的内容和方式,并从安顺学院的角度,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的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措施。总之,地质标本产学研基地建设扩大了安顺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学实习实践基地,丰富了中小学的古生物化石科普资源,促进了普通民众对科普教育的认识,也提高了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和安顺市大、中、小学应当充分利用安顺学院地质标本产学研基地的优势,发挥地质公园的资源优势,带动自身及安顺市民对古生物化石科普教育的认识,提高科学素养。

[1]冯开禹·关岭地质公园的特点和旅游开发[J].安顺学院学报,2011(5):11-14.

[2]李永项·关于地质标本辅助教学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4(3):91-93.

[3]张磊,冯开禹,王家录·安顺学院地质标本产学研基地建设的运行机制[J].安顺学院学报,2014(3):128-130.

[4]林明太·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福建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3):133-137.

[5]李振祥·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5):8-10.

猜你喜欢

关岭安顺化石
安顺学院获批新增两个本科专业
乡村振兴·安顺宣言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古生物发现之旅——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寻味贵州——安顺
冰雪小镇 关岭永宁滑雪场
开磷为关岭县送肥保春耕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