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诊断散发型克雅病3 例并文献复习

2015-03-11宫淑杰姚庆阳王惠民李植灿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双侧脑电图皮质

宫淑杰,姚庆阳,王惠民,李植灿

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又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亚急性海绵状脑病。是由异常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在脑内沉积引起的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症状的致死性疾病。其临床特点包括:起病隐匿,表现为进行性智能减退,伴有小脑、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受损的症状和体征,病变累及到大脑皮质、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本病预后差,无特效治疗方法,最终发展到死亡。该病是一种少见的可传播性疾病,早期诊断对于预防其传播,尤其防止器官移植医源性传播有重大意义。目前明确诊断仍需脑活检或死后尸检以及免疫组织病理学检查,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检查技术难以普及。现对我院自2010 年以来收治的3 例散发型克雅氏病临床诊断病例进行报道,并复习既往文献探讨CJD 患者的临床特点。

1 临床资料

病例1,女,60 岁,家庭主妇。以“反应迟钝18 d”为主诉于2010 年11 月23 日入院。患者于2010 年11 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应迟钝,行走不稳,曾于当地医院诊治,诊断为脑动脉硬化,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转诊我院,行脑CT 示未见明显异常,门诊以“反应迟钝原因待查”收住入院。病程中无畏冷、发热,无恶心、呕吐等。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否认手术及输血史。入院查体:体温36.4 ℃,血压126/64 mmHg,神志清楚,一般内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表情淡漠,双眼表现惊恐,瞬目减少,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存在。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躯干、四肢深浅感觉不合作。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 级。双侧指鼻试验不合作,双侧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颈项无抵抗,双侧克氏征阴性。反应迟钝,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减退:100-7=93、93-7=?。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血清艾滋病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阴性,血清铜蓝蛋白为0.3 g/L。入院次日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压力95 mmH2O,细胞数0.004×109/ml,糖3.0 mmol/L,蛋 白458 mg/L。抗酸染色及墨汁染色阴性,普通脑电图提示广泛中重度异常脑电图。入院后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经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3 w 后症状未见改善。病程中患者出现缄默:无主动性言语,呆滞,四肢强硬,惊恐表情,并出现肌阵挛。2010 年11 月29 日行磁共振平扫检查回报:右侧尾状核、苍白球及放射冠区见片状等、稍长T1等T2信号影,T2Flair 序列呈稍高信号,DWI 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左侧尾状核及放射冠区呈等、稍长T1等T2信号,T2Flair 及DWI 序列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脑室系统稍扩大,脑沟、脑裂及脑池增宽,中线居中,增强扫描未见异常信号(见图1)。2011 年1 月6 日动态脑电图报告:脑电活动显示广泛同步的周期性慢波及尖慢复合波,以2~3 s 的间隔周期性出现,以额、枕区为显著。周期性波为间歇性出现,持续十几秒,间歇期为低中波幅θ 波及低波幅快波。考虑CJD 可能性大。于2010 年12 月22 日复查脑脊液:脑脊液压力170 mmH2O,细胞数细胞数0.004×109/ml,糖2.2 mmol/L,氯化物115 mmol/L,蛋白580 mg/L,抗酸染色及印度墨汁染色阴性。脑脊液14-3-3 蛋白检测阳性(western blot 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朊病毒病检测中心报告);血清PRNP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1)与标准序列对比出现序列无突变;(2)129 位氨基酸多态性为M/M 型。故临床诊断为散发型CJD 病。明确诊断后因无特异性治疗,患者家属要求自动出院,随访半年后死亡。

图1 右侧尾状核、苍白球及放射冠区DWI 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左侧尾状核及放射冠区呈等、稍长T1等T2信号,右侧额颞顶叶可见花边征

