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用真菌之概念*

2015-03-07贾身茂袁瑞奇孔维丽孔维威张玉亭祝秀花韩玉娥康源春

中国食用菌 2015年1期
关键词:药用制剂真菌

贾身茂,袁瑞奇,孔维丽,孔维威,张玉亭,祝秀花,韩玉娥,康源春**

(1.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学术争鸣〉

药用真菌之概念*

贾身茂1,袁瑞奇2,孔维丽2,孔维威2,张玉亭2,祝秀花2,韩玉娥2,康源春2**

(1.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随着药用真菌科学研究与应用的进展,在我国真菌学领域,除传统真菌药物外,目前已经出现了“药用真菌”、“药用菌”、“药用(蘑)菇”、“药用蕈菌”等新的概念。梳理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定义,对规范真菌科学名词术语,应用真菌学的发展,拓展药用真菌的开发领域,积极探索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十分必要。据查阅文献及有关法典,能直接入“药”或制造“药”原料的真菌,包括大型真菌和小型真菌约22种(不包括产生青霉素的青霉菌等抗生菌),与文献记述的630多种药用真菌相比,把“药用真菌”转为“药”仍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因此提出对药用真菌和药用菌的定义要按照法律、药典与实际进行修订的建议。

传统真菌药物;药用真菌;药用菌;药用蕈菌;药用(蘑)菇;规范化

杨新美教授在其编著的《中国菌物学传承与开拓》一书中曾经指出:“药用真菌的发展是从食用开始的。在先人长期采食过程中,发现并辨别出可食的、有毒的和对疾病有特殊疗效的真菌,经历代医学家验证整理,而成为传统的药物。近代药用真菌的药效,则主要是通过科学地实验,进行药理学研究获得的,并通过实验对药用真菌的作用机理作出科学的解释”[1]。杨先生的这一段话,给我们阐明了传统的真菌药物与现代的药用真菌的药效研究与利用是两个不同的、连续的科学发展阶段。

从 1928年弗莱明 (Fleming Alexander,1881年~1955年)发现青霉素以来,几乎找到2 000种不同的抗生素,而且每年都有新的发现,但是至今在医药实践中,仅仅使用大约80种抗生素[2]。随着药用真菌科学研究与应用的进展,在真菌学领域,除传统真菌药物、近现代真菌抗生素外,目前已报告药用真菌630多种,同时出现了“药用真菌”、“药用菌”、“药用(蘑)菇”、“药用蕈菌”等新的概念和其制品,但据统计直接入药和作为药的原料的也仅约22种,与文献记载的630多种药用真菌相比,把“药用真菌”转化为“药”仍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梳理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定义,对规范真菌科学名词术语,应用真菌学的发展,拓展药用真菌的开发领域,积极探索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十分必要。

作者不揣学识浅陋,初步梳理“药用真菌”等概念运用现状、涵义等,目的是为规范真菌学科术语奠定一些基础。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1 药用真菌

1.1 药用真菌及其种类

“药用真菌”一词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专有术语,在真菌学领域的出现,最早用作书名的是刘波1974编著出版的《中国药用真菌》 (第1版)[3]。该书记述了78种药用真菌,其中大部分属于大型真菌,还有一些属于小型真菌,如红曲Monascus purpureusWent.、粟粒黑粉Ustilago crameriKoern.等。《中国药用真菌》是我国首部介绍药用真菌的专著,对传统真菌药物向现代药用真菌制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出版后很快由日本真菌研究所所长平塚直秀主持下翻译为日文,于1975年~1977年连续刊登在《菌蕈》杂志上。该书1978年第2版药用真菌数目增加至117种[4],再版后,日本东京自然社又请汉药学家堇佳波恒雄和布目慎勇将此书译为日文,并于1982年出版。《中国药用真菌》第3版(1984)药用真菌的数目增加至121种[5]。

