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图书馆建设的一点思考
——以吴忠地区图书馆事业建设调查为例
2015-03-11王月英
王月英
宁夏吴忠市图书馆
西部地区图书馆建设的一点思考
——以吴忠地区图书馆事业建设调查为例
王月英
宁夏吴忠市图书馆
本文通过笔者深入调查,阐述了吴忠地区图书馆发展的规模、水平、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吴忠地区;图书馆事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吴忠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按照公共文化体系“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要求,围绕公共图书馆在吴忠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公共图书馆成为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的总体目标,认真抓好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图书馆馆藏建设、队伍建设三项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思想教育、文明建设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的职能,带动全市范围内各市、(区、县)图书馆事业和乡镇、社区图书室稳步发展。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智慧新吴忠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吴忠市图书馆荣获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图书馆”、全区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吴忠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创优示范岗等荣誉称号,连续五次被文化部评定为一级图书馆。
1、加强图书馆设施建设,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吴忠市市(县、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发展,支持图书馆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已实现吴忠市级图书馆和县级公共图书馆80%覆盖,提前完成《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县级公共图书馆80%覆盖目标任务,80%的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达到部颁三级以上评估标准,2015年有望实现公共图书100%覆盖,100%的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达到部颁三级以上评估标准,如期完成文化部《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县以上公共图书馆全面实现免费开放。
1.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吴忠地区共有5家公共图书馆,其中市级1家,县级4家,总建筑面积26434.4平方米。吴忠市图书馆在保留老馆的同时,2008年,在市中心新建设吴忠市图书馆,该工程总投资3880.06万元,建设面积9024平方米。新旧馆舍达1262.4平方米。图书馆分设电子阅览室、借书处等9个对外服务窗口。实现了藏、借、阅、查询一体体化服务模式。
1.2、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落实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全市共建设农家书屋和和涉农社区书屋572家。其中利通区(131家)、红寺堡区(70家)、青铜峡市(93家)、盐池县(107家)、同心县(171)。全市原有行政村538个,因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实际在行政村建设“农家书屋”536个,涉农社区建设36个。到2011年6月,我市“农家书屋”的普建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
1.3、进一步做好图书馆其它硬件建设。一是着力做好网络建设和主机机房设备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图书馆氛围建设。做好环境布置、书画装饰、标语设置,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市民学习的乐园。三是改善图书馆服务设施等其它建设工作,为建设一流公共图书馆打好基础。
2、加强图书馆馆藏建设,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智力支持
吴忠地区5家公共图书馆文献累积总量近219万册,其中纸质书刊103万册,电子图书116万册,订阅现刊1126种,吴忠市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献累积总量近76万册,订购了清华同方知网期刊全文、万方中国学术论文、西北地区地方文献等9个数据库。以2014年为例,全市每年市财政预算购书经费90万元,全市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经费达到0.67元;全市有效读者总人数达到3.1万人;市县两级数字图书馆资源总量达到50TB;文献外借册次达到54.6万册次;全市总流通人次达到38.6万人次;吴忠市图书馆、青铜峡图书馆能提供远程访问服务。
3、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地走人才强馆之路,充分认识和重视人才的价值,挖掘人力资源,创新发展方式,提高以人为本的发展质量,建立有效的培养、激励和使用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开发机制。立足本馆业务,分步重点培训,优化员工知识结构,合理配置专业人才,努力造就一支具有思想新、业务精、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突出重视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学术研究带头人。是吴忠地区图书馆事业稳步发展的有效保障。
3.1、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全体工作人员恪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图书馆人的职业素养、价值认同度,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内在动力。
3.2、优化人员知识结构。从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出发,基本实现从业人员的学科互补、年龄搭配合理、智力层次多样及思维结构多维,建立合理的人才群体结构。全地区,共有图书馆从业人员109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8人,初级职称32人实现全体职工在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等结构上更趋合理。
3.3、优化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引入绩效考核机制,深化人事管理改革,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实行岗位问责,完善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规范管理,科学管理。
3.4、重视继续教育。(1)持续组织馆员馆内业务,每年进行全员业务考核;(2)全员参加自治区、市县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3)根据工作需要,组织馆员培训、进修;(4)鼓励学术研究。
4、做好服务工作
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夯实资源建设基础,稳步实现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和优质服务,免费开放,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拓展服务功能。
4.1、做好常规工作。除了传统的纸质书刊外借、阅览工作外,重点做好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残障人士阅览室建设。服务窗口全年不闭馆,免费零门槛开放。
4.2 、做好服务创新。(1)服务理念创新。从传统的借阅服务转向信息服务,直至知识服务。(2)服务方式创新。以网络技术和图书馆服务集成平台为支撑,破除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为读者提供实时、多样化、不受时空限制的文献信息资源,从而节省读者时间,提高服务效率,使馆藏资源利用最大化。
4.3、花大力气,开展图书馆知识服务服务。目前吴忠地区各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逐步向深层次的情报咨询服务转变。积极主动地为园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多方位、深层次服务。按照打造吴忠五个区和全区清真美食和穆斯林用品生产基地、认证基地的战略,结合山区旱作农业、川区现代设施农业、奶产业、畜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供什么,深度开发有关养殖、种植、文献资料,免费发放给生产单位和农民。几年来共发放相关科技资料4.6万份。
5、存在的问题
吴忠地区图书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图书馆设施建设、图书馆馆藏建设、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不平衡。山川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同心、红寺堡、盐池等山区图书馆事业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二是图书馆办馆理念尚需更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由重藏书管理向重服务转变。三是图书馆人才队伍需要提升。
6 、对策和建议
6.1、大力发展山区图书馆事业。要突出抓好山区图书馆设施建设、图书馆馆藏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覆盖率,把图书馆打造成人民群众继续教育的学校,修身养性的阵地。
6.2、树立“人文化”办馆理念。将馆员看成为“办馆之本”,重视培养馆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让所有图书馆人明白图书馆和馆员的价值只能在为读者提供所需,甚至在超期望的服务中实现。
6.3、提高图书馆队伍的整体水平。尽快引进年轻的信息管理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本科及以上层次专门人才。已经成为吴忠地区图书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6.4、实现图书馆法人治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是图书馆建设的关键。再多的经费、再多的馆藏文献、再大的馆舍、再美的环境、再好的设备,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好的可以变差,差的可以变坏,有可以变为无。因此,尽快实现图书馆法人治理。实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制度化、标准化,均等化。
[1]张欣毅.现代公共图书馆面面观(上)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第4期1-8页
[2]张欣毅.现代公共图书馆面面观(下)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第5期1-8页
王月英(1973-),女,宁夏吴忠市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