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隐匿性癌CT与超声诊断的对照研究

2015-03-07王垚青戴宇萍顾立军韩本谊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隐匿性瘤体甲状腺癌

王垚青,戴宇萍,顾立军,韩本谊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①医学影像科,②病理科,上海 200438)

隐匿性甲状腺癌(occult cancer of thyroid,OCT)是指最大直径不超过1 cm的甲状腺癌,无论有无区域淋巴结或远隔脏器转移都称为OCT,病理学上称之为微小癌[1],临床诊断存在困难。随着MSCT与高频超声的推广,以及健康体检的普及,该病的发现较前明显增多。目前影像学检查是OCT的主要诊断及预后评价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OCT的CT与超声表现,探讨2种检查方法对OCT的术前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0月54例经病理证实的OCT患者,男16例,女38例;年龄23~85岁。术前均行CT及超声检查,检查时间相隔不超过7 d。大部分患者以颈部肿物就诊,部分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吞咽困难等就诊。病理诊断:乳头状癌46例,滤泡癌5例,髓样癌3例。

1.2 仪器与方法 CT检查应用Siemens Definition AS+64排128层CT机以及Siemens Emotion 6层CT机,120 kV,200 mAs,层厚 3 mm,层距 3 mm,重建层厚1 mm。患者取仰卧位,颈部过伸,扫描范围从口咽部至锁骨上缘。先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非离子对比剂80 mL,注射流率3 mL/s。

超声检查采用Philips HDI 5000及GE VIVID-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 MHz。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垫起,充分暴露颈肩部,检查甲状腺、颈部、锁骨上窝等部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参照,评价CT及超声对OCT的诊断结果,计数资料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表现 54例中,CT显示病灶51例(94.4%),3例漏诊,39例(72.2%)术前诊断为甲状腺癌。病灶位于左侧23例,右侧25例,峡部3例,均为单发。肿瘤最大径0.5~1.0 cm。24枚病灶呈圆形及类圆形(图1a),27枚(52.9%)形态不规则。13枚病灶内出现钙化,其中细钙化(直径≤0.2 cm)9枚(图 2a),粗钙化(直径>0.2 cm)4枚;钙化位于病灶中间部位6枚,位于病灶边缘7枚。43例密度不均匀,平扫CT值 34~78 HU,增强扫描 CT值 65~147 HU,强化程度小于正常甲状腺强化程度。边界清晰30枚(58.8%)(图 1b);边界模糊 21 枚(41.2%)(图 2b),其中边界中断的病灶15枚。

2.2 超声图像特征 54例中超声显示病灶46例(85.2%),8例漏诊,术前诊断为甲状腺癌21例(38.9%)。41例回声不均匀(图1c),37例为实性低回声;31例(67.4%)病灶形态不规则,24 例(52.2%)边界不清;28例病灶可见包膜;12例病灶内实性部分可见血流丰富(图2c),10例周围血流丰富;显示其中细钙化(直径≤0.2 cm)7枚,粗钙化(直径 >0.2 cm)2枚。

2.3 CT与超声检查结果对比 在病灶显示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P>0.05)。CT对恶性病灶的定性优于超声(χ2=10.39,P<0.05)。 对回声/密度不均匀病灶、直径>0.2 cm钙化以及直径≤0.2 cm钙化检出,CT 优于超声(χ2=11.83,P<0.05;χ2=5.49,P<0.05;χ2=27.6,P<0.05)。 超声对边界不清病灶的显示优于 CT(χ2=4.24,P<0.05)。CT 与超声对形态不规则病灶的检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1,P>0.05)。

CT诊断敏感度为72.2%(39/54),超声敏感度为38.9%(21/54)。两者联合运用术前诊断为恶性病灶44例,敏感度81.5%。

2.4 CT及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情况 病理确诊14例共17枚颈部淋巴结发生转移,CT发现11例共13枚,淋巴结位于甲状腺旁、颈动脉鞘周围、颈后三角、食管旁,短颈≥1.5 cm;增强扫描淋巴结呈均匀强化,5枚见环形强化;2枚合并钙化。超声发现8例10枚,表现为颈部血管周围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实性低回声结节,大小不等,包膜完整,部分边界清晰;3枚短长径比值>0.5,1枚淋巴门消失。

