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
2015-03-11王平夏建辉
王平++夏建辉
摘 要:本文提出,为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可尝试如下途径:构建全面的教育主体网络、树立正面典型、转变教育观念、搭建多媒体新平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学生;途径
对高职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既是建设民族文化的现实需求,也是帮助高职学生改变价值误区的基本要求。2013 年 12 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后,加强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了更具体的内容和更明确的目标,其重要意义也更见突出。而当代的高职学生,生活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复杂的互联网通讯时代,而且价值多元化的主张对其影响至深,从现实来看,高职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相当多的学生在价值观上表现出矛盾的一方面,如“在崇尚高尚人格的同时,又特别看重物质利益;虽然讨厌不道德,但是有时对自己却非常放纵;甚至在一定情况下,会随波逐流。”[1]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过份看重短时的物质利益,有急功近利的趋势。本文旨在探究在高职院校内部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全面覆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育主体网络
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构建“领导干部—思政教师、其他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学生”多层级的舆情监控机制、控制反馈机制、分析甄别机制、协调教育机制及应急事件处理机制。
高职院校的领导干部,是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总发动机,其重视与否,以及其重视程度从源头上影响到该项教育的开展力度及其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师无疑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力军,其对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理论负有主要责任,也有义务让核心价值观不仅入课堂和入教材,还要入学生的头脑。其他任课教师也可通过其在日常教学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坐观教育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且这种看似无意而为之的教育,起到的积极作用却是不容小视的。专职辅导员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直接施行者,他们与学生接触得最紧密,对学生的心理动向了解得最真实,因而能对学生产生很直接的影响。学生干部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一环。学生干部容易成为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因而他们是否真诚的接受和踏实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给普通学生带来截然相反的示范和说服作用。
二、树立典型,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示范
高职院校包括领导干部、思政课教师、其他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在内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体,可以通过其自身经历,给学生们传达核心价值观中的正能量。笔者曾在授课班级讲到一则亲历事件,说到本人将一偷拍者的手机抢过,将其已偷拍视频删除,并在其逃跑之后追出很远。这一事件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虽然笔者只是轻描淡写,但当时课堂中即有学生鼓掌支持。在后来的教学中,明显感觉这个班的学生听课时的态度要认真些,对老师以及老师所讲内容的接纳程度也比别的班高。可见一则微小的但是真实的典型示范的作用或许胜过灌输一堆大道理。
树立典型,也可以是间接的典型。如笔者所在学院曾在全院举行过“立志故事展示大賽”,学生在比赛中讲述别人的立志故事,说者和听者都感受到一次灵魂的洗礼。
三、转变教育观念,坚持育人目标,实现平等教育
高职学生多是90后年轻人,其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对于“高大上”的理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而在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教育者不要将自身摆在道德至高点的位置,而应坚持用同理心了解学生所思所感,在尽可能了解学生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的接纳它。当然,这并不是说教育者要附和于受教育者,而是教育者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的前提下,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导下,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话语的交汇点和共鸣点,改变过去“一元”灌输的教育理念,实现多元、平等的对话,让理论的教育不再是庙堂之音、高头讲章。以平等的姿态对学生进行引导,既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最大限度挤压负面信息的“潜传播”,做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2]
四、搭建多媒体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平台
互联网时代,邮箱、博客、微博、QQ、论坛、微信成为当年高职学生常用的方式。它一方面使得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另一方面也在以其独有方式影响着学生们的价值观。面对这些来自互联网的挑战,高职院校无需害怕,也不应忽视,而是要充分了解互联网,善用互联网,因势利导地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资源的引导优势,通过建立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活动多样、不自说自话、“去官方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网页,更好地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主流声音、时事政策等正能量资讯的正确理解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还可以通过邮箱、博客、微博、QQ、论坛、微信等青年学生更常用的方式,架设起沟通学校与大学生之间扁平化、高效、快捷的平台,开展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从而给青年学生更直接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通过网络问卷、后台数据分析等方式还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意识、思考习惯等,从而探讨建立学生更喜欢的、覆盖面较大的可读性、服务性较好的教育载体。
五、通过实践活动,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亲体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仅是一说一听,更要有“思”和“行”的过程。为了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的核心价值观,学校可对校园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多提供一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如笔者所在学院近两年开展过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地铁志愿服务、无偿献血、向灾区捐献衣物书籍、缓堵保畅斑马线等。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到的助人的喜悦,是在理论学习中无法获得的。有了这样的情绪体验,他们便能更好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如友善、诚信等。而在高职院校中,如能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来开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便是一举多得了。如笔者所在的学院中,学生以通信类的居多,曾经在学校内部开展过“一元专业贴膜”活动,也曾与社区联合,将通信技术送进小区,如给小区的中老年人提供免费的移动互联网培训等。这类有意义的活动的开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书面的二十四字真言化为了充满生气的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甘露。另外,打铁趁热的抓住一些重要的节日(如烈士纪念日)或紧跟时势热点(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召开、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等)而开展活动,也是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赵丽兵 试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于文化认同视角[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14年11月
[2][3] 郑 伟 微博场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困境与应对[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