杨云鹏、岳德超编著的《中国药用真菌》[6]分总论、各论两部分,简明地阐述了药用真菌的研究现状、分类、生物学特性、菌种的分离培养保藏、培植技术及主要药用真菌的种类用途等,是传统真菌药物迈向现代药用真菌研究的承前启后之作。应建浙、卯晓岚、马启明等编著出版的《中国药用真菌图鉴》[7]记述了272种药用真菌,其中大部分为大型真菌,也有少量的小型真菌,如红曲Monascus purpureusWent.。1997年应建浙在《中国药用真菌学》[8]一书中列出了311种含有较高药用价值的药用真菌,其中大部分为大型真菌,以及玉米黑穗菌Ustilago maydis等小型真菌。2008年戴玉成、杨祝良撰写的《中国药用真菌名录及部分名称的修订》[9]一文记载了473种药用真菌,其中大部分是大型真菌,还包括小型真菌,如紫红曲Monascus purpureusWent.、点青霉Penicllium notahonWestling、啤酒酵母Saccharmyces cerevisiseMeyen等。

戴玉成、杨祝良等在《国际药用菌》杂志上发表撰写的《Species Diversity and Utilization of Medicinal Mushrooms and Fungi in China(Reveiw)》[10]一文,是在查阅国内所有药用真菌文献的基础上,对以前报道进行了考证后,整理出国内共有药用真菌540种,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计10纲、26目、76科、199属,其中担子菌482种,占总数的89%,子囊菌58种,占总数的11%。

戴玉成、图力古尔等编著的《中国药用真菌图志》[11]记述了314种药用真菌。

陈康林、卯晓岚、黄明达编著的《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12]记载了抗肿瘤的大型药用真菌260种。

吴兴亮、卯晓岚、李斌等编著的《中国药用真菌志》[13]记载了630多种药用真菌。

从上述刘波等著作中对“药用真菌”种类的论述文献中可以看出,“药用真菌”这一概念既包括大型真菌,又包括小型真菌。其对应的英语应该是“Medicinal Fungi”无疑。随着真菌资源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用真菌的种类也不断增加,从刘波1974年《中国药用真菌》初版记载的78种至2013年新出版的《中国药用真菌志》记载的630多种相比,40年间药用真菌的数目增加了近7倍。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药用真菌科学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也说明国人对药用真菌的重视。

1.2 药用真菌的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

1980年5月6日~10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等单位在江苏省金湖县召开了“全国药用真菌座谈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这方面的专业会议。1983年6月25日~29日中国药学会中草药与天然药物学会药用真菌专业组在无锡市召开“1983年全国药用真菌学术会议”,决定创办《药用真菌》杂志,内部发行。1985年11月23日~26日全国药用真菌学术讨论会在三明召开。1987年9月16日~18日第四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会议在长春召开。1990年6月7日~10日中国药学会第五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会议暨药用真菌专业组成立十周年纪念会在江苏省金湖县召开。2010年10月12日~14日第十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全国药用真菌会议的连续召开,标志着我国药用真菌科学已在蓬勃发展。

1997年徐锦堂编著的《中国药用真菌学》一书出版,该著作是反映我国药用真菌近年来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最新成果的专著,130万字,是“药用真菌学”的开山奠基之作。

1998年中国食用菌协会也建立了“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与中国药学会联合举办“全国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将在四川成都召开。中国菌物学会也适应药用真菌科学的发展需要,成立了“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并于2005年在江苏南通召开了“首届药用真菌产业发展暨学术研讨会”,至2013年已经召开了第四届会议。

回顾药用真菌40年来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药用真菌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和应用产业,在我国已得到普遍重视和蓬勃发展,不论是药理药效研究、资源考察、新品种开发,还是实用技术,产品应用,都取得长足进步。我国具有丰富的药用真菌资源,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开发、利用,以造福人类。

1.3 药用真菌的定义

《中国食用菌百科》对“药用真菌”的定义是:“药用真菌(Medicinal Fungi) 有药用价值的真菌(大型真菌和小型真菌)。古代主要利用大型真菌的子实体、菌核供药用,近代主要利用药用真菌的菌丝体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各种药物[14]。”

徐锦堂主编的《中国药用真菌学》对药用真菌的定义是:“药用真菌是指能治疗疾病、具有药用价值的一类真菌,即在菌丝体、子实体、菌核或孢子中能产生诸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多糖、甙类、生物碱、甾醇类、蒽醌类、黄酮类及抗生素等多种物质,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对疾病有预防、抑制或治疗作用的真菌。其中有一些种类不仅具有医疗保健作用,还可以食用,为药食兼用真菌,广义地都称为药用真菌[8]。”

