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协同评价研究

2015-03-06莉,王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参量生态化工业化

陈 莉,王 清

(安徽建筑大学 管理学院,合肥 230601)

中国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协同评价研究

陈 莉*,王 清

(安徽建筑大学 管理学院,合肥 230601)

基于协同学原理建立我国五类地区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协同评价模型,分析了影响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三化”协同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类地区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整体系统协同度明显优于其他几个地区,但在融合上还需要继续推进,生态化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类地区信息化、工业化发展对生态化影响很大,其生态化水平落后于三类、五类地区;三类、四类、五类地区需要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协同评价

0 引言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人类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两个基本标志,广义上的信息化不仅指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本身的快速发展,且包括通过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经济社会建设的效率和效益。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日前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的变化过程,它是人类社会随着物理机械的发展和广泛运用而逐渐兴起的文明进程,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已经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现代工业化不只是表现在工业部门高速增长的过程, 且表现出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关系的总体进化过程。工业化是信息化的源泉和重要载体,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扩大市场容量,积聚建设资金,输送专业人才。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废水、废气、废渣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研究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已成为热点。

1 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三者关系的研究现状分析

从研究国内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三者关系的既有文献看, 研究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较多,研究信息化与生态化关系的较少,研究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三者关系更少。对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00 年以后,邱晓红、高万林、赵其国等研究了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夏春萍指出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关系。王学力、黄荣斌对广州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提出了对策[1];朱宪辰、曾华翔分析了新型工业化要求下的南京市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认为企业必须全面实现信息化建设, 使企业组织结构更加合理, 能提高企业的整体决策水平[2];黄锋解读了中国国情下处理好信息化与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关系,提出工业化的延续和飞跃也离不开信息化的力量[3];吴敬链认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轮驱动以及信息化从外生变量转化成内生变量的内涵;袭炳铮通过环境、广度、深度水平及融合的效益等三个维度构建融合指数进行评价;刘佳、赵林霞研究了工业化与信息化两者融合的企业、产业、区域三个层面[4];谢康等探讨了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质量问题[5]。

信息化与生态化关系研究方面相对偏少,万劲波、阎华认为信息化和生态化是资源集约的知识经济的两大基础且互相支撑[6];潘义勇指出生态建设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而信息化建设是保障和实现生态环境优化的物质技术手段,两者互相依存[7];邬焜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目标,保持生态平衡的发展前提,注重环境治理,建立绿色生产的循环经济、注重信息产品和产品的信息意义的消费[8];周增、孙雯(2010)分析了信息化、生态化两者互相依存的关系,认为信息化和生态化的一体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低、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9]。

信息化是在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高技术化)阶段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是工业化的延伸/发展和派生物。如果离开了工业化,计算机、光纤通讯、感测仪器、网络、软体、多媒体、微电子等则无法生产出来。信息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工业化向纵深发展,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使现代工业加速自动化,信息化对工业化带动体现在引导、促进、改造,提升了市场消费需求,带动了工业化的发展,两者相互融合、 互相促进。

在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着耕地过度挤占、城镇空间分布不均衡、环境资源超负荷承载等难题,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的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去解决资源的有限供给与发展无限需求的矛盾,实现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积极的方面(如: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减轻传统产业的污染),但也带来新的污染源(如: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等)。加强生态建设,提高生态化水平尤为重要,需要将生态化、信息化作为互相依存、互相支撑的统一体, 使两者融为一体、共同发展。

2 “三化”协同实证研究

2.1 “三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工业化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李建、周继红(2003)、谢德禄、李琼与王小明(2004)、 赵国鸿(2005)、李冬(2006)、王湛(2007)、谢春(2011)均有过研究,目前较多研究的是广义的工业化,即不仅关注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而且还包括工业与其它产业的相互作用过程。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反映了收入水平指标、效益性指标、资源与环境指标、人力资源利用指标、信息化指标。本文将信息化、生态化独立出来,分别建立信息化、生态化子系统指标体系,因而工业化指标中没有包括反映生态环境、信息化的指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投入指标、产出指标两个角度构建工业化子系统,具体涵盖地区生产总值(万元)、消费水平(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千亿元)。

