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分析

2015-03-10金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8期
关键词:内径颈动脉硬化

金涛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分析

金涛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4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 47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检测, 对比两组检测结果, 分析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斑块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间的关联性较大,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 明确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对早期诊断脑梗死, 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对降低脑梗死患者致残及致死率有重要价值。

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相关性

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人体动脉硬化发病率较高的部位之一, 研究显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一项高危因素。因此, 及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并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及治疗, 对减少急性脑梗死发生有重要作用[1]。本研究为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对收集的47例脑梗死患者及47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进行颈动脉检测, 比较其检测结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4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32例,女15例, 年龄最小45岁, 最大83岁, 平均年龄(65.3±12.3)岁;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接受治疗的47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33例, 女14例, 年龄最小47岁, 最大85岁, 平均年龄(66.1±12.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日立-6500及Logiq400pro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检测, 探头取电子凸阵变频探头及线阵变频探头, 频率4~12 MHz。检查方法:取患者平卧位, 稍后仰头部, 暴露颈前部;嘱咐患者向一侧转头部, 进行超声检测, 检测部位应包含两侧颈总动脉起始段、交叉部、主干部、颈内动脉的颅外段等;观察、记录患者血管形态、粥样硬化斑块等情况;并测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情况;此外, 还应测量患者IMT, 测量部位应在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5 mm处。

1.3 诊断标准[2]斑块形成:颈总动脉分叉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2 mm, 且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 mm;正常:颈动脉内膜光滑完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IMT、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内径比较 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内径及IMT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颈内动脉内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IMT、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内径对比(±s, mm)

表1 两组患者IMT、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内径对比(±s, mm)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组别 例数 IMT 颈总动脉内径 颈内动脉内径左右左右左右观察组 47 0.92±0.25a 0.98±0.17a 0.78±0.19a 0.78±0.18a 0.56±0.19b 0.55±0.13b对照组 47 0.68±0.17 0.68±0.08 0.69±0.08 0.69±0.12 0.55±0.15 0.54±0.12

2.2 两组患者颈动脉内斑块形成率比较 观察组47例患者中共38例颈动脉内形成斑块, 其形成率为80.9%, 对照组47例患者中共14例颈动脉内形成斑块, 其形成率为29.8%, 观察组患者颈内动脉斑块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在全身性动脉硬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多数研究均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一项常见的危险因素。有报道显示, 颈动脉病变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据了全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30%[3]。因此, 临床上必须要加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间相关性探究的重视。

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后, 在动脉壁应力、不稳定血流冲击等因素的作用下往往会造成斑块破裂, 并可能会激活血小板, 使得纤溶酶系统得到开启, 最终可导致血栓形成。颈动脉粥样斑块主要是因患者颈内动脉分叉部、静脉动脉成角部位血管内膜表面通常缺乏规则性, 多以混乱、无规则现象呈现, 其大大增加了血流干扰层流、漩涡流等的形成几率, 而这些层流的形成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静脉血管内膜, 而且还极易造成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及乳糜微粒聚集, 进而可造成颈内动脉成角处血管扩张、伸长, 导致成角出现变化, 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血管内层流扭转程度加剧, 这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动脉内膜损伤加重,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此外, 损伤血管内膜处附壁血栓的形成还会受颈内动脉分叉部湍流速度及压力的影响, 湍流速度的增加及压力的增大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血栓形成, 或者可导致原有的斑块厚度增加[2]。而斑块破裂及血栓栓子脱落等均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率。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内径、IMT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斑块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间的关联性较大,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 明确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对早期诊断脑梗死, 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对降低脑梗死患者致残及致死率有重要价值。

[1]黄锦平.中青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远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长期随访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27): 3189.

[2]许寅宏. 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的关系.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11):1124.

[3]马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与性别的相关性研究.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4, 22(8):80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012

2015-06-02]

45000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门诊部

猜你喜欢

内径颈动脉硬化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