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产权:后危机时代企业转型升级的抓手

2015-03-11戴红美

企业导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企业转型知识产权升级

戴红美

摘 要:知识产权能够从转变企业生产经营要素、方式和机制方面支撑其转型升级。后危机时代企业面临国际市场知识产权竞争的诸多困境,要突破困境,需要以知识产权为抓手,从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组建知识产权专业部门等方面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

关键词:知识产权;企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面临知识产权领域愈加复杂的国际形势,在发达国家越来越注重发挥知识产权作用来巩固其创新优势和市场地位的背景下,知识产权频繁地成为各国跨国公司遏制竞争对手的主要手段。我国企业也遭遇到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的知识产权海外纠纷,对多个企业乃至相关行业带来了严重挑战。2013年我国企业遭遇美国“337调查”案件13起,为涉“337调查”最多的国家。如何以知识产权为抓手,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开发、运用、保护和管理,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企业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问题。

一、知识产权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原理

企业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主体,现代社会发展呼唤企业将技术创新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要求企业切实增强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求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企业生产经营要素、生产经营方式和生产经营机制的转变,而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是知识产权。

(一)知识产权转变企业生产经营要素。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集中表现在拥有物质资源总量的比拼上,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素就以有形的物质资源要素为主体,而忽视了发挥知识产权资源要素的作用。现代企业的生产目标是发展创新型经济,而创新型经济是以知识产权资源要素为主导的知识型经济。在创新型经济发展背景下,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推动市场需求的作用,反过来,市场需求对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又发挥着拉动作用。在一推一拉的互动作用下,知识产权支撑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素从传统的物质资源要素为主向现代的知识产权要素转变,并使其成为优化物质资源要素配置,走“知识产权——市场——资本”经营制胜之路的一种方式。

(二)知识产权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摆脱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仅生产物质产品,不产出知识产品的旧观念的束缚。以知识产权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就是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贯穿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资源配置、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专利许可、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等各个经营环节,以突出知识产权运筹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主动权的一种方式。拥有知识产权的生产经营方式,有利于企业开创非物质无形资产创造巨大财富的生产经营新局面,有利于促进企业以新的经营理念、新的经营思路、新的经营模式和新的经营机制来创造知识产品,进而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使企业成为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优势企业。

(三)知识产权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机制。在传统经济条件

下,企业生产经营机制受限于单一的有形物质资源要素所带来的弱势竞争,而发展创新型经济则要求企业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企业的自主创新、融入企业经营战略、融入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健全以生产经营知识产权为主导的知识产权化运筹机制,从而实现对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知识产权的科学化管理,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运筹能力,最终解决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

二、后危机时代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困境

(一)硬伤:有知识无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知识产权工作是一项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且比较隐形的事业,导致许多企业不愿意在知识产权上进行多投入,导致我国整体保护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大量企业仍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生死存亡,从来不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掌握国际规则,导致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被动挨宰的知识产权劣势。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我国有一部分企业尽管拥有“知识”,但却忽视了对其进行“产权”保护,据统计,没有申请专利的企业有99%,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由于企业的保密措施缺乏、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内部管理的不足,导致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频频“跳槽”。据统计,在近几年的商业秘密纠纷案中,有95%的案件是涉及技术秘密的,其中从企业员工渠道泄露的占到了80%以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直接导致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专职机构的设置不够重视,激励机制的完善不够重视。知识产权涉及复杂的科技、经济、市场、法律理论和实践,需要设置有专门管理机构并配备有专职管理人员(如识产权专家、律师、资产评估师、市场分析员等)。但我国大部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形同虚设,有的是企业科技开发部门,有的甚至由行政部门兼任。同时,有效激励机制的缺乏挫伤了企业技术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意识加强"正逐渐成为一个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原动力和"分水岭"。

