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肠癌标本获取的淋巴结数对病理分期的影响

2015-03-07范永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直肠癌标本淋巴结

范永旗

直肠癌标本获取的淋巴结数对病理分期的影响

范永旗

目的分析直肠癌标本获取的淋巴结数对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直肠癌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在肉眼观察下获取淋巴结,观察组通过脂肪清除术获取淋巴结,对两组患者病理分期情况展开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检出数、转移数、淋巴结直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T1分期外,观察组各病理分期的淋巴结转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行全系膜切除手术之后采用不同获取方法获取的淋巴结数量有较大差异,直肠癌系膜淋巴结转移和分期密切相关,且与淋巴结获取数量有关。

直肠癌;淋巴结数;病理分期

直肠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对治疗与预后有直接影响,对直肠癌标本获取的淋巴结进行详细检查不仅是掌握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必要工作,同时对肿瘤分期、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及预后等均有重要意义[1]。目前淋巴结常用检出方法为肉眼与触摸法,而该方法对淋巴结检查的准确性仍未达成统一意见[2]。为探讨直肠癌标本获取淋巴结方法对病理分期的影响,作者对采用常规法获取淋巴结患者与采用脂肪清除术获取淋巴结患者病理分期结果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4例,其中男42例,女32例,年龄38~83岁,平均年龄(57.6±9.6)岁;患者体质量指数为19.2~25.8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6±1.3)kg/m2。所有患者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肠系膜下血管离断面比左结肠支水平高。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展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以常规方法获取淋巴结:常规处理直肠癌标本,切开肠管后利用大头针加以固定,以10%的甲醛溶液浸泡过夜后观察淋巴结,描述其概况。观察组先将标本利用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固定时间为1 d,之后在30%乙醇溶液中浸泡,时间为1 d,取出后于50%乙醚中浸泡1 d。对标本进行预处理,待标本中脂肪变性溶解后取出标本并记录淋巴结数量。将两组获取的淋巴结送至病理检验。对淋巴结进行石蜡包埋,之后切片并展开HE染色,展开病理学检查,按照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判断病理分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淋巴结检出数、淋巴结大小及转移情况比较 对照组37例患者检出淋巴结538枚,平均1例患者检出淋巴结14.5枚;淋巴结直径为3.5~12.4 mm,平均直径(7.6±1.6)mm。共发现淋巴结转移数量为62枚,平均1例患者有1.7枚淋巴结转移。观察组37例患者检出淋巴结986枚,平均1例患者检出淋巴结26.6枚;淋巴结直径为0.9~12.9 mm,平均直径(3.3±3.2)mm。共发现淋巴结转移数量为125枚,平均1例患者有3.4枚淋巴结转移。两组患者淋巴结检出数、转移数、淋巴结直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病理分期及各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T1分期外,观察组各病理分期的淋巴结转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理分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目前直肠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与放疗联合手术治疗模式已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进行手术后,从直肠癌标本中获取的淋巴结可对患者具体的病症予以清晰呈现。直肠癌病理分期的基础是淋巴结常规检查,具体方法是经肉眼观察淋巴结并用双手触摸,从而对淋巴结数量及有无转移等加以判断,为患者疾病分期提供依据。然而部分直肠癌患者的小淋巴结应用常规方法检测时很容易发生遗漏问题[3],故而直肠癌标本的常规检查方法在病理分期的准确性上还存在一定不足。

脂肪清除技术是利用化学试剂清除系膜脂肪或使之变性,促使淋巴结清晰呈现出来,从而确保更多的淋巴结被检测出来,可为精准病理分期提供有力参考[4]。本次研究通过对74例直肠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后,对直肠癌标本进行检查时,对照组以肉眼观察及触摸法获取淋巴结数量,而观察组则是利用脂肪清除术获取淋巴结数,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淋巴结检出数、转移数、淋巴结直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T1分期外,观察组各病理分期的淋巴结转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这一结果中可以看出,相较于常规淋巴结获取方法,脂肪清除术可获得更多数量的淋巴结,且淋巴结检查更为彻底,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明显增高,在临床中应用时可有效防止淋巴结遗漏等现象发生。通过本次研究,作者发现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关联密切,在肿瘤浸润深度不断增加下,肿瘤淋巴结转移数量不断增多。两组患者肿瘤浸润深度以T3期最多,与T2期相比,T3期淋巴结转移数量明显增多。另外,因为脂肪清除技术可将患者直肠癌标本中几乎所有的淋巴结成功检出,因此其所得的病理分期可对患者客观状态予以有效表示。然而由于脂肪清除技术的开展费力费时,且需防护设备以保障检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目前应先为直肠癌标本展开常规检查,在需要时再利用脂肪清除技术对所遗漏淋巴结展开检查,从而提高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直肠癌患者行全系膜切除手术之后采用不同获取方法获取的淋巴结数量有较大差异,直肠癌系膜淋巴结转移和分期密切相关,且与淋巴结获取数量有关。

[1]王亚宁,时高峰,王琦,等.双源CT低千伏扫描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广东医学,2014,35(5):740-742.

[2]赵猛,高通,兰小鹏.肿瘤标志物判别模型鉴别非小细胞肺癌与结直肠癌的研究.实用医学杂志,2014,30(7):1109-1111.

[3]刘战丛,宁志远,王金柱,等.高渗盐水对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中国全科医学,2014,17(6):663-665.

[4]黄彪,王琦三.结直肠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状况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4,17(6):656-65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3.016

2014-10-29]

455133 安钢集团永通球墨铸铁管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病理科

猜你喜欢

直肠癌标本淋巴结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