杨新美在其编著的《中国菌物学传承与开拓》一书的“第十一章药用菌与抗生菌Chapter11 Medicinal Fungi and Fungi Producing Antibiotics”中讲:“药用真菌并非分类上的专有名词,而是指能治疗疾病,具有药用价值并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的一类真菌。人们熟知的灵芝、冬虫夏草、茯苓等属于药用真菌。一些既可食用,又有医疗保健作用的食用菌(如银耳、香菇)也可称为药用菌。另一类非常重要,可以产生抗生素的抗生菌(如青霉、亮菌等),亦属于药用菌的范畴,只是其功能和作用更加具体、明确[1]。”在该章“第一节药用菌概论”“一、药用菌在传统中医药中的应用”中又讲到:“药用真菌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药效、临床应用及保健作用伴随着社会的进程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神农本草经》 (东汉末年)是较早记载药用菌的典籍记述了10余种药用真菌,如雷丸,可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作摩膏,除小儿百病。……这些都显示药用真菌在中医药中的重要作用[1]。”在该节“二、药用菌的生物学地位及常见种类”中讲:“药用菌主要是指药用真菌。药用真菌包括大型真菌和丝状真菌[1]。”从上述可以看出杨先生除给药用真菌给出定义外,还把“药用真菌”与“药用菌”作同义词使用,均对应于英语“Medicinal Fungi”一词。

1.4 药用真菌定义的规范化

杨新美先生和黄年来先生均把“药用真菌”对应于“Medicinal Fungi”,这是一致的。但杨先生在其著作中又把“药用真菌”与“药用菌”混同使用,这一点正如习惯上国人把“药用菌”当做“药用真菌”的简称普遍使用一样,是否恰当,值得进一步探讨。对药用真菌的定义《中国食用菌百科》、《中国药用真菌学》、《中国菌物学传承与开拓》三部著作中都强调了“有药用价值”或“能治疗疾病、具有药用价值”。强调“有药用价值”或“能治疗疾病、有药用价值”是“药用真菌”的定义区别性特征,是否准确,也值得推敲。

2 药用菌

2.1 药用菌概念的由来

“药用菌”一词并非分类上的专有名词,出自何时难以考证。《词源》[15]中“药”字头下没有“药用菌”一词;《辞海》[16]中“药”字头下也没有“药用菌”一词;《现代汉语词典》 (第5版,2005)中单字条目“药”字下有多字条目“药用”,对“药用”的释义及举例为:“做药物使用:药用菌——菊花有药用价值[17]。”对“药物”的释义为:“能防治疾病、病虫害的物品[17]。”这是我国辞书中首次收录“药用菌”一词并给出的相关释义。

实际上“药用菌”一词早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已在我国真菌科研单位的研究室名称及科技期刊上运用,如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前身为福建省三明真菌试验站,创办于1962年12月25日,1978年改名为三明市真菌研究所)设有“药用菌研究室”、“药用菌片剂车间”[14],该所创办的《真菌实验》共出版16卷,其中有2卷为“药用菌专辑”[1 4]。虽然“药用菌”一词已广泛使用多年,但当时并没有对其给出严谨的科学定义与英语对应词。

2.2 药用菌的学术活动

1999年美国Begell House出版社创刊《国际药用菌》 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al Mushroom简称IJMM),是药用菌科研和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2001年首届国际药用菌大会(The 1th International Medicinal Mushroom Conference,简称IMMC)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自那时起,国际药用菌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2003年第二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在泰国芭堤雅举行;2005年第三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在美国举行;2007年第四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在在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举行;2009年第五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在中国江苏省南通举行;2011年第六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举行。由于近年来我国药用菌工作成绩斐然,第七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又在2013年8月于我国北京举行。《国际药用菌》杂志与国际药用菌大会使用的“药用菌”对应的英语是“Medicinal Mushroom”。

由以上可以看出,“药用菌”一词,同“药用真菌”一样,已经在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应用。但其英语对应词却不相同,药用菌为Medicinal Mushroom,药用真菌为Medicinal Fungi。由此可知,“药用菌”与“药用真菌”的外延是不同的。

