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中东的国家利益解读
2015-03-07彭玲
彭 玲
(西安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俄罗斯在中东的国家利益解读
彭 玲
(西安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大国外交博弈再次聚焦中东。对当前俄罗斯而言,维护自身在近邻中东的利益显得更为迫切。俄与中东一直保持着传统上的人文联系和经贸往来,苏联解体后,俄周边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使得中东成为俄保障北高加索领土安全,维系完整地缘政治空间,控制世界油气资源运输及保护三海海洋利益等一系列关系俄罗斯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战略区域。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决定了俄罗斯中东外交政策。
俄罗斯;中东;利益;外交
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依据和立足点,“是国际政治中发挥作用最持久、影响力最大的因素,是国家对外行为最基本动因。”[1]作为紧邻中东的北方强国,俄罗斯在中东有着切身利益和难以割舍的传统联系。从瓦良格商贸之路,到历代沙皇谋取南方出海口的南进战略,再到冷战时期美苏争霸,中东在俄罗斯外交史上居有重要地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一度淡出中东地区,但随着世界格局和俄罗斯周边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及其民族意识的兴起,俄罗斯在普京执政时期对中东的战略利益需求表现得更为迫切,并增添了新的内容。俄罗斯在中东的基本利益涉及国家地缘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人文领域的利益,分析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有利于客观认识当前俄罗斯中东外交政策及其特点。
一、中东是俄罗斯维护其国家地缘安全利益的重要地区
中东是一个兼具地理和国际政治意义的概念。广义上所指的中东范围与俄罗斯媒体和学界中所称的“近中东”(Ближний и Средний Восток)大致相同,包括“近东”(Ближний Восток):非洲北部,地中海东部至波斯湾大片区域以及亚洲西部地区和“中东”(Средний Восток)的伊朗。除此之外,俄罗斯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列入了“中东”(Средний Восток)。而西方国家将南高加索的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纳入中东的提法并未被俄罗斯所接纳。文中的中东指代俄罗斯“近中东”所指区域,是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咽喉。从俄罗斯人对该地区的称谓“近中东”足以见该地区与俄罗斯相距之近,相关之切。
当前俄罗斯在中东主要地缘安全利益需求表现为:保证高加索地区边界安全,抑制国际恐怖主义势力侵入。随着华约和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周边地缘战略安全地带急速缩小,使得俄罗斯极力保存苏联遗留下来的边境线和边界安全都面临着极大挑战。尤其是俄罗斯南部伊斯兰教民族聚集地区,民族分离主义倾向严重。境内民族分离主义的盛行为外部势力干涉提供了契机。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尤其是阿富汗恐怖主义势力公开为车臣分离主义和恐怖活动提供支持。车臣武装分裂活动执意挑战俄罗斯保持国家领土完整这一底线,并为达此目的不断制造恐怖活动,对俄罗斯社会公共安全构成了巨大隐患。据俄罗斯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登记在册的恐怖案件就达779起。[2]与此同时,被俄罗斯视为“后院”的中亚也遭到国际恐怖势力的轮番袭击,并出现与俄罗斯境内恐怖主义活动相呼应之势。有学者认为,俄罗斯位于中亚─阿富汗─车臣这条恐怖主义猖獗的弧形地带之内,在恐怖主义的冲击之下,伊斯兰极端原教旨主义思想会极大膨胀,俄罗斯有可能再次面临解体的威胁[3]。