(二)内忧:一根针万条线,管理机制遇瓶颈。除了遭遇上述的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硬伤”困扰,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在法律和管理体制方面也不够完善,存在着条块分割的多头管理、考评体系不科学等体制“瓶颈”。知识产权工作涉及的范围广,辐射的职能部门多,它不仅涉及到商标、专利、版权等主管部门,还涉及到文化、广播电视电影、信息产业等相关部门,以及海关、公检法等机关单位,形成行政资源的严重分散,带来条块分割的多头管理,造成不能形成打击合力的多头执法困境。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积极性还受到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的严重阻碍。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考核,主要考核的是经济效益的当期值,而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完全由论文决定,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负责人只对任期内的发展规模和市场容量负责,专技人员专注于论文发表和成果鉴定,完全忽视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重视不足、打击力度不够和维权程序复杂导致侵权事件频发,造成市场竞争的混乱,加大了企业知识产权纠纷的维权成本,使得企业投入知识产权的成本远远高于从中获得的收益,结果企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态度变得消极应对。

(三)外患:从“权利”到“工具”,专利流氓防不胜防。在本质上,知识产权是一种法律赋予的合法垄断权利。正因为此,一些跨国公司打法律擦边球,利用知识产权非法限制和排斥竞争的特性,滥用知识产权诉讼实现其垄断地位。专利流氓正是在这种土壤中迅速蔓延而大行其道,它是指那些没有实体业务、主要通过购买专利然后依靠专利侵权诉讼获得经济赔偿的公司。譬如启动国际化不久的小米2014年底在印度被爱立信起诉其专利侵权,可以说,这还只是小米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悲催苦旅刚刚起步,更加凶险的专利“流氓”美国高智资本也许正在垂涎欲滴的等着小米送上门来。知识产权是跨国公司打击竞争对手的常用武器,而新进入者支付专利 “保护费”本就是基本的游戏规则。在某些跨国公司手中,知识产权已经从"权利"蜕变成他们在国际竞争中打压对手、谋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主要“工具”。日益密集的专利“陷阱”、专利流氓的防不胜防已然成为我国企业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

目前,这“三重”困境正在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国际核心竞争力的障碍。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创造和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并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参与国际竞争就成为我国企业的唯一出路。

三、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从长远视角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俗话说,意识深度决定了行为高度,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的首要条件就是着眼长远的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意识包含知识产权创造意识、运用意识、保护意识和管理意识等全面意识。企业树立起强烈的全面知识产权意识对维护其知识产权合法利益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首先,要树立知识产权创造意识即创新意识,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通过技术创新, 获得更多的知识产权,企业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内发挥产品技术优势,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主导权和主动性,取得更多的甚至是垄断利润。其次,企业要树立知识产权运用意识,加大成果转化投入。要实现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企业就要破除 “重创造、轻运用”的传统思维,在知识运用中实现其最大价值。再次,要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从知识产权的创造、成果转化、产品市场化以及管理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进行保护。最后,企业要树立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实现企业知识资源的最佳运用。

(二)从战略高度构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知识产权实力以及其综合配套资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采用的包含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过程的知识产权运作类型。知识产权战略不仅是企业固守阵地的保护盾,也是开疆扩土的开山刀。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动优势,就应当从企业战略运营的高度构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以自主创新为抓手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加入或自行组建技术标准联盟,打破以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所形成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以抢占国际市场的更大份额。另一方面,企业在企业计划中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内容作为企业发展战备,将知识产权工作上升到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关键地位,加强对本企业所拥有的专利、商标的注册保护工作和侵权维权工作,完善知识产权的形成、申请、管理、运用和维权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

(三)用系统思维组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充分发挥知识资源的经济效用,而对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达到价值最大化的创造性活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是整合企业所有资源实现知识资源的最佳运用,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的能力集合。因而,企业需要一个系统思维,在上述第(二)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同时,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申请、管理、知识产权合同签订、纠纷解决等方面的具体事务。同时负责相关配套管理制度与措施的出台和完善,如建立健全科技全流程管理制度、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管理制度、企业知识产权合同管理制度、企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制度等。通过这样一个专门机构的设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姜海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初探.科学管理研究,2011(6).

[2] 孙伟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市场2013(28).

[3] 刘元旭,张涛 . 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忧外患,新华网2006.4.7

猜你喜欢

企业转型知识产权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