2.3 药用菌(Medicinal Mushroom)的定义

《GB/T12728-1991食用菌术语》中对“药用菌”的英语对应词及定义为:“药用菌Medicinal Fungus指有药效价值的一些真菌。如灵芝、茯苓、雷丸、蜜环菌等[18]。”《GB/T12728-2006食用菌术语》中对“药用菌”的英语对应词及定义修改为:“药用菌Medicinal Mushroom特指具药用价值并收入《中国药典》的大型真菌,如灵芝。[19]”

2006年《GB/T12728-2006食用菌术语》修订版把药用菌英语对应词由1991年版Medicinal Fungus改为Medicinal Mushroom的原因,是由于Medicinal Fungus包括大型真菌和小型真菌,而 Medicinal Mushroom仅包括大型真菌,小型真菌的药用及其产品是医药工业研究开发的范畴,因此药用菌对应于Medicinal Mushroom不仅是准确的,又可与“食用菌”对应于Edible Mushroom相呼应,在大型真菌中很多是药食兼用的。

习惯上认为“药用菌”是“药用真菌”的简称是不妥的。“药用菌”与“药用真菌”是两个外延不同、各自独立的的术语。“药用菌”仅包括大型真菌,而“药用真菌”不仅包括大型真菌,还包括小型真菌。

2.4 药用菌(Medicinal Mushroom)的同义词

2.4.1 药用(蘑)菇(Medicinal Mushroom)

《中国食用菌百科》对“药用(蘑)菇”的英语对应词及定义是:“药用 (蘑) 菇 (Medicinal Mushroom)有药用价值的高等(大型)真菌,尤指有食疗价值的肉质菌(伞菌、多孔菌)。[14]”这里的“药用(蘑)菇(Medicinal Mushroom)”指的是大型真菌,与“药用菌(Medicinal Mushroom)”同义。

2.4.2 药用蕈菌(Medicinal Mushroom)

张树庭教授在《食用蕈菌及其栽培》一书中讲:“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称为食用蕈菌(Edible Mushrooms);具有药用价值的称药用蕈菌(Medicinal Mushrooms);具有毒性的称为有毒蕈菌(Poisonous mushrooms)。此外,尚有一些特征未明的蕈菌有待验证,这类蕈菌暂称为其它蕈菌 (Other Mushrooms)。[20]”这里的“药用蕈菌(Medicinal Mushroom)”指的也是大型真菌,与“药用菌(Medicinal Mushroom)”同义。

2.5 药用菌、药用(蘑)菇、药用蕈菌有待规范

从以上可以出,汉语“药用菌”、“药用(蘑)菇”、“药用蕈菌”的英语对应词均为Medicinal Mushroom,三个汉语术语指称的是同一概念,但汉语不同,有待规范统一,以利学术交流与商品贸易。《GB/T12728-2006食用菌术语》中对“药用菌”的定义,几部学术著作中对“药用真菌”的定义是否恰当,本文将在下面进一步讨论。

3 真菌在现代药学上的应用

3.1 药品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章附则”中的“第一百零二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21]”

3.2 真菌在现代药物学上的运用途径

药用真菌在现代药物学上的运用,有些是子实体、菌核直接入药,如中药药材和饮片中的马勃、茯苓、猪苓、雷丸等;有些是固体发酵后的“菌质”提取后再制剂入药,如猴头菌片等;有些是固体发酵后的“菌质”,直接烘干制剂入药,如槐耳冲剂、亮菌片等;还有些是液体发酵的发酵液或菌丝体为原料得到的制剂入药,如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安络痛片、安络痛酊等。

总之,真菌在现代药物学上的运用途径,从利用物质形态的角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子实体或菌核直接入药,一类是子实体、菌核、子座、固体发酵的“菌质”和液体发酵的菌丝体或菌液的提取物的加工制剂入药。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一部“药材和饮片”中记述的真菌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2]2010年版一部(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0年一部)“药材和饮片”中记述的真菌共11种,有些用子实体、菌核,有些用子座与特定昆虫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等,其具体情况见表1。