“9·11”事件之后,俄罗斯及时将车臣问题纳入国际反恐合作战略轨道,并将“保持周边地缘政治的稳定与安全,发展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里应外合切断俄罗斯境内武装分子与中东恐怖活动策源地的联系”[4]作为中东外交的主要任务之一。一方面,俄罗斯积极寻求与中东伊斯兰教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在反恐问题上达成合作。2003年9月俄罗斯特邀沙特亲王访问莫斯科,破解了2001年以来因石油市场和车臣问题两国关系一度紧张的局面。同年,在沙特、伊朗和叙利亚等国的支持下,俄加入了伊斯兰会议组织观察员国。同时,沙特根据俄罗斯的意愿加强了对本土恐怖主义组织活动的监控。2013年11月俄防长外长齐访埃及,在恢复两国政府经贸关系的基础上,决定举行一系列打击恐怖主义和海盗的联合军演。可见,联合反恐成为近十年来俄罗斯中东外交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俄罗斯积极参加国际反恐行动。从俄罗斯直接参与美国主导的阿富汗国际反恐行动就可见一斑,其主要目的,一是铲除威胁俄罗斯和中亚安全的塔利班恐怖主义根源;二是力图在阿富汗建立亲俄政权,为联手防恐,修复俄罗斯传统地缘政治空间打下基础。
二、中东是俄罗斯构建完整地缘政治空间的关键
地缘空间是国际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体现国家利益和国家权力的主要舞台[5]。苏联解体后,可供俄罗斯与欧美抗衡的地缘空间不断萎缩,在世界战略格局中处于边打边退的态势。美国为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利用苏东解体的有利时机,不仅迅速将东欧国家纳入北约,紧接着在后苏联空间着手培养“新型民主国家”,建立亲西方政权。自2003年以来,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坦相继爆发“颜色革命”,继而俄格冲突,2014年乌克兰危机,其幕后都有西方国家着手的痕迹。这预示着俄罗斯周边地缘政治格局在近几年甚至几十年内将处于动荡之中。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俄罗斯最大的战略压力依旧来自于西方势力支持外高加索地区阿塞拜疆、乌克兰所形成的战略对抗,这是俄罗斯当前迫切需要改变的战略局面。
美国的挑战和欧盟在“东方伙伴关系计划”下的不断东扩,严重挤压俄罗斯在东南欧及独联体的战略空间,使俄罗斯与欧美博弈的争夺点逐步向俄罗斯本土靠近,俄罗斯再次面临国家身份归属的选择。在此国际背景下,俄罗斯在外交上启动了欧亚策略。2011年提出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亚美尼亚等前苏联国家建立欧亚联盟的构想,2014年10月普京签署了欧亚经济联盟条约。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俄罗斯欧亚联盟构想意图在欧亚大陆上建立一体化的超国家联合体,以作为当代多极化世界中的一极,带动俄罗斯与其它独联体国家重新崛起。因此,稳定外高加索局势,与中亚携手推动欧亚经济共同体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发展是俄罗斯欧亚联盟战略中的重要突破口。
中东各国虽无能力主导国际关系发展,但中东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与外高加索和中亚紧邻,是欧洲通往亚洲的关键,是俄罗斯实现以上目标绕不过去的地区。占领中东,对于美国不仅意味着可以将俄罗斯从前苏联地缘政治势力范围挤压出去,同时能够打破俄罗斯控制里海和中亚能源的优势局面。为此,美国不遗余力采取种种手段推进中东“民主进程”:武力干涉利比亚、伊拉克,发难伊朗核问题之后,美国又触动了“中东和平最敏感的神经”叙利亚。如果俄罗斯失去叙利亚这块儿阵地,就标志着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用以对抗美国的战略盟友伊朗将被完全孤立,直至被“民主化”。由此,俄罗斯的中东战略空间可能完全消失,俄罗斯建立欧亚联盟的外交战略难度增大,并失去与伊斯兰世界保持友好关系的中介。中东地缘空间的丧失使俄罗斯还将会因车臣问题再次面临西方国家的责难,甚至干涉。中东成为当前俄美利益相争不可回避的战场。为此,普京上台后将维护包括中东在内的俄罗斯地缘政治空间的完整性作为俄罗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外交战略目标。正如俄罗斯学者所言,近年来的中东伊斯兰教地区已然成为俄罗斯南部地区地缘政治状况稳定和对外政策制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6]。
三、俄罗斯在中东存有重要经济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加入世界经贸体系,获取海外市场的经济利益在俄罗斯外交政策中日渐拥有重要地位。2000年“俄罗斯外交构想”提到,“俄罗斯的首要任务是在对于我们利益来说重要的地区恢复和巩固自己的地位,首先是经济地位。”[7]俄罗斯虽无力恢复苏联时期在中东的政治经济影响,但在中东依旧存在着重要经济利益。