信息化子系统参照杨京英、姜澍、何强等课题组《2012年中国信息化指数发展研究报告》构建,一类地区是信息化发展高水平地区,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二类地区是信息化发展中高水平地区,包括:福建省、山东省、湖北省、辽宁省;三类地区是信息化发展中等水平地区,包括: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安徽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湖南省、海南省;四类地区是信息化发展中低水平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类地区是信息化发展低水平地区,包括: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10]。

生态化子系统包括正向指标:财政环境保护支出(亿)、建成绿地覆盖率(%)、绿色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也包括负向指标:烟尘排放量(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吨)。详见表1。

表1 我国各类地区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三化”子系统数据

注:表中信息化数据是依据2012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研究报告及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信息化统计评价”研究组的数据;工业化、生态化指标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2.2 基于协同原理测算“三化”系统协同度

协同学是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创立,其研究的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协同作用,自发地实现时空和功能上的有序。现实中信息、工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竞争、相互合作,在一定条件下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使系统形成有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出现新的有序状态。

定义1,信息发展系统序参量分量eij的系统有序度:

这里αij=max(eij),-βij=min(eij)

(1)

其中:新型城镇化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序参量为ei=(ei1,ei2,…,ein);ein是关于新型城镇化的若干经济指标(其中:n≥2,β1j≤e1j≤αij,i,j[1,n]);αij、βij是系统稳定临界点上的序参量的上、下限值。

定义2,定义下式为系统协同度:

i=1,2,…,n

(2)

i=1,2,…,n

其中,对于给定的初始时刻to而言,序参量系统有序度为uA0(ei),则对于新型城镇化系统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时刻t1而言,若此时序参量系统有序度为uA1(ei)[11]。运用公式(1)、(2)计算的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系统协同度见图1、图2。

图1 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

图2 系统协同度

信息化与工业化、生态化协同分析结论:一类地区、二类地区、三类地区、四类地区、五类地区系统协同度排名分别为1、2、3、5、4名,具体值分别为0.8302、0.4242、0.2999、0.1331、0.2063。

3 影响信息化与工业化、生态化“三化”协同评价

3.1 “三化”协同与功效函数值有关

一类地区功效值为0.9、0.9、0.9、0.9、0.9、0.9、0.9、0.9、0.6331、0.9、0.9、0.8365、0.4478、0.9;四类地区功效值为0.1853、0.1432、0.1693、0.3165、0.1、0.1、0.1、0.1、0.1、0.1、0.1、0.1、0.5127、0.1;在这个排名中,一类地区协同度第1,四类地区第5;其他二类、三类、五类地区协同度分别居于2、3、4位;信息化水平与产业技术、知识支撑、发展效果、应用消费、基础设施有关,具体体现在每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人均电信产值、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国民基础教育和文化素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信息产业研发经费、人均信息消费额、城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都影响信息化水平。地区生产总值、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到工业化水平;烟尘排放量、财政环境保护支出、建成绿地覆盖率、氮氧化物排放量、绿色建筑面积影响了生态化水平。

3.2 “三化”协同与各地区的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绝对数有关

“三化”协同度的大小与系统的序参量演化有关,序参量涵盖了整个系统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的主要信息,一类地区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为0.9、0.824、0.771;二类地区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为0.465、0.578、0.2836,三类地区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为0.274、0.264、0.371;四类地区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为0.17、0.1、0.138、五类地区0.103、0.211、0.403。每个序参量都对应着一种微观组态和宏观结构,这些序参量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决定系统协同程度。

