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FcεR Iα 自身抗体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5-03-10张杰涂平

关键词:风团组胺荨麻疹

张杰,涂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100034)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被认为是部分CSU 的具有自身反应性或自身免疫性的基础[1]。抗IgE 受体高亲和力抗体(抗FcεR Iα 抗体)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其和肥大细胞(MC)上IgE 受体结合后导致MC脱颗粒是CSU 发生的机制之一[2]。本文检测了抗FcεR Iα 抗体在CSU 中表达及和临床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入选标准 符合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诊断标准[3]。

1.1.2 排除标准①可诱导性荨麻疹;②孕妇及哺乳期患者;③伴有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患者;④有风团样表现的其他疾病(如荨麻疹型血管炎、药疹等);⑤3 d 内未使用抗组胺药且1 个月未系统使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1.1.3 患者资料 共入选患者110 例,其中男47 例,女63 例,平均年龄(32.75±10.18)岁;正常对照组100例,其中男45 例,女55 例,平均年龄(35.23±13.21)岁,均排除系统性疾病。2 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项目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血液标本采集 所有患者入组前均予肘正中静脉采血,置于2 支无菌干燥管各3 mL,其中一支室温静置供自体血清实验(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ASST)使用;另一支静置30 min 后,离心取上清液置于eppendorf(EP)管中,存放于-80 ℃冰箱中冻存待用。正常健康者肘正中静脉采血3 mL,存放于-80 ℃冰箱中冻存待用。

1.2.2 ASST 检测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ASST检测,含有患者血液的无菌干燥管室温静置30 min后,离心分离出血清,取血清及生理盐水各50 μL,用皮试针头注入该受试者的前臂屈侧真皮内,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30 min 后判读结果。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产生的风团直径>阴性对照1.5 mm 记为阳性,反之则记为阴性。

1.2.3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 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采用双抗夹心ELISA 检测标本中抗FcεR Iα 抗体水平。

1.2.4 临床症状评估方法 疗效观察指标和评分标准采用欧洲EAACI/GA2LEN/EDF/WAO 制定的UAS 评分[3]:瘙痒:0 分为无症状;1 分为轻微症状;2分为中度程度,对生活存在一定影响;3 分为症状严重,不能忍受。风团数目:0 分为无;1 分为风团数<20 个/24 h;2 分为风团数20~50 个/24 h;3 分为风团数>50 个/24 h。风团数评分与瘙痒评分之和为UAS 总分。

1.2.5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4],于患者入组时评分。

1.2.6 单一抗组胺药临床疗效评估 单一抗组胺药采用氯雷他定(开瑞坦,先灵葆雅公司)10 mg/次,1 次/d,连续服用2 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有效性评分采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为症状积分下降指数≥90% ,显效为症状积分下降指数≥60%且<90%,治疗无效为症状积分下降指数<60%,痊愈与显效计为治疗有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2 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2 组数据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秩相关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SU 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抗FcεR Iα 抗体水平比较 CSU 患者组抗FcεR Iα 抗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CSU 患者抗FcεRIα 抗体水平与ASST 结果分析

2.2.1 ASST 结果 ASST 实验阳性为71 例,占64.5%;ASST 实验阴性者为42 例占38.1%。ASST 阳性者与ASST 阴性者在性别(χ2=1.11,P=0.29)、年龄(t=0.47,P=0.64)、病程(t=0.57,P=0.96),UAS 积分(t=0.53,P=0.60),DLQI 评分(t=0.21,P=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CSU 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抗FcεRIα抗体水平比较

2.2.2 ASST 结果与抗FcεR Iα 抗体 ASST 阳性组与ASST 阴性组抗FcεR Iα 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SST 阳性组与ASST 阴性组抗FcεRIα抗体水平的表达

2.3 CSU 患者抗FcεR Iα 抗体水平与病程、UAS 评分、风团评分、瘙痒程度、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抗FcεR Iα 抗体水平与病程、UAS 评分、风团评分、瘙痒程度、生活质量评分相关性分析