冷战时期中东就是苏联商品主要需求地区之一。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曾一度淡出中东。自1997年普里马科夫出任外长后,俄对中东利益的诉求逐步向其外交的核心范围回归。在普京政府经济外交策略的主旨下,俄罗斯开始加大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投入,发展与中东国家经贸关系,俄罗斯中东贸易总额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从表1可见,1995年俄与中东主要进出口合作伙伴土耳其、阿联酋、以色列、埃及、伊朗和叙利亚的贸易总额约为41亿美金,到2008年普京连任期满时已上升至452亿美金,是1995年的十倍多。在进出口对比关系上看,俄罗斯出口中东贸易额远高于进口。俄罗斯出口中东商品的90%为军工产品、钢铁、食品、木材、机械设备,从中东进口商品多为食品、石化产品和纺织品[8]。
表1 1995-2013年俄罗斯对中东贸易额[9] (单位:百万美金)(按当时价格)
1995─2013年俄罗斯对中东国家贸易统计数据显示,土耳其是俄罗斯在中东的最大贸易伙伴。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虽然与土耳其在地缘战略上具有较强的冲突和竞争,但两国双边贸易关系却体现出合作的特性。普京执政时期,俄土双边贸易增长较快,与2000年相比,2008年俄罗斯从土耳其进口贸易额增长了16倍,出口贸易额增长了8倍。俄罗斯对土耳其的生活消费品有较大需求,土耳其则是俄罗斯天然气的主要进口国家之一。伊朗和叙利亚作为俄罗斯用以制衡土耳其的砝码和与西方斡旋的王牌,发展与伊叙经贸、军事技术合作,被俄罗斯视为对未来的战略投资而备受重视。1995年至2013年俄罗斯与伊朗贸易额从2.76亿美元上升至16.02亿美元,增长了近5倍。俄叙关系在2005年巴沙尔· 阿萨德访问莫斯科后突飞猛进。2008年俄出口叙利亚的商品贸易额较2000年增长了20倍,是同年度俄罗斯与其它中东国家贸易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从俄罗斯与中东贸易种类上看,能源与军备技术合作表现突出。
以伊朗为例,苏联解体后,俄伊建立了友好国家关系。俄罗斯与伊朗经贸合作领域以能源、军火贸易和交通运输为主。在能源合作领域,1995年俄罗斯与伊朗签订了造价8-10亿美元的布什尔核反应堆建设协议。布什尔方案为俄罗斯不仅带来了直观的巨额经济利润,还潜在地为300余参建的俄罗斯企业提供和创造了上万个工作岗位及其它的潜在经济收益。之后,两国相继就建设布什尔1号、2号核电站达成合作意向。俄伊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不仅为俄罗斯带来了经济利益,也为其开辟世界核能市场奠定了基础。2008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访俄,两国就和平利用核能签署协议。同年,利比亚、叙利亚也提出与俄在核能领域合作的意愿。在当时,这意味着俄罗斯将有机会在为中东合作伙伴提供核燃料及人员技术支持的过程中再捞得一桶金。
俄罗斯作为传统上的军事技术输出国家,在普京执政后,发挥其军事技术优势,不仅为俄罗斯经济创收带来红利,而且将这个优势作为重要的外交手段,以保持在各地的政治军事影响。正如一些媒体所言,世界武器市场就是政治市场,尤其是在阿拉伯世界[10]。据统计,中东武器需求量每年可高达500亿美金。伊朗、埃及、利比亚和叙利亚一直以来是俄罗斯军火大买家。以叙利亚为例, 2005年两国元首互访,俄叙关系达到一个新的顶点。俄罗斯削减了叙利亚73%的债务,双方除了签订经贸和文化领域合作的六项协议外,还签订了新军事技术订单。同年,两国军火贸易突破了苏联解体以来的记录。2006年俄总司令尤里·巴鲁耶夫斯基访叙期间,在大马士革又签订了为叙利亚供应射手(Стрелец),铠甲-C1(Панциры-С1)以及山毛榉-M2(Бук-М2),通古斯(Тунгуска)近程防空导弹的合同[11]。俄罗斯与伊朗、叙利亚等中东国家军事装备与技术合作的发展不仅仅满足了双方经济利益需求,并进一步加强了相互间的联系和依赖性。为叙利亚提供俄罗斯现代化武器装备,代表着俄罗斯对当前叙利亚政权的支持,而大马士革可成为俄罗斯通往地中海的窗口,在巴勒斯坦、黎巴嫩南部发挥更大作用[12]。从而逐步实现俄罗斯在阿拉伯世界中寻找自己应有地位的初衷。可见,俄罗斯与穆斯林国家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如同苏联时期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政治因素。