病例2,女,70 岁,家庭主妇。以“精神行为异常3 m,反应迟钝10 d”为主诉于2012 年5 月3 日入院。入院前3 m,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多疑,联想丰富,易把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如隔壁邻居有人去世,就与家中日前出现的一只猫联系起来;担心家人出事情,总感觉不幸的事情即将发生。初始家人认为患者烦恼所致,未重视。1 m 前,开始出现行走不稳,走路摇晃,头晕,20 d 前曾出现视物不清,求诊眼科,诊断早期白内障,治疗后自觉有改善。入院10 d前,出现言语错乱,易惊恐,有人从旁边经过时即感到紧。入院2 d 前,随便发钱给小孩。既往素健,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及输血史。体检:体温36.3 ℃,血压124/86 mmHg,一般内科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双侧眼球等大等圆,瞬目动作减少,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接近5 级,右侧Oppenheim征及Gordon 征阳性。反应迟钝,简单的对话都需很久方能回答,计算力,定向力及记忆力下降,指鼻、跟-膝-胫试验不稳准。入院后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清艾滋病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阴性。血清铜蓝蛋白0.32 g/L。2012 年5 月5 日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检查:双侧尾状核于DWI 序列呈高信号,右侧额叶、颞叶、枕叶及双侧顶叶部分皮质于T2Flair 序列呈等、稍高信号,于DWI 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见多发斑点状、斑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影,T2Flair 序列呈高信号,DWI 序列呈等信号,边缘不清,增强扫描未见强化。脑室系统稍扩大。增强扫描未见异常信号(见图2)。动态脑电图:脑电活动显示广泛同步的周期性慢波及尖慢复合波,以2~3 s 的间隔周期性出现,以额、枕区为显著。周期性波为间歇性出现,持续十几秒,间歇期为低中波幅θ 波及低波幅快波。入院后于2012 年5 月7 日行脑脊液检查:脑脊压力80 mmH2O,细胞数0.004×109/ml,糖3.34 mmol/L,氯化物120.2 mmol/L,蛋白273 mg/L,抗酸染色及印度墨汁染色阴性。脑脊液14-3-3 蛋白检测阳性(western blot 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朊病毒病检测中心报告);血清PRNP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1)与标准序列对比出现序列无突变;(2)129位氨基酸多态性为M/M 型。故临床诊断为散发型CJD 病。明确诊断后患者自动出院,随访约1 y,目前患者处于植物状态。

图2 双侧尾状核、苍白球及放射冠区DWI 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右侧额颞顶叶可见花边征

病例3,男,60 岁。以“肢体抖动、行走不稳1 m 余”为主诉于2013 年10 月11 日入院。缘于入院前1 m 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不自主抖动,持物不稳,无法准确取物,并逐渐出现行走不稳、言语含糊、表现为言语多爆破音,短期记忆减退、反应迟钝,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记忆力减退明显,出现视物不清,收住院。半年前因“右肾结石”于外院行“右肾体外碎石术”。入院查体:体温36.2 ℃,血压106/60 mmHg,一般内科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神经系统:神志清楚,反应迟钝,远期记忆力正常,近期记忆力明显减退、定向力正常、计算力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存在,双眼向右水平眼震。四肢肌张力增高,肌力5 级。双侧指鼻试验不准,跟膝胫试验不合作。双侧Oppenheim 征阳性。入院后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清艾滋病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阴性。血清铜蓝蛋白为0.32 g/L。2013 年10 月14 日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报告:双侧颞、枕顶部局部皮质稍增厚,T1WI 均呈低信号,T2WI 呈等信号,T2FLAIR 呈等、高信号,D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见多发斑点状、斑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 呈等信号,T2WI及FLAIR 呈高信号,DWI 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双侧颞、枕顶部局部皮质信号异常,炎症可能,建议复查;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脱髓鞘改变(见图3)。动态脑电图报告:脑电监测过程中,脑电活动显示背景为广泛性中等波幅的周期性三相波,以数十秒至数十余秒的间隔周期性出现,持续数秒至10 余秒不等,以左侧导联为著,左右可见间断性不对称、不同步。三相波呈间歇性出现,间歇期为8~9 Hz 低中波幅的a 波及少许低波幅B 波。睡眠期可见间歇期较清醒时延长,为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入院后于2013 年10 月21 日行脑脊液检查:脑脊压力80 mmH2O,细胞数0.004×109/ml,糖3.34 mmol/L,氯化物120.2 mmol/L,蛋白273 mg/L,抗酸染色及印度墨汁染色阴性。脑脊液14-3-3 蛋白检测阳性(western blot 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朊病毒病检测中心报告);血清PRNP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1)与标准序列对比出现序列无突变;(2)129 位氨基酸多态性为M/M 型。(3)219 位氨基酸多态性为E/E 型。故临床诊断为散发型CJD 病。明确诊断后患者自动出院,随访约1 m后患者死亡。

