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5-03-10刘月梅
刘月梅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刘月梅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不断发生转变,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在总结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和教师终身学习角度出发,分析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真正内涵,不断探索培养途径、优化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式,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探索出一条适用有效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探索;实践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已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及教师培训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各方面渗透、融合。对于教师来说,若想使自己的教学更有创意,更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个性化教学设计,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吸引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网络一代”学生。
一、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它要求教师以“混合式学习”为核心理念,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以“交互式课件”为平台,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及网络资源共享课为教学组织策略,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等一系列教学相关因素上进行设计与创新,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体现高职院校“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从而形成师生互动、共同交流学习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走入一个误区,往往采用机械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在教学中引用了信息化,而不是使用信息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在信息化环境中,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教育者与学习者进行双边互动,从而使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现代教育教学特点,教学内容更符合职业院校特点和学生发展要求,更重视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情景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等,广泛运用启发式、问题式、参与式、讨论式、合作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使用应与职业院校教学特点相结合,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互动性、交流性与沟通性,交互式课件、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的制作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更高。
二、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机制亟待完善,科学性和整体性不强
当前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解决,一是外出参加由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各职业教育学会、各省教育厅及部分培训机构组织的信息化培训。二是组织校内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参加外出培训教师主要为各职业院校信息化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和部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职业院校很难做到将所有专任教师送出去参加培训。由于各类培训机构各自独立,所请的专家水平层次不一,因此培训内容重复多,且专业针对性不强,很难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另外,由于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密切相关,非计算机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因教师个体的差异,培训效果存在很大差距。另外,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习归来后大多交个总结,或在校内做个培训交流活动,很难在全校范围内大规模开展相关培训,外出培训很难达到“走出去,引进来”的培训目的。
(二)培训内容过于笼统,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各类培训内容也主要集中于信息化教学理论方面和部分信息化教学应用软件的使用,由于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操作技术轻使用,因此信息化教学技术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另外,信息化教学培训实操培训会涉及到的信息化教学中各应信息技术软件的使用与应用,因为培训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层次不齐,培训内容并非适用于所有参训教师,实际培训效果有限。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平台不足
不可否认,全国、各省市和职业院校举办的多媒体课件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及微课教学比赛为广大职业院校教师搭建了提升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交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有效经验的平台。通过信息化教学大赛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提升了教师信息教学设计水平和信息资源平台应用能力,带动了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推动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一件作品或一项成果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不大,很难推广应用。
三、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内容体系
信息化教学能力首先解决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信息化教学资源不是在教学中引用,而核心是使用信息化。因此,在培训内容设置上,除了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论学习,更要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仅体现在信息化教学上,还包括信息化教学资源使用和整合能力。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信息处理技术和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视频制作技术,对自己课程内容进行拆分,将教学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系统展现在学生面前,并最终形成资源共享开放式课程。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特点、教师职业发展要求及信息化教学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分成六个阶段,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娴熟的职业院校教学方法—基本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交互式课程开发—根据职业院校课程特点重构教学流程—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因此,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培训内容的基本思路:教学基本功—多媒体课件—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微课—交互式网络课程—翻转课堂。
四、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
图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基本要求
(一)强化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
结合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育特点,从教师终身发展角度出发,制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计划和教师成长计划;完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运行机制,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具有长效性;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长效机制,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师年度考核挂钩,完善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校外培训应组团培训,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个人优势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在校内培养人才梯队,发挥辐射效应,通过教学名师的信息化教学示范课,展示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交流活动,达到教师的共同提高和成长。
(二)优化培训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实际出发,切实考虑每个教师的个人特点和需求,解决信息技术在教学使用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应根据教师的个体化差异,通过对教师进行能力测试和评价,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初级培训强调信息化教学理念;中级培训注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充分开展学情和重点、难点分析,在机融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资源完成教学设计;高级培训注重教师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发挥载体作用,拓展交流与学习平台
将集中培训与网络学习交流结合起来,搭建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交流QQ群、微信平台,通过云盘、直播课堂等方式实现了信息化资源的共享与交流,突破培训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建立学院教师信息化技能大赛制度,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同时借助全国及陕西省多媒体课件大赛、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比赛,为教师搭建展示与交流学习平台。
社会在发展,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必将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完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个终身发展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对信息化教学本质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3):27~30.
[2]黄纯国.利用混合学习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7):62~65.
[3]滕军.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0):25~26.
[4]龚跃莲.利用微课教学训练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0(6):95~98.
[5]段宏毅.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4):22.
[作者简介]刘月梅(1971—),女,新疆石河子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收稿日期]2015-11-15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98(2015)06-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