但是,西方国家在中东推进的“民主进程”使俄罗斯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美国单方面武力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使俄罗斯失去了在伊拉克的既得利益,包括开采石油的特权和已签订的400亿美元合同,连同伊欠俄罗斯90亿美金的债务也化为乌有。在利比亚,又有30亿美金的军售合同付之一炬。自2010年叙利亚局势紧张以来,俄叙双边贸易额大幅下滑,从2010年的11.5亿美金,到2013年时已降至3.38亿美金。据俄预计,2015年俄罗斯军火贸易在中东市场所占份额将由2011年前的8.4%下降至3.45%[13]。这不仅严重危害俄罗斯国家经济利益,并连带俄罗斯在中东政治利益受损。
四、中东是俄罗斯控制世界能源运输,争取海洋利益的支点
中东是俄罗斯掌控世界能源及其运输的关键地区,也是俄罗斯维护黑海、里海及地中海海洋利益的支点。自20世纪石油作为主要战略能源以来,主要发达工业国家对石油需求量与日俱增。据IEA预测,2025年美国油气进口比重将由目前的55%升至70%,欧盟15个成员国天然气缺口将相当于2.31亿吨石油。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上升53%,这个增长量的三分之二都将由发展中国家提供[14]。石油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必将依旧是发达工业国家能源安全与国际关系的结点。
从石油资源分布来看,中东地区是目前世界最主要的石油资源富集区,占世界探明可采储藏量的68%。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就曾指出,“谁控制了中东石油,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15]显然,美国在伊拉克等国家发动的“破坏性建设”是无利而不往。美国对中东石油生产国的军事打击,不仅使俄罗斯在这些国家的既得利益犹如镜中月水中花,无法落到实处。同时,这些国家为战后重建筹措资金而大量出口原油,必将致使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对依靠石油等能源资源出口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俄罗斯不啻是灾难性的打击。
从地理位置角度衡量,中东介于三海和中亚地区之间,不仅是贯通东西、南来北往的商贸通道,并与三海和外高加索构成了欧洲国家获取世界大部分能源的过境地区。以里海为例,苏联解体后,在里海沿岸形成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和阿塞拜疆五个国家。由于里海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重要的战略位置,以及新独立国家摆脱俄罗斯控制,融入世界经济的意愿极大地吸引美国对里海的关注。美国意图掌控里海能源资源的开发和运输,加强美国在此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抑制俄罗斯和伊朗在此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在能源外交策略上,美国极力主张铺设绕过俄罗斯领土的油气管道,将里海油气资源直接运往欧美。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线,巴库-苏普萨和敖德萨-格但斯克等线路的运营对俄罗斯能源管线垄断已然构成了极大挑战。因为“能源运输不只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控制能源过境就可以保证地缘政治方面的优势。”[16]如失去里海,俄罗斯很可能面临丧失对中亚和外高加索的影响,其地缘政治空间边界将再向北退却。
与里海相比,在黑海除了掌控海底能源管线这一关键,维系黑海军事存在的意义对俄罗斯更为重要。不久前北约舰队在黑海的出现对俄罗斯来说犹如芒刺在背,不仅削弱了俄罗斯在黑海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同时加重了外高加索地区与俄的对抗。为了维护俄罗斯在黑海及外高加索的地缘政治利益,普京政府在俄格冲突和克里米亚问题上甚至不惜诉诸武力与西方国家针锋相对。如此一来,保持里海、黑海沿岸地区稳定,建立与里海黑海周边国家盟国关系,至少友好关系对俄罗斯来说非常重要。在2013年2月通过的新外交政策构想中,俄罗斯再次重申 “遵守黑海经济合作组织章程原则及其目的,在集体决定的基础上强化里海五国合作机制,以建立俄罗斯全方位与黑海、里海地区伙伴的互动。”[17]毫无疑问,同时毗邻里海和黑海的中东承载着俄罗斯在本地区更多的战略利益。除此以外,从黑海经由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到地中海是俄罗斯商品进出口到北非、南欧的重要海上运输通道,亦是黑海舰队出入地中海的门户,俄罗斯必须保障这个航道随时向俄罗斯商船和黑海舰队开放。而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军事基地的存在可为俄罗斯商船、海军舰队提供必要补给。因此,地中海东岸对俄罗斯意义非同一般。
