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三嗪首次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探析
2015-03-08朱好春
朱好春
拉莫三嗪首次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探析
朱好春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首次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小儿癫痫患儿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50例, 对照组患儿接受丙戊酸钠治疗, 实验组患儿接受拉莫三嗪治疗, 回顾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 拉莫三嗪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小儿癫痫临床治疗药物,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拉莫三嗪;首次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
拉莫三嗪[LTG, 批准文号 H20110023,50 mg*30片, 葛兰素史克(英国)]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抗癫痫药物, 属于封闭电压应用依从性钠离子高通道阻滞剂的一种, 这类药物能够对神经元病理性谷氨酸递质释放过程产生抑制作用,进而达到抗癫痫(EP)的效果, 因此, 该药物的抗癫痫作用较为广泛, 适用于多种癫痫疾病的临床治疗。同时, 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疾病, 具有较低的副作用发生率, 且有助于保护患儿的认识功能, 因而可作为临床首选的小儿癫痫治疗药物。本次医学研究就对拉莫三嗪首次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癫痫患儿为观察对象, 男54例, 女46例, 年龄2~11岁, 平均年龄(6.4±3.2)岁, 患儿病程2~9年, 平均病程(5.4±3.3)年。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5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丙戊酸钠治疗, 初始剂量为20 mg/(kg·d), 治疗5 d后, 若癫痫症状未见发作, 则继续维持该剂量, 若患儿癫痫症状仍有发作, 则每天增加5~10 mg/kg的剂量, 达到治疗效果后将剂量维持在30 mg/(kg·d)左右。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拉莫三嗪治疗, 初始剂量为12.5 mg/d, 每晚给药1次, 连续治疗3周后, 依据患儿的症状及发作频率,对其剂量进行适当调整, 并控制在75~150 mg[1]。
1.3 纳入标准 ①无其他器质性疾病;②有癫痫病史但未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或是首次确诊为癫痫;③年龄在12岁以下;④所有观察对象均经脑电图和临床症状检查, 确诊为小儿癫痫, 且符合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小儿癫痫临床诊断标准。
1.4 疗效评定方法 完全治愈:指患儿临床治疗后发作频率降低100%;显效:指患儿临床治疗后发作频率降低75%~99%;有效:指患儿临床治疗后发作频率降低50%~74%;无效:指患儿临床治疗后发作频率降低<50%。总有效率=(完全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同时, 所有观察对象均于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接受肾功能和血尿常规检查, 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不良反应症状类型和发生率[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 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实验组患儿中恶心1例, 占2%, 记忆力衰退1例, 占2%, 皮疹1例, 占2%, 无一例患儿发生头晕现象, 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0);对照组患儿中恶心1例, 占2%,记忆力衰退3例, 占6%, 头晕1例, 占2%, 皮疹2例, 占4%,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50)。两组观察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拉莫三嗪(LTG) 属于苯三嗪衍生物的一种, 其化学性质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各类型 AEDs均存在一定差异。然而,其作用机制却近似于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3]。首先, 拉莫三嗪能够对电压依赖性Ⅱa 型 Na通道产生抑制作用, 进而避免异常放电现象的发生以及提高细胞膜稳定性。其次, 拉莫三嗪能够增强突触前膜的稳定性, 进而对兴奋性神经递质, 特别是谷氨酸的释放过程产生阻止作用。最后, 拉莫三嗪能够控制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4]。拉莫三嗪能够在上述各种生物特征的作用下, 起到多种类型癫病发作的控制作用。不同类型小儿癫痫患儿常规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在65%~80%, 但是约有25%~35%的小儿癫痫患儿治疗效果仍然有限, 且治疗后副作用发生率较高, 症状控制效果较差, 特别是难治性小儿癫痫患儿, 因而其临床应用价值有限。由此可见, 药物治疗仍然是临床首选的小儿癫痫治疗方法。拉莫三嗪的出现和广泛应用, 大大提高了小儿癫痫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药理学特征较为理想, 患儿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较低[5]。
综上所述, 拉莫三嗪首次治疗小儿癫痫, 有助于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提高以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 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1]林朝阳, 周宝琴, 苏伟, 等.拉莫三嗪治疗小儿失神癫痫的疗效.吉林医学,2014,35(10):2155-2156.
[2]高志杰, 郝庆英.拉莫三嗪治疗小儿癫痫疗效观察.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6):425-426.
[3]吴秀双.拉莫三嗪治疗小儿癫痫56 例临床观察.医学信息,2010,23(2):120-121.
[4]曾向东.抗癫痫药物作用机制及儿科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儿科药学杂志,2012,18(3):971-972.
[5]吴秀双.拉莫三嗪治疗小儿癫痫56例临床观察.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1(2):650-65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102
2014-11-12]
458000 鹤煤总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