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根术与引导性骨再生术结合治疗根裂牙的临床效果
2015-03-11梁建忠马艳红山西省交口县人民医院口腔科032400
梁建忠 马艳红 山西省交口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032400
截根术与引导性骨再生术结合治疗根裂牙的临床效果
梁建忠马艳红山西省交口县人民医院口腔科032400
摘要目的:分析单纯截根术和截根术联合引导性骨再生术治疗根裂牙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由于冠修复后磨牙发生根裂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截根术联合引导性骨再生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截根术进行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主观咀嚼能力变化、出血状况、牙槽骨高度变化以及附着丧失。结果:观察组主观咀嚼能力变化、出血状况、牙槽骨高度变化以及附着丧失较之对照组改善显著,经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截根术联合引导性骨再生术治疗根裂牙时,较之单纯截根术,有助于提高患者咀嚼能力,降低出血和松动,获得较稳定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关键词截根术引导性骨再生术根裂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引导性骨再生术已经成为修复骨缺损的更为先进方法,特别是由于足够的骨组织能够承担咬合力的负担,避免患者过早丢失或者松动[1]。为临床口腔科治疗牙齿纵裂提供相应参考,我院对102例由于冠修复后磨牙发生根裂的患者进行治疗,本文将重点治疗方法和相应结果进行综合阐述。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由于冠修复后磨牙发生根裂而就诊的102例患者纳入观察,所有患者均仅有1颗磨牙发生问题,其中男45例,女57例,平均年龄(44.4±18.9)岁,均是第一、二磨牙,包括上磨牙80例,下磨牙22例,所有牙齿均有2~4根压根且冠修复体完整。常规口腔探查发现在患牙处存在大小不一的牙周袋,牙周袋深度为10~15mm,压着牙周袋可以触及到患牙牙根的纵裂裂纹,口腔X线显示患牙根管显著增粗或出现裂纹,未见根尖病变以及根裂。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根据数据类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两样本t检验、χ2检验等,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平均年龄之间差异不显著(t=2.219,P>0.05);两组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χ2=1.229,P>0.05);两组磨牙位置之间差异不显著(χ2=0.992,P>0.05);两组牙周袋深度之间差异不显著(t=0.430,P>0.0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s)
1.2方法
1.2.1对照组:首先确认患牙发生根裂,在患牙处作内斜切口及垂直切口,常规翻瓣,充分暴露分叉区,彻底清创、根面平整。之后使用灭菌的涡轮手机,安装细裂钻,此时可以在分叉的水平将患根截断并取出,注意要将分叉处完全切去,注意将残存物质全部去除,之后修整完善截根面的外形,使从分叉区到牙冠接触区处形成流线型斜面,以利于日后保持口腔卫生。清洗创面后,将龈瓣复位缝合,尽量覆盖截根区的创面,放置塞治剂。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与对照组类似常规翻瓣、去除残余物以及截根后,将根分叉深部及拔牙窝内的病变组织刮净,必要时修整不规则的骨嵴外形,在断面暴露的牙槽窝处用充填材料倒充填,本文中所有患者的充填材料选择瑞士盖氏制药有限公司所生产的Bio-oss骨替代品和Bio-Gide可吸收性膜,充填的Bio-oss骨替代品高度应该与患者原来患牙牙根分歧一致,确保剩余的牙缺损完全被充填的Bio-oss骨替代品替代,之后应用Bio-Gide可吸收性膜覆盖周围骨面2~3mm,最终确保复位的牙龈下方由植入材料全部充满,与保留的牙根及截根面紧密接触,紧密缝合完善牙龈。
1.3观察指标术后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主观咀嚼能力变化、出血状况、牙槽骨高度变化以及附着丧失。(1)主观咀嚼能力:患者治疗前、后主观感受到的是否能够正常咀嚼。(2)出血状况:应用出血指数表示,计分为0~5分,随着分数增加,出血越多,0分:口腔检查时,龈缘和龈乳头外观健康,轻探龈沟后不出血;1分:口腔检查时,龈缘和龈乳头呈轻度炎症,轻探龈沟后不出血;2分:口腔检查时,牙龈呈轻度炎症,有颜色改变,无肿胀或血肿,探诊后点状出血;3分:口腔检查时,牙龈呈中度炎症,有颜色改变和轻度水肿,探诊后出血,血溢在龈沟内;4分:口腔检查时,牙龈呈中度炎症,不但有色的改变,并且有明显肿胀,探诊后出血,血溢出龈沟;5分:口腔检查时,牙龈有色的改变,明显肿胀,有时有溃疡,探诊后出血或自动出血。(3)牙槽骨高度变化=术前骨丧失高度-术后骨丧失高度。(4)附着丧失:临床上对于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结果的总称,也是在临床上区别牙周炎和牙龈炎的重要指标,一般是结合上皮冠方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来描述,常用附着指数和附着获得两个指标来进行综合描述。二者计算公式表示如下:附着指数=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附着获得=术前附着指数-术后附着指数。
2结果
2.1两组主观咀嚼能力变化观察组51例患者,术前主观咀嚼能力均不行,经过治疗后,主观感觉咀嚼能力增强者共48例,主观改善率为94.1%;对照组51例患者,术前主观咀嚼能力均不行,经过治疗后,主观感觉咀嚼能力增强者共26例,主观改善率为51.0%;观察组主观咀嚼能力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8.29,P<0.05)。
2.2两组患者出血状况、附着丧失以及牙槽骨高度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血状况、附着丧失以及牙槽骨高度变化±s)
3讨论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是口腔医学的一门新兴治疗手段,主要是指在牙周疾病手术治疗过程中利用膜性材料作为屏障,用以阻挡牙龈结缔组织与根面接触,从而能够避免牙龈上皮在愈合过程中沿根面生长,最终促使牙骨质在已经暴露在患牙跟面上生长,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周膜纤维埋入,促进牙组织再生,形成附着性的愈合,促进口腔健康。国外已有学者证实[2],应用截根术联合引导性骨再生术治疗冠修复后磨牙发生的根裂较之单纯截根术具有更好疗效。本文结果提示,截根术联合引导性骨再生术治疗根裂牙时,较之单纯截根术,有助于提高患者咀嚼能力,降低出血和松动,获得较稳定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杜礼安,吴佩玉,王莹.115例纵折后牙临床分析及疗效观察〔J〕.北京口腔医学,2009,17(3):165-166.
[2]徐莉,曹采方.截根术后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2,8(4):74-76.
(编辑雅文)
收稿日期2015-04-10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3-32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