综合以上因素考虑,俄罗斯加强与中东地区的联系,稳固中东地缘政治空间,不仅可以加固自身在中东石油生产国与西方消费国之间的纽带作用,又可以保留俄罗斯在该地区的海外军事基地,为俄积极参与黑海、里海地区问题的解决,反对外来势力进入增加发言权。中东之于美国亦是巩固其在地中海、黑海和中亚影响力的桥头堡[18]。因此,不论作为世界重要的石油出产区,油气管道运输枢纽,还是俄美争夺三海利益相制衡的支点,中东都具有国际战略意义。今天的中东已然成为世界新体系下各种力量博弈的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参数[19]。
五、俄罗斯与中东有着密切的人文关联
俄罗斯经过几百年的扩张成为地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其东西结合部的地理位置为与中东之间地缘性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早期商贸往来的开放性、合作性,成为俄罗斯与中东之间社会政治文化交往的先导。而伴随着商贸之路的开辟,东正教的传播充当了后来俄罗斯与中东建立广泛联系的重要媒介。据史料记载,截止至1853年仅在叙利亚信仰东正教的民众就已达2万人之多。1889年俄国皇家东正教巴勒斯坦协会成立[20]。该协会集宗教、经济和文化教育功能为一身,在其不断发展和壮大过程中为俄罗斯文化在中东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东正教为鲜明特色的俄罗斯文化在中东地区的广泛传播,使中东地区民众在理性和情感上产生对俄罗斯文化的认同。“集体认同的产生建构了朋友与敌人的关系,从而决定了国家的利益认同”。[21]俄罗斯文化在中东地区的被认同度及广泛性,对俄罗斯与中东地区国家间的外交合作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亦成为俄罗斯在中东事务解决中凸显其不可或缺性的一张王牌。针对近年来俄罗斯周边伊斯兰教国家俄侨生存环境恶化的现状,普京政府开始重视包括保护境外俄族人生存在内的软实力的发展和应用。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因“境外同胞是俄罗斯与伙伴国家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桥梁,俄罗斯的企业家只有与同胞建立密切的相互协作才能取得成功”[22]这个目的。俄罗斯更着意于稳固和扩大俄罗斯文化价值观在周边战略范围内的存在,取得这些国家对俄罗斯文化的认同,为其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发展战略在外交上提供合法服务。因此,不论从历史还是现实角度出发,俄罗斯和中东之间的人文联系及其发展与俄罗斯国家战略利益密切相关。
但是历史赋予俄罗斯与中东人文关联的交互性所形成的双向文化认同存有差异。俄罗斯伊斯兰教的存在形成于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的对外扩张。在此过程中,愈来愈多的异域伊斯兰教穆斯林成为俄罗斯帝国的臣民。目前, 伊斯兰教在俄罗斯已发展成为仅次于东正教的第二大宗教,穆斯林人数已占俄罗斯总人口的20%,主要分布在鞑靼斯坦等几个共和国主体及北高加索地区。作为伊斯兰教发源地和世界穆斯林朝觐圣地麦加所在地的中东,对稳定俄罗斯穆斯林情绪和俄罗斯当前打造欧亚经济联盟的盟友中亚国家都具有的重要影响力。而俄罗斯车臣民族分离问题因宗教因素掺杂其中,常常成为一些中东国家指责俄罗斯的口实。俄罗斯北高加索和中亚亦是中东伊斯兰极端宗教主义意欲扩张的指向地区。所以,在宗教极端主义、民族主义、恐怖主义盛行和当前俄罗斯周边地缘政治格局交集之下,俄罗斯中东之间具有差异性的双向文化认同都直接关系到俄罗斯国家的根本利益,使俄罗斯中东外交在拥有有利条件的同时,又面临严峻挑战。
总体说来,俄罗斯在经历了历史的跌宕起伏后,意欲突破重重障碍,找回在中东曾经拥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战略利益和影响,重拾昔日独一无二的大国形象和国际地位。而地缘政治环境的改变附加于中东更多作用,使之上升成为俄罗斯捍卫国家边界安全、反恐和维护中亚等传统地缘政治空间等一系列直接触动俄罗斯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地区。对俄罗斯外交而言,中东将是更多麻烦的根源[23]。俄罗斯中东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原则的基础上面临着新的考验。
[1] 宋新宁,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09.
