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观察

2015-03-07张艳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洛韦病毒感染先天性

张艳芳

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观察

张艳芳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应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黄疸消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效果;新生儿;更昔洛韦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人类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宫内感染,主要是由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造成的,主要发病人群为小儿和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或者小儿后,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其中枢神经系统。存活患儿中,感染发病率为1%,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大部分存活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临床治疗过程中,抗病毒治疗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十分重要[1]。本院对30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5 d~12个月,平均年龄(4.37±2.30)个月;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0 d~14个月,平均年龄(4.82±2.51)个月。包括过期产儿、早产儿和足月儿,患儿体重范围主要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4000 g,2500~4000 g,或者<2500 g。两组患儿的体重、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并根据患儿具体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如蓝光照射治疗、丙种球蛋白治疗和茵栀黄退黄治疗等。如患儿进行头颅CT检查后发现异常,或患儿的正常对象比较行为神经评分(NBNA)较低,可应用婴儿按摩、高压氧和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等康复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应用剂量为10 mg/(kg·d),用药时间为1周;观察组应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诱导期可注射2次/d,应用剂量为7.5 mg/(kg·次),经过2周的应用后,可注射3次/周,应用药物剂量改为10 mg/(kg·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经过治疗,完全改善患儿肝功能,检查患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DNA或者尿液转阴;好转:患儿经过治疗黄疸和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总胆红素(Tbil)降低范围较大,>50%,检查患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DNA或者尿液为阳性,拷贝数降低较少,≤10 ml;无效:治疗后,患儿总胆红素降低程度≤50%,无明显上升等变化,检查患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DNA或者尿液为阳性,拷贝数数值较高,>10 ml。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效效果和黄疸消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n(%),%]

2.2 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30例患儿中,发生不良反应者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30例患儿中,发生不良反应者5例(其中3例腹泻,2例厌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临床医学中一项比较常见的宫内感染,根据我国统计调查发现,发病率比较高。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疾病类型进行划分,可以不同的感染时间为依据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先天性、围生期和获得性。临床表现主要为紫癜、视网膜脉络膜炎、病理性黄疸、皮肤瘀斑、脑室周围钙化、肝脾大、小头畸形、间质性肺炎等,均属于症状性感染[3]。更昔洛韦是一种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具有广谱抗疱疹病毒活性,可选择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从而实现对巨细胞病毒感染DNA合成的抑制,还可直接渗入病毒DNA,以减缓其延伸,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治疗过程中,积极有效的实现对病毒复制的控制是关键环节。更昔洛韦是人体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中的一种有效药物,传统抗病毒药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患儿服用后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限制性[4]。本组资料中,30例观察组患儿应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黄疸消退率为8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3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70.0%,黄疸消退率为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具有较好效果。

综上所述,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王冰.更昔洛韦对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早产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21(5):306.

[2]李娟.更昔洛韦治疗婴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后评估指标的探讨.天津医药,2014(9):940.

[3]高美哲.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14,54(6):106.

[4]尚丽娜.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肝损害疗效观察.宁夏医学杂志,2014,36(8):7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3.072

2014-10-30]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猜你喜欢

洛韦病毒感染先天性
STANDING WITH CHINA AND THE CPC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龙胆泻肝丸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