3 讨论

3.1 OCT的CT图像特征 ①边界:CT平扫边界清晰与否,取决于瘤体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密度差异,正常甲状腺组织含碘量高,CT平扫呈高密度,OCT引起甲状腺贮碘功能破坏,表现为CT平扫呈低密度[2]。增强扫描病灶边界是否清晰则与瘤体-甲状腺交界区供血情况有关,交界区供血丰富,增强扫描病灶边界模糊,病理提示瘤体周围纤维成分较少,呈浸润性生长;瘤体-甲状腺交界区缺乏血供,胶原纤维增生形成假包膜,增强扫描后瘤体边界清晰[3]。本组中瘤体边界清晰30枚,边界模糊21枚。另有文献[4]报道,当甲状腺肿瘤边界中断、呈“蟹足状”改变时应考虑恶性病灶,其病理学基础为肿瘤向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浸润。本组中边界中断的病灶为15例,其显示率较文献低[4],考虑原因为OCT直径不超过1 cm。②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生物学特征,瘤体浸润性生长,其各部位生长速度不一及瘤周成分对瘤体的限制不一,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如瘤体生长慢、周围反应性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包膜,则呈圆形或类圆形。本组中24枚病灶呈圆形及类圆形,27枚形态不规则,与韩志江等[2]报道一致。③密度:由于病灶较小,尚未囊变、坏死,CT图像中密度较均匀。病灶强化程度低于正常甲状腺,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伴纤维化有关[5]。 ④钙化:文献[6]报道细颗 粒钙化 是甲状 腺癌特征性表现,尤其是乳头状癌。恶性甲状腺癌钙化形成的原因是因为癌细胞生长迅速,血管及纤维组织过度增生,钙盐沉积所致[7]。本组瘤体共54枚,CT显示13枚钙化,其中细钙化9枚,占16.7%,与文献报道相近[7]。

图1 男,57岁。甲状腺隐匿性滤泡癌 图1a CT平扫显示甲状腺左叶病灶 图1b CT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强化明显,边缘可见包膜图1c 超声显示病灶边界清晰,回声不均匀 图2女,43岁。甲状腺隐匿性乳头状癌 图2a CT平扫显示甲状腺左叶不规则病灶伴点状细颗粒状钙化 图2b CT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边缘模糊 图2c 超声显示病灶边界清晰,回声不均匀,以及病灶周围血流情况

3.2 OCT的超声图像特征 ①实性低回声:可能与癌细胞排列紧密、紊乱、组织密度增加,对声波的吸收加大有关。本组中,37例(68.5%)病灶呈现此特点,提示超声检查中实性低回声是OCT的诊断重要依据[8]。 ②形态不规则:Lyshchik 等[9]认为直径 <1.5 cm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形态不规则,特异度为86.4%。本组资料显示31例表现为该特征,与文献报道比较符合。③砂粒体:报道[10]显示微钙化在甲状腺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超声所见的微钙化灶由砂粒体聚集而成,砂粒体的形成可能与瘤细胞变性坏死后钙盐沉积有关,在非恶性甲状腺病变中,砂粒体极少出现。④血流信号:曾慧茹等[11]认为在直径<5 mm的病变中,病灶及周围无彩色血流增多、增速的迹象。魏芳等[12]亦认为,与直径>1 cm的甲状腺癌比较,OCT内部血流的比例明显减低。本研究12例病灶内实性部分可见血流丰富,占22.2%,与文献报道相符。该现象与OCT生长缓慢、血供需求不多、新生血管形成较少、缓慢有关。另外,文献[13]报道,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胶原结节的超声表现与OCT极易混淆,可能与良性结节内淋巴滤泡形成、增生、玻璃样变,结节的多样性及退行性变有关。