图3 双侧颞、枕顶部局部皮质稍增厚,T1WI 均呈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T2FLAIR 呈等、高信号,D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见多发斑点状、斑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 呈等信号,T2WI 及FLAIR 呈高信号,DWI 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

2 讨论

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又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亚急性海绵状脑病。该病于1920 年由Creutzfeldt 首次报道,1921 年由Jakob 相继报道有关病例,是最常见的人类朊蛋白病,发病率约为1/100 万。目前认为该病是具有传染性和不可治愈性、致死性的疾病,是快速进展性痴呆的常见原因之一,国内外的报道日渐增多。致病因子异常朊蛋白有很强的传播性,普通消毒措施难以破坏其结构,因而早期诊断CJD 对于预防其传播有重大意义。但因CJD 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仅为百万分之一,病初无特异表现,故临床上常被误诊,病例1 入院时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出现较为典型的无动性缄默伴肌阵挛后方得到进一步诊断。病例2 入院时家属及初诊医师均认为功能性疾病,神经官能症可能,但因表现惊恐,言语减少而进一步检查脑脊液14-3-3 蛋白、动态脑电图及脑MRI 而得到诊断。以上3 例病例的共同特点:年龄较大,起病相对隐匿,病初即表现为言语减少,主动性差,尤其表现较为突出的是面部有明显的惊恐表现,双眼瞪大,瞬目动作少,肢体动作少。病情进展迅速,入院20 d 左右即出现缄默,阵挛幅度较小。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发现,腰穿脑脊液细胞数及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14-3-3 蛋白阳性。3 例病例磁共振影像的共同特点:DWI 上双侧的纹状体异常高信号;广泛的大脑皮质彩带样高信号,表现为典型的花边征。T1WI 正常,无明显增强效应。常规脑电图周期性同步放电阳性率低,3 例患者动态脑电图均提示较为明显的周期性同步放电,频率为2~5 Hz。分别在发病40、60 d 及100 d 左右出现。

2.1 CJD 分型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散发性、遗传性、变异性及医源性4 种类型[1]。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散发性、遗传性、获得性3 种类型[2]。散发型CJD 为最常见的类型,约占CJD 的85%,病因不明。遗传和家族性占15%,感染或医源性,包括变异型克雅氏病(vCJD),占不到1%[3]。而散发型CJD 中MM/MV 型最常见,约占40%。迄今为止,我国报道的CJD 绝大多数为散发性[4,5]。

2.2 临床表现 CJD 起病多为慢性或亚急性,缓慢进行性发展,但林世和等发现我国CJD 发病以急性或亚急性居多[6],70 岁以上尤为明显,病例2 表现与其所述相符合。教科书依其临床表现大体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早期表现以精神与智力障碍为主;中期以进行性痴呆、肌阵挛、精神异常、锥体束征和锥体外系表现为最常见,肌阵挛被认为此期特征性临床表现。晚期出现二便失禁、无动性缄默、昏迷或去皮质强直状态[1]。但临床早期表现并无特异性,故患者常在中期得到明确诊断。笔者发现上述2 例患者皆有惊恐表现,可能是早期中较有特征性症状。临床上真正促使患者就诊原因多为快速进展性痴呆,也是其最核心的症状。此点对我国CJD 诊断尤为重要。

2.3 辅助检查 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脑CT 检查、脑脊液常规检查均正常,仅能提供鉴别诊断意义。

CSF 14-3-3 蛋白检查虽然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7,8],但受到检查时间和检查方法的限制,而且基层医院很少开展此项检查,本文的3 例患者均在中国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梗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额颞叶痴呆及Alzheimer 病等患者中会出现假阳性,在一些sCJD、14-3-3 蛋白检出率与sCJD 分型有一定关系。在sCJD 中,VV2、MM1、MV1 的阳性率较高,在MM2、MV2 等非典型亚型及变异性CJD、大多数遗传性CJD 患者中又会出现假阴性[9]。