3.4《中国药典》 2010年版一部中大型真菌的“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

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的489种“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22]中,据统计约有170种中含大型真菌,其中除分清五淋丸中含茯苓和猪苓,百令胶囊为冬虫夏草菌粉,妙济丸中有黑木耳(醋制)和茯苓,金水宝片和金水宝胶囊为发酵虫草菌粉,茵芪肝复颗粒含猪苓,养正消积胶囊含灵芝和茯苓,三宝胶囊、白蚀丸、养心氏片、益心宁神片、益脑宁片含灵芝,猴头健胃灵胶囊为猴头菌培养物外,

其余均含茯苓或茯神。

表1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和饮片”中的真菌

以上《中国药典》2010年一部的“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的170种原料中有大型真菌,含的大型真菌种类只有茯苓(或茯神)、猪苓、黑木耳、灵芝的菌核或子实体,其中以茯苓为最多。另外还有冬虫夏草菌粉(发酵虫草菌粉)、猴头培养物。

3.5 药用真菌在医药工业生产中的制剂

据徐锦堂在《中国药用真菌学》[8]一书中的记述,我国传统真菌药物中常用的一些药用真菌,及近年被开发利用的药用真菌以及其代谢产物的制剂,已投入生产并用于临床的有14种之多,其中除竹红菌外,其余全部是大型真菌,其药用真菌学名、药物名称等详细情况见表2。

3.6 真菌在现代药学上的应用小结

表2 以药用真菌为原料制作的真菌药物

3.6.1 关于药品的定义

从“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的定义可看出,药品的内涵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药品的外延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根据药品的定义,真菌属于药品直接入药的,一些是中药的“药材和饮片”中的真菌饮片和含真菌药用成分的“成方制剂和单方制剂”,一些是医药工业的真菌制剂,在这里药用真菌是制药工业的原料。药用真菌中的“药”究竟有多少种?下面作进一步的数字统计与分析。

3.6.2 真菌中有多少种属于中药的“药材和饮片”

从表1可以看出,真菌作为“药材和饮片”,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有11种,分别是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Reich.、大马勃Calvatia gigantea(Batsch ex Pers.) Lloyd和紫色马勃Calvatia lilacina(Mont.et Berk.)Lloyd的干燥子实体;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L.ex Fr.)Quel.的干燥子实体;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 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 sinenseZhao,Xu et Zhang的干燥子实体;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及其外皮;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的干燥菌核;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Schroet.的干燥菌核;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Linnaeus 4龄~5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ant.而致死的干燥体。

3.6.3 真菌在“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的种类

真菌在“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的种类,只有茯苓、猪苓、黑木耳、灵芝的菌核或子实体,其中以茯苓为最多。另外还有冬虫夏草菌粉(发酵虫草菌粉)、猴头培养物。

3.6.4 真菌中的医药工业制剂

真菌中的医药工业制剂,已投入生产并用于临床的有14种,其中大型真菌12种,他们是灵芝Ganoderma lucidum、薄盖树芝G.capense、树舌G. appaanatum、云芝Coriolus cersicolor、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亮菌A.tabescens、猴头Hericium erinaceus、安络小皮伞Marasmius androsaceus、竹红菌Hypocrella bambusae、猪苓Polyporus umbellate、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槐耳Trametes robiniophila。

3.6.5 真菌在医药中应用的种类

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的“药材和饮片”、“成方制剂和单方制剂”及医药工业中的制剂3个类型的药品中的真菌进行统计,共有大型真菌和小型真菌22种。由此可见,被我们称作“药用真菌”的虽然有630多种之多,但真正为法定“药品”的,或作为中药药材和饮片、或作为成方制剂和单方制剂中的原料组成成分、或作为医药工业的原料的,仅有22种。由此看来,把“药用真菌”转化为给人类健康服务能治病的“药”,其任务还十分艰巨,还有许多艰苦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有待开展。

4 关于药用真菌与药用菌概念和定义的思考

4.1 药用真菌与药用菌

据现有文献的论述,药用真菌Medicinal Fungi与药用菌Medicinal Mushroom是2个不同的概念,药用真菌包括大型真菌和小型真菌;而药用菌只包括大型真菌。

4.2 药用真菌与药用菌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给药品的定义,以及《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和《中国药用真菌学》一书中的记述,仅有22种真菌属于“药”或制药原料。而现在许多专著中对“药用真菌与药用菌”所给出的定义,有“能治疗疾病”句,这与记载的630种药用真菌中只有22种真菌属于“药”或药用原料的现状不符,因此,专著中、标准中现行对“药用真菌”与“药用菌”的定义均需要斟酌修订。

