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基层新兴养老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2015-03-11于梅
于 梅
江苏省淮安市广播电视台
记者对基层新兴养老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于 梅
江苏省淮安市广播电视台
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目前已超过2亿,而且还在逐年稳步增长,中国已提前跨入老龄社会;另一方面,我国的富裕程度还达不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未富先老”问题已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圣人先贤要求我们:父母在,不远游。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就是居家养老,“养儿防老”就是这个意思。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转型愈来愈深刻,这种养老方式已愈显不足和矛盾,有时甚至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圣人先贤还谆谆教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于是,我们又开始了老人院式的集中社会养老。但就是这种看似新潮又科学的养老模式,也在传统与现代、骨肉亲情与社会服务的纠结中苦苦挣扎,很难尽如人意。
那么,到底应该选择哪种养老方式才是合适的?近年来,苏北欠发达地区——江苏省淮安市有关涉老部门在养老新旧观念的转换、新模式的开发、老模式的巩固完善、新手段的补充和运用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创新和尝试。笔者根据多年在淮安市广播电视台从事老年广播节目采、编、播的工作实践,谈谈对基层新兴养老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一、新兴养老模式调查
1、虚拟养老院在淮安试点成功。虚拟养老院是模仿养老院管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使老人不去养老院、在家即可享受全方位的养老服务。这种虚拟养老院2013年初在淮安市清河区沈阳路社区试点成功。现在,该社区的老人想在家里理发,想去浴室洗澡或者是想吃顿红烧肉,只要拨打社区便民服务热线,自己做不了或者懒得做的事都能得到解决。
这种虚拟养老院的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成功后,2013年4月,淮安市政府出台文件,向全市推广了这种做法。应该说,这种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的虚拟养老院,在当前各种养老设施还不是很配套、服务保障体系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对中低收入的老年群体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网络居家养老服务超市开业。就在虚拟养老院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的过程中,淮安涉老部门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大胆探索、迎难而上,在2013年重阳节推出了专门服务于离休干部的网络居家养老服务超市。这是中共淮安市委老干部局经过反复调研,联合中国移动淮安分公司和苏淮物业公司,专门研发的网络养老服务平台。
这个网络养老服务超市,可以让淮安的老干部通过电子网络实现助餐、助浴、助医、助行、助购等方面的服务。它是专为淮安离休干部量身定做的养老服务方式,目前主要服务于淮安老干部。在条件成熟后,将把这种养老服务拓展到每一位淮安老人。
3、“医养融合”型养老院落户淮安。医养融合,顾名思义,一个是医,一个是养。医,指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养,就是指养护、照料等服务。2014年10月28日,采用“‘公建民营’+‘带资合作’”这一创新机制、从2012年开始建设的淮安乐慈颐康园老年养护中心开业运营。这标志着淮安探索医养融合型养老模式正式起步。
一个月后,淮安涉老部门在民办颐康园实践的基础上,把经营不太好的乡镇公办卫生院成功转型为“医养融合”模式。11月28日,首家公办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中心在淮安的淮阴区渔沟镇挂牌。这个公办的医养融合型养老院实现了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有机融合,使入住的老人不仅能享受到优质的护理、养老服务,还能够不出房门、就地看病、康复治疗。
4、产权式养老公寓正在规划建设。产权式养老公寓,就是指老人拥有房屋的产权,他们是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新模式为有一定经济基础、不想入住养老机构、但又追求高质量晚年生活的老人提供了新选择。
一些思想开明、经济条件尚可的老人认识到,子女忙上班顾不上父母,而住到软硬件设施好的老年公寓、有老人为伴的生活也自有乐趣。针对这个老年群体,淮安的涉老部门通过产权式养老公寓、即“亲情养老社区”,来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据笔者调查,这种产权式养老公寓目前已在淮安民政部门的规划下破土动工。
二、新兴养老模式思考
“老有所养”——让操劳一生的老人能够在人生之路的最后阶段颐养天年,是崇尚天伦之乐、家庭美满和谐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之一。敬老、尊老、养老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事情,也是社会、国家的事情!
1.社会需求迫在眉睫。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随着“空巢老人”、高龄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不断增多,要求提供社会照料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急迫。“空巢老人”朱桂芬的遭遇就是例证——家住富春社区的刘大姐最近经常闻到一股异味、不停地从对门的邻居家溢出。多次敲门,没有任何反应。担心之余,她拨打110报警。门被打开后,经110现场勘查,房屋的女主人朱桂芬因病已去世多日,由于家中无人,直至尸体发出异味后才被邻居发现……
依靠家庭养老的“空巢老人”朱女士的凄惨结局令人扼腕叹息!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各地政府及有关涉老部门、必须尽快借助现代化的养老平台,不弃老传统、兼顾新手段,延续老观念、引入新思想,巩固老方式、完善新模式,让养老的传统风俗和创新风尚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解决我国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
2.政府推广势在必行。随着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增多、人口迁移加速,再加之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经商等原因,社会上需要提供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群还会越来越多。据笔者调查,截至2014年底,不谈全国、全省,仅淮安市,60周岁以上的老人已高达88.78万人,这也就意味着,每6个淮安人中就有1位是老人。因此,大力推广新兴养老方式势在必行。
淮安涉老部门在近阶段推出的具有淮安本土特色的新兴养老模式,不管是居家养老辅以虚拟养老院也好、网络养老结合服务超市也罢,还是“医养融合”型养老院、或者正在建设中的产权式老年公寓,都是为了减轻社会、家庭、个人的养老负担,有针对性地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的积极尝试,也为进一步解决我国老龄人口养老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综上所述,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应该结合我国上千年的家庭养老传统,大力发展社区服务,运用社会的力量向老人提供最直接的帮助,使老年人充分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因为关注今天的老人其实就是关注明天的自己。只要我们敢想敢干敢创新,解决我国老龄人口养老问题的路——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