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肠药液量对溃疡性直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效果的影响
2015-03-11庄小燕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13000
庄小燕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213000
不同灌肠药液量对溃疡性直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效果的影响
庄小燕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灌肠药液量对溃疡性直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溃疡性直肠炎并行保留灌肠治疗患者共100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150ml灌肠液进行保留灌肠;观察组100ml灌肠液进行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药液溢出率、药液保留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药物外溢率显著降低,药液保留时间显著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76.0%,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00ml灌肠液进行溃疡性直肠炎保留灌肠治疗,可有效减少药液溢出,延长药液保留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其效果优于150ml灌肠液保留灌肠。
关键词保留灌肠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特征,其病变多数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少数可上升累及降结肠或整个结肠[1]。保留灌肠(Retention enema)是指将药液由肛门经直肠直接灌入结肠的一种肠道给药方式,可通过肠道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是目前临床治疗UC的常用方法。由于肠道为肌性器官,其对压力反应较为敏感,故保留灌肠药液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肠道压力和保留灌肠液在肠腔的存留时间[2]。为探讨保留灌肠药液的最佳使用量,本文选取100例行保留灌肠的溃疡性直肠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给予150ml和100ml保留灌肠液进行灌肠,并比较患者保留灌肠效果,旨在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溃疡性直肠炎并行保留灌肠治疗患者共100例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年龄≥18岁。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肛肠疾病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2.7±10.3)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3.5±11.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选择晚上睡前30min进行保留灌肠,患者取左侧卧位,采用一次性导尿管连接灌肠器,将导尿管缓慢插入肛门3~4cm ,放开管夹使灌肠液滴入肠腔,继续将导尿管缓慢插入肛门9~12cm,确认导尿管插入总长度为12~16cm即可,控制灌肠液滴速为80滴/min,药液全部灌注完毕后,嘱患者取平卧位休息,并抬高臀部及双下肢。灌肠液配方为:柳氮磺胺嘧啶肠溶片2g、白芨粉末5g、锡类散2g、地塞米松注射液5ml。对照组加入150ml生理盐水将上述药物混匀并配置成灌肠液;观察组加入100ml生理盐水将上述药物混匀并配置成灌肠液。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药液溢出率、药液保留时间及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形态正常且无活动性炎症;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表面炎症明显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恶化者。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2.1两组患者药物外溢率和保留时间比较观察组药物外溢率显著降低,药液保留时间显著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48/50)和76.0%(38/50),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药物外溢率和保留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保留灌肠是消化内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在肠道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保留灌肠效果,灌肠液保留时间过短则导致药物吸收不完全,从而大大降低治疗效果。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越长,则保留灌肠效果越佳[3]。尽量减少保留灌肠操作过程中对肠道的刺激,最大限度延长灌肠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是保留灌肠的首要原则。影响灌肠液保留时间的因素较多,如灌肠体位、灌肠管粗细、插入深度、灌肠液灌注速度、灌肠液灌注温度、灌注手法及灌注药液用量等[4]。对于保留灌肠的灌注药液用量临床并无明确要求,《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中对灌注药液用量的要求为不超过200ml。由于直肠壁感受器对于压力刺激较为敏感,当药液在直肠内聚集至200ml左右时,则可导致直肠内压力迅速上升,刺激直肠壁感受器兴奋,从而引起排便反射,不利于药物保留,因此大多认为保留灌肠药液量不宜超过200ml[5]。但保留灌肠药液容量过少也并不适宜,容量过少可导致药物浓度过高,刺激肠道局部溃疡面,加重溃疡面损伤,故选择适宜的保留灌肠药液量十分重要[6~8]。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药物外溢率显著降低,药液保留时间显著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肛门松弛现象,故其控制排便反射能力大大低于健康人群,容易出现外溢现象,而过多容量药液灌肠可进一步加重该现象,缩短药液保留时间。本文结果提示,采用100ml药液灌肠在减少药物外溢、延长药液保留时间方面的效果优于150ml药液灌肠,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小量药液灌肠减少肠腔压力和直肠壁感受器兴奋有关。本文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100ml药液灌肠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的效果优于150ml药液灌肠,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药物外溢减少、药液保留时间延长有关。
参考文献
[1]石晓婷,尚菊战,钱英净.不同插管深度对药物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309-311.
[2]黄芳,徐桂华.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保留灌肠技术规范化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14, 28(4):1413.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J〕. 中华内科杂志, 2012, 51(10):34-35.
[4]贾艳霞, 赵红玲, 邹娅妮. 不同插管深度的灌肠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4): 401.
[5]尚艳,何晓伟.不同插管方法和深度对灌肠效果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4):487-488.
[6]卢英, 金哲, 王丹. 不同插管深度中药保留灌肠对盆腔炎性疾病止痛效果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临床版,2012,19(2):48-50.
[7]顾金红.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 黑龙江医药, 2013, 26(2): 346-347.
[8]谢三风, 魏清风. 改良灌肠插管指导方法对保留灌肠插管配合效果观察〔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4, 34(3): 451-452.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5-04-28
中图分类号:R574.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3-3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