EEG 检查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文献[5]报道60%~80%的患者在病程中晚期EEG 方出现特征性改变,故EEG尚不能作为有效的早期诊断工具。动态脑电图可提高阳性率。周期三相波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若为发作性,患者在间歇期仅表现为广泛慢波活动,另外该波睡眠时可部分抑制,倾向于在夜间消失,对地西泮或咪达唑仑敏感,故需反复多次动态监测脑电图方可提高阳性率[10]。

脑MRI 检查:磁共振检查在CJD 的诊断地位逐渐提高,尤其DWI 及Flair 序列对CJD 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发现[11,12],DWI 上高信号出现常早于脑电图的特异性同步放电以及14-3-3 蛋白阳性。因此,认为是早期诊断CJD 最为敏感的检查[1]。有学者提出MRI 的CJD 诊断标准:肯定性的诊断依据:(1)DWI 和Flair 或仅有DWI 有以下表现:单侧或双侧纹状体异常高信号,并有超过1 个 脑皮质的右侧尾状核、苍白球及放射冠区见片状等、稍长T1等T2信号影,T2Flair 序列呈稍高信号,DWI 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左侧尾状核及放射冠区呈等、稍长T1等T2信号,而不伴有T1WI 的低信号。(2)广泛的大脑皮质彩带样高信号(至少3个脑皮质),而相应的皮质下白质正常而不伴有T1WI 的低信号。可能CJD 的诊断标准:(1)上述影像改变仅出现在FLAIR 而DWI 正常。(2)DWI 和Flair 均异常,但病变范围较小(如仅有1 个或2 个脑皮质累及、单侧纹状体局部受累。(3)单侧或双侧丘脑的后内侧异常而无皮质异常。DWI 和Flair 成像敏感性91%,特异性95%,准确率94%[3]。线粒体脑病、Wilson 病、Wernicke 脑病、低血糖症和缺氧性脑病等患者DWI 检查也可以出现与CJD 类似的大脑皮质或纹状体的高信号改变,但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容易同CJD 相区别。2011 年Vitali 等研究发现散发性CJD 的具有鉴别意义的MRI 特征:散发性CJD 磁共振DWI 高信号较Flair 序列更为明显,而非朊蛋白所致的其它快速进行性痴呆的疾病正相反;具有皮质下白质DWI 高信号的散发性CJD 患者,其磁共振ADC 表现为低信号;仅仅累及脑叶边缘的较常见于其它快速进行性痴呆的疾病,而散发性CJD 尚常合并灰质受累[13]。病例1 及病例2 磁共振表现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由此可见,DWI 对CJD 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的敏感度高,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常规MRI,可以作为CJD 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1]吴 江.神经病学.第2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3.

[2]林世和.Creutzfeldt-Jakob 病不同类型的特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1):76-77.

[3]Young GS,Geschwind MD,Fischbein NJ,et al.Diffusion-weighted and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imaging in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diagnosis.AJNR Am J Neuroradiol,2005,26(6):1551-1562.

[4]林世和,赵节绪,江新梅,等.Creutzfeldt-Jakob 病24 例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36:1095.

[5]蒲传强,吴卫平,郎森阳.神经系统感染免疫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56.

[6]林世和.Creutzfeldt-Jakob 病诊断标准的探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223-225.

[7]于雪凡,林世和,赵节绪.脑脊液14-3-3 蛋白对不同类型Creutzfeldt-Jakob 病的诊断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9:77.

[8]Satoh K,Shirabe S,Eguchi H,et al.Chronological changes inMRI and CSF biochemical markers in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patients[J].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07,23:372.

[9]Zanusso G,Fiorini M,Ferrari S,et al.Cerebrospinal Fluid Markers in Sporadic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J].Int J Mol Sci,2011,12(9):6281-6292.

[10]李 硕,赵节绪.Cruetzfeldt-Jakob 病的诊断新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4):309-310.

[11]Finkenstaedt M,Szudra A,Zerr I,et al.MR imaging of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J].Rediology,1996,199:793.

[12]Henry C,Knight R.Clinical features of 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Review)[J].Rev Med Virol,2002,12:143.

[13]Vitali P,Maccagnano E,Caverzasi E,et al.Diffusion-weighted MRI hyperintensity patterns differentiate CJD from other rapid dementias[J].Neurology,2011,76(20):1711-1719.

猜你喜欢

双侧脑电图皮质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构建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模型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皮质褶皱
迎秋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应用双侧髂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双手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