2.4 单一抗组胺药疗效与抗FcεR Iα 抗体水平分析

单一抗组胺药治疗有效者其血清抗FcεR Iα 抗体滴度低于单一抗组胺药治疗无效者(P<0.05),见表4。

表4 单一抗组胺药疗效与抗FcεR Iα 抗体水平的关系

3 讨论

CSU 的发病和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的遗传体质、自身免疫反应、肥大细胞阈值、潜在的慢性隐匿性感染等原因,其中自身免疫在CSU 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认为CSU 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抗体,其中抗FcεR Iα 及抗IgE 的自身抗体,占CSU患者总数约20%~40%,这些自身抗体的存在是导致CSU 具有自身免疫性的基础。抗FcεR Iα 自身抗体可使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相邻的FcεR Iα直接交联,激活嗜碱粒细胞或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包括组胺在内的多种炎症介质,导致CSU 发病。抗FcεR Iα 抗体在CSU 发病中的作用国内外目前还存在不少争议,近来有学者提出“条件性自身免疫”的概念[5],即:抗FcεR Iα 抗体属天然免疫抗体,可存在于部分正常健康者体内,在一定条件下(游离IgE 水平、IgE 受体数量、IgE 受体被占据的程度之间的平衡)引起CSU 发病。部分研究认为在CSU 患者血清中抗FcεR Iα 抗体滴度较健康人升高,并且在伴ASST 阳性的CSU 患者中更为明显。

为了进一步明确抗FcεR Iα 抗体在CSU 发病中的作用及和临床的关系,我们检测了CSU 及健康人群中抗FcεR Iα 抗体的表达,结果显示:①CSU 患者组抗FcεR Iα 抗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表明抗FcεR Iα 抗体在CSU 发病中有重要的作用,这和以往的研究相一致。但在ASST 阳性和ASST阴性的CSU 患者中,抗FcεR Iα 抗体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有差异,原因可能为:导致ASST 阳性的原因除了血清中抗FcεR Iα 抗体外还有其他的炎症介质(补体片段、细胞因子、凝血因子等)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因此抗FcεR Iα 抗体与ASST 可无相关性。②抗FcεR Iα 抗体滴度与CSU患者的病程、UAS 评分、风团数目、瘙痒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其结果表明虽然抗FcεR Iα 抗体在CSU 起作用,但其并不是一个对临床症状有很好监测及预测作用的指标,也说明CSU临床症状也许和下游的炎症介质的表达有关。③在2 周内单一抗组胺药(氯雷他定)使用有效者其血清抗FcεR Iα 抗体滴度低于单一抗组胺药治疗无效者,此结果提示抗FcεR Iα 抗体滴度较高的CSU 可能对常规抗组胺药治疗抵抗,需要二线(抗组胺药加倍等)或三线(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的药物进行治疗,此结论仍需更多例数的CSU 病例证实。其原因可能为由自身免疫机制引起的CSU,自身抗体不易清除,而致使抗组胺药物疗效不佳。

目前国际上对自身免疫性荨麻疹(Autoimmune chronic urticaria,ACU)的诊断[6]仍有争议,最新的欧洲变应性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EAACI)制定的荨麻疹分类中已取消了ACU 这一类别,但各种研究均表明自身免疫机制参与了部分CSU 的发病。本研究表明尽管抗FcεR Iα 抗体无法评估或监测CSU 病情,但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可以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在新一版EAACI 制定的荨麻疹诊疗指南中已经提到要进一步研究体外抗FcεR Iα 抗体商业化试剂盒[3],抗FcεR Iα 抗体的临床监测将对CSU 的诊治起到一定的帮助。

[1] Soundararajan S,Kikuchi Y,Joseph K,et al.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pathogenic IgG subclasses in chronic autoimmune urticaria [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5,115:815-821.

[2] Eckman JA,Hamilton RG,Gober LM,et al.Basophil phenotypes in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in relation to disease activity and autoantibodies[J].J Invest Dermatol,2008,128:1956-1963.

[3] Zuberbier T, Aberer W, Asero R, et al. The EAACI/GA(2)LEN/EDF/WAO Guideline for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and management of urticaria: the 2013 revision and update [J].Allergy,2014,69:868-887.

[4] Finlay AY, Khan GK.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xe(DLQI)--a simple practical measure fir routine clinical use[J]. Clin Exp Dermatol,1994,39:210-216.

[5] Horn MP,Pachlopnik JM,Vogel M,et al.Conditional autoimmunity mediated by human natural anti -Fc (epsilon) RIalpha autoantibodies[J].Faseb J,2001,15:2268-2274.

[6] Konstantinou GN, Asero R, Ferrer M, et al. EAACI taskforce position paper: evidence for autoimmune urticaria and proposal for defining diagnostic criteria[J].Allergy,2013,68:27-36.

猜你喜欢

风团组胺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荨麻疹预防效果观察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