3.3 OCT淋巴结转移的分析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诊断甲状腺癌的征象,Choi等[14]认为CT在显示较隐蔽的转移淋巴结及周围结构侵犯方面很有价值。伴细颗粒状钙化、囊变坏死、明显不均匀强化的淋巴结,是转移的特异性表现。超声图像示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形态饱满,呈圆形或融合状,短长径比值>0.5,由于淋巴门破坏,淋巴结髓质部高回声变细甚至消失[15]。但术前淋巴结转移发现率远低于病变活检,主要与转移淋巴结的直径小、扫描层厚大以及淋巴结强化无特异表现有关,通过三维重建或薄层扫描有助于提高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16]。 张帆等[17]报道超声对甲状腺癌转移诊断准确率稍高于CT,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由于本研究对象为OCT,并且超声检查主观性较强,易受检查者的技术和经验影响,是造成结果不同的可能原因。

3.4 超声、CT对OCT的诊断价值比较 超声的优点在于其高分辨力,无创伤,无X线辐射,简单、经济、操作方便,可重复进行,适用于OCT首次筛查和大批量的体检。对于可疑病灶可在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行CT扫描,CT横断位扫描和MPR对结节边界、病变范围与邻近组织关系的判断较好,对微小钙化的显示较高,2种检查同时运用可明显提高OCT的诊断率[18]。本组CT与超声联合运用对OCT的敏感度(81.5%)高于单一的 CT(72.2%)与超声(38.9%)检查。

[1]徐雅男,王家东.隐匿性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24):1150-1151.

[2]韩志江,陈文辉,周健,等.微小甲状腺癌的CT特点[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2):134-138.

[3] Kim E,Park JS,Son KR,et al.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cervical metastatic lymph nodes in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comparison of ultrasound,computed tomography,and combined ultrasound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J].Thyroid,2008,18:411-418.

[4]常城,李文彬,庄奇新,等.US和CT对甲状腺癌定性和淋巴结转移的比较[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1):27-29.

[5]李晓琴,施燕芸.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4):346-348.

[6]俞广平,邝平定,张亮,等.小甲状腺癌的CT表现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10):1049-1053.

[7]张毅,刘伟,杨军.钙化对CT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0,8(5):436-438.

[8]胡烨,俞晓宇,李洁.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和误诊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6):409-411.

[9] Lyshchik A,Drozd V,Demidchik Y,et al.Diagnosis of thyroid cancer in children:value of gray-scale and power doppler US[J].Radiology,2005,235:604-613.

[10]李恒国,梁继飞,钟兴,等.甲状腺肿块的超声、CT与病理对照观察[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12):2205-2208

[11]曾慧茹,毛丽,高猛.甲状腺微小癌超声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0,1(11):1684-1685.

[12]魏芳,彭娴婧,许俊,等.甲状腺微小癌的高频超声诊断[J].实用肿瘤杂志,2005,20(3):234-236.

[13]朱红莲.甲状腺结节的CT与超声诊断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17(S1):3-5.

[14] Choi JS,Kim J,Kwak JY,et al.Preoperative staging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comparison of ultrasound imaging and CT[J].AJR Am J Roentgenol,2009,193:871-878.

[15] Vassallo P,Edel G,Roos N,et al.In-Vitro high-resolution ultrasonography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ymph nodes.A sonographic-pathologic correlation[J].Invest Radiol,1993,28:698-705.

[16]贺晓斌,贺宝艳,陈武科,等.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附 68 例报告)[J].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2):274-276.

[17]张帆,王永丽,文智.甲状腺癌CT与超声影像特征的对照分析[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2):1919-1922.

[18] Rotio E,Rossi R,Trasforini G,et al.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Results of a retrospective study in 243 patients[J].J Clin Endocrinal Metab,2006,91:2171-2178.

猜你喜欢

隐匿性瘤体甲状腺癌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雷公藤多甙联合降糖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警惕隐匿性肾炎
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