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寻实践研究
2015-03-11张广秋
张广秋
摘 要:企业在自我发展的建设过程中,文化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大重要环节。如果说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目的是盈利,那么文化建设就是企业自身得以存在的重要支柱和必备条件,没有自身文化的企业就像没有灵魂的人一样,是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不败之地的。人力资源建设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管理工作,必须与企业的文化建设向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地在企业的发展中保驾护航。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践
企业的文化主要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由企业本身所创造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企业内涵与行为统一标准等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上的理念,是指导企业发展、为企业保驾护航的重要明灯。许多企业之所以能打造出自己在市场上的品牌,就是因为拥有个性十足的文化内涵。而文化建设是企业一切经营行动的指导理论和行为准则,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一定要在企业的文化建设基础上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将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程度,与文化建设相得益彰,共同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
一、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1)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进程中发挥的常规效益与扮演的基本角色。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中扮演着规范员工行为和企业行为准则的重要“尺子”,这把尺子在经过了企业高层的硬性规定后,成为企业上上下下全体员工所践行的工作标准和行为准则,按照以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在招进跟自身需要对口的员工后,只重视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思想灌输给每一名员工,让他们被动的接受,而忽视员工自身的特色、性格与潜在的发展能力,不去研究员工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个人贡献,只去要求员工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做。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更加注重团队化与组织化,注重每一名员工的潜能,去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能力,从而齐心协力为企业做贡献。(2)文化建设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反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硬性的企业固有的管理形式,但是企业的管理远远不是仅此而已。文化建设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软方面”。企业文化必须是先进的、积极的,它必须是对员工有益、对企业发展有益的文化。企业的文化建设能够帮助企业扫清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提醒所有的员工时刻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奋斗,研究并探索企业前进的正确方向,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1)一个企业在自身建设过程中的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是由两个矛盾形成的一大统一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方式中偏硬性的手段,而文化建设则是偏软性的手段。但是归根结底来说,硬性的制度再强硬,也难以毫无差池地管理好企业所有的事务。而人力资源又是企业最灵活、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必须要靠文化建设作为柔性管理手段来辅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用企业的营业思想、建设方向等精神意识去俘获员工的内心,让他们在精神上支持企业的发展。(2)企业为文化建设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铺平道路,指明方向,是企业发展道路上永不熄灭的明灯。企业的文化建设各具特色,正因为具有特色的文化建设,各企业之间才会有大相径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如果将一个企业比作一个人,那么文化建设就相当于此人的大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当于此人的手脚四肢,头脑指挥着手脚四肢,四肢在头脑的支配下,接受命令去改造世界。头脑和四肢必须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够发挥出此人真正的实力,头脑更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们说文化建设是指引企业一切行动的基地。
三、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注意事项
(1)首先企业必须打造一个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
系,作为管理企业上上下下全体工作人员的硬性体制,企业必须树立起标杆,然后要求所有人员按照这个标杆去行动、去工作。硬性的管理体系是帮助企业打造现代化管理模式的重要工具。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完善,能够捕捉到员工日常在企业中工作的各个方面,对所有的行为都作出硬性的标准与规范,引导企业的建设向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2)注重用文化建设方向去引导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尤其要注重人文精神的贯彻。文化建设是企业的精神根基所在,在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大力重视人文精神的贯彻落实。人文精神是企业对员工关心、爱护有加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具备伟大胸襟的重要体现。员工是企业的基础组成部分,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照顾和爱护,时刻关注员工的自身利益,经常拜访家属,增加对员工的关心。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与其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只有将二者的关系真正弄明白,在贯彻一个的基础上发展另一个,才能够帮助企业建成现代哈有实力的存在。贯彻人文精神,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支柱所在。
参考文献:
[1] 赵瑜,刘昶.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16)
[2] 王翠英. 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六大职能的联想[J]. 人力资源管理.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