[2] “俄特种部门今年在北高加索歼灭301名武装分子”[OL].中国新闻网,2010-10-12.
[3] 冯绍雷,相蓝欣.“转型中的俄罗斯对外战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40.
[4] Патрушев Н.П.Борьба с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м терроризмом:необходимо объединить усилия//Политика. 2000г. №43.[5] 顾志红.“真相与事实 俄罗斯地缘政治与外交”[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1.
[6] Кавказский регион:пути стабилизации, доклады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научной конфереции[M]. отв.ред. Волков Ю.Г. Ростов-на-Дону:изд.РГУ, 2004г. с.23[7] 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EB/OL].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ий вестник, 2000.№8. с.10
[8] UN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EB/OL]URL:http://comtrade.un.org/db/
[9] Российский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 2011г.2014г.http://www.gks.ru/bgd/regl/b11_13/IssWWW.exe/Stg/d6/25-06.htm
[10] Степанов В. Панцирь для арабского неба[N] //Газета.18.02.07. http//www.gzt.ru/business/2007/02/18/220007/html.[11] Малашенко Алексей Всеволодович Россия и мусульманский мир(рабочие материалы)[M]. М.:МЦК, 2008г.№3. c.18.[12] Владислав Мальцев.Москва готовится вернуться на Ближний Восток[J/OL]. http://www.polit.ru/article/2006/07/27/G8_livan/
[13] 安德烈·吉斯良科夫.“俄军售现状:收入增长但市场萎缩”[OL].http://tsrus.cn/articles/2012/12/27/19919.html.
[14] Южный Кавказ:тенденции и проблемы развития(1992-2008 годы)[M].отв.ред. В.А.Гусейнов,М.:изд.Красная звезда, 2008г. с.55.
[15] 余胜海.“能源战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1.
[16] 顾正红.“事实与真相 俄罗斯地缘政治与外交”[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11.
[17] 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Утверждена Президентом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В.Путиным 12 февраля 2013 г. http://www.mid.ru/bdomp/ns-osndoc.nsf.[18] Южный Кавказ:тенденции и проблемы развития(1992-2008 годы)[M].отв.ред. В.А.Гусейнов, М., 2008г. с.35.[19] Малашенко А.В., Россия и мусульманский мир(рабочие материалы)[M].М.:МЦК, 2008г.№3. c.15.[20] Савушкин В.А. К истории 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го Православного Палестин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J].Богословские труды, 1999г.№35.[21] 孙德刚.“多元平衡与”准联盟“理论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106.
[22] Павел Кожин,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процесс в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События и документы, / 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А. Д. Богатурова. М., Аспект Пресс, 2011. 549 с.[23] И.С.伊万诺夫等.俄罗斯与大中东[R].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2013(09):18.
(责任编辑:司国安)
Interpretation of Russian National Interests in the Middle East
PENG Li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China)
With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pattern, the game of super powers′ diplomacy once again focuses on the Middle East. Currently it is urgent for Russia to safeguard his own interests in his near neighbor, the Middle East. Russia and the Middle East have maintaine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rade exchanges since ancient time.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changes in the geopolitical situation surrounding Russia made the Middle East essential for Russian to defend the territorial security of North Caucasus, to maintain an integrated geopolitical space, to control world oil and gas resources as well as protect the maritime interests. Therefore, Russia′s interests in the Middle East determine Russia′s foreign policy in the area.
Russia; the Middle East; interests; diplomacy
10.15896/j.xjtuskxb.201505010
2015-03-3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SK08143075)
彭玲(1973- ),女,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世界史博士。
D812
A
1008-245X(2015)05-00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