4.3 药用真菌与药用菌的定义的建议

4.3.1 药用真菌与药用菌应用状况

从以上料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报道有630种药用真菌,但真正直接入“药”或药用原料的仅22种,因此在“药用真菌”定义中不能有“能治疗疾病”的词句。“并收入《中国药典》的大型真菌”一句放入“药用菌”的定义也欠妥,因为放入《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的大型真菌只有11种,这与数目众多的药用菌相比是不相符的。

4.3.2 建议的定义

药用真菌Medicinal Fungi具有药用价值的一类真菌。包括大型真菌和小型真菌。

药用菌Medicinal Mushroom具有药用价值的一些大型真菌。如马勃、茯苓、雷丸、猪苓、灵芝、云芝等。

4.4 关于“食药用菌”与“药食用真菌”

最近在一些出版物中出现了“食药用菌”[23]与“药食用真菌”[24]的新词。这两个新词把“食”与“药”连在一起构成,容易引起误导,因为“食”与“药”是两个不同的学术领域与生产行业,在应用上、商品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国家对它们的管理,在法律法规中是有严格区分的。中药里的一些“食药兼用”种类,是在卫生部发布的名单中公布的,鉴于上述原因,建议在学术领域慎用“食药用菌”与“药食用真菌”。

[1]杨新美.中国菌物学传承与开拓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70,160,160-161,167.

[2]W.普勒塞,D.鲁克斯.世界著名生物学家传记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151.

[3]刘波.中国药用真菌(第1版)[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

[4]刘波.中国药用真菌(第2版)[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8.

[5]刘波.中国药用真菌(第3版)[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

[6]杨云鹏,岳德超.中国药用真菌 [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81.

[7]应建浙,卯晓岚,马启明,等.中国药用真菌图鉴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8]徐锦堂.中国药用真菌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5,1,15-16.

[9]戴玉成,杨祝良.中国药用真菌名录及部分名称的修订[J].菌物学报,2008,27(6):801-824.

[10]Dai YuCheng,Yang ZhuLiang,Cui Bao-Kai,et al.Species diversity and utilization of medicinal mushrooms and fungi China(Revei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al Mushrooms,2009,11(3):287-302.

[11]戴玉成,图力古尔,崔宝凯,等.中国药用真菌图志 [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3.

[12]陈康林,卯晓岚,黄明达.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3]吴兴亮,卯晓岚,宋斌,等.中国药用真菌志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4]黄年来.中国食用菌百科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53,21,27,53.

[15]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编辑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1-4)(第一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733.

[16]夏征农,罗竹风、马飞海,等.辞海(上、中、下) (普及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666,1762.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585.

[18]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2728-1991食用菌术语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12728-2006食用菌术语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0]张树庭.食用蕈菌及其栽培 [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3-4.

[21]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S].

[2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47-352,401-1248.

[23]黄年来,林志斌,陈国良,等.中国食药用菌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24]陶文沂.药食用真菌生物技术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015年《中国食用菌》再次入选“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2014年12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持,联合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开展的第三次中国农业核心期刊遴选工作已顺利完成。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共遴选出13类189种核心期刊,《中国食用菌》再次入选园艺类核心期刊。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工作自2005年启动,每4年评选一次。评价结果得到了期刊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图书情报机构、期刊编辑部以及作者、读者等的高度重视与广泛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评价结果为优化农业科技期刊结构、全面提升质量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读者和作者重点阅读和投稿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农业项目、成果、人才、机构等各类科学评价和科学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中国食用菌》编辑部 2015.01.05

S646.9

A

1003-8310(2015)01-0082-07

10.13629/j.cnki.53-1054.2015.01.023

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项目(112PLJRC357);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S2010-03-G04);河南省科研开放合作项目(142106000055)

贾身茂(1936-),男,本科,副研究员,从事食用菌标准化和术语研究。E-mail:smjia_2006@163.com

**通信作者:康源春(1964-),男,本科,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E-mail:kyc_2725@163.com

2014-11-10

猜你喜欢

药用制剂真菌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药用矿物及其在河北省分布概况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中国高等大型真菌的主要代表物种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番红花的药用历史与现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