3.3 “三化”协同与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的绝对量和相对数均有关

一类地区信息化序参量有序度、工业化发展序参量、生态化发展序参量有序度依次递减,二类地区按照工业化发展序参量有序度、信息化序参量有序度、生态化发展序参量有序度依次递减,表现出这两类地区协同发展模式是不同的,一类地区是信息化带动了工业化发展,二类地区信息化滞后于工业化。五类地区生态化有序度为0.403,高于二类地区生态化有序度为0.283。但二类地区工业化有序度为0.578,高于二类地区生态化有序度为0.211,所以“三化”综合作用结果,三类地区“三化”协同度高于五类地区的“三化”协同度。

不同类别的地区不仅“三化”协同度、信息化序参量有序度、工业化发展序参量、生态化发展序参量绝对值不同,而且信息化序参量有序度、工业化发展序参量、生态化发展序参量相对数的顺序体现差异,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分类指导。

4 “三化”协同对策和建议

4.1 一类地区继续深度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一类地区的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整体系统协同度明显优于其他几个地区,但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上还需要继续推进,生态化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大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扩大网络和信息消费,提高其生态效益、降低资源成本、保护环境; 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 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运用信息科技的推广普及, 全面改造企业的生产组织;加大产品融合,将信息技术或产品融合到工业产品中,全面优化工业的产品结构, 用绿色科技改进传统产业,发展绿色工业,大力倡导“绿色”投资,绿色供应链,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

将一类地区建设成数字城市、信息城市、网络城市,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高速宽带信息网络,完善第三代移动通信各项服务,实现无线接入方便、快捷,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点访问互联网。

4.2 二类地区需要加大信息化与生态化一体化建设力度

二类地区信息化、工业化发展对生态化影响很大,生态化水平比三类、五类地区的生态化水平都低,需要加大信息化、生态化建设,推进以生态化为基础的工业化和信息化,从根本上改善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规避资源稀缺风险,通过高科技手段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但不容忽视的是电脑和电子产品等信息经济成果虽然减少了资源消耗,在使用过程中却加大了环境等问题。

二类地区在加快建设第三代、完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加快交互式高清数字电视改造和移动多媒体系统建设,普及信息化应用,使用户能够非常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同时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4.3 三类、四类、五类地区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三类、四类、五类地区基础设施指数、产业技术指数、应用消费指数、知识支撑指数、发展效果指数远落后于一类地区,需要将城市信息化建设与生态化建设结合起来,科学、统一规划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生态建设,合理规划信息网络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注重信息化整体布局统筹的协调发展,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率,加强已建信息基础设施的排查和管理,加强对信息基础设施日常安全运行的监管,确立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机制。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水、电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同的优惠政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法规,对通信网络枢纽、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用地、相关费用减免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1] 王学力,黄荣斌.关于广州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师, 2003(2): 233-234.

[2] 朱宪辰, 曾华翔.新型工业化要求下的南京市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03(9):279-283.

[3] 黄锋.中国国情下处理好信息化与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关系[J].现代情报,2004(1):5-7.

[4] 刘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制度保障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5] 谢康,肖静华,周先波,等.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J].经济研究,2012(1):4-6.

[6] 万劲波,阎华.以信息化和生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J].中国环境管理,2002(6):12-15.

[7] 潘义勇.对城市信息化与城市生态化关系的思考[J].学术研究,2003(3):74-75.

[8] 邬焜.信息化、生态化与以人为本——立足于西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J].兰州大学学报,2005(3):1-8.

[9] 周增,孙雯.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耦合效应——信息化与生态化的一体化路径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19.

[10]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信息化统计评价”研究组.2012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研究报告[J].调研世界,2012(12):3-7.

[11] 张敏.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系统协同度测度模型及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5):69-74.

(责任编辑:侍建旻)

Collaborative Evaluation of China's Informat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logicalization Based on Synergetic Theory

CHEN Li*, WANG Q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 synergy evaluation model of informatization-industrialization-ecologicalization based on synergetic theory in five categories of our country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coordination factors of informatization-industrialization-ecologicalization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informatio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logicalization of the overall system in first region was superior to other areas, but the fus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was needed to continue being improved, and ecology had yet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oo.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ecologicalization in second area, but ecological level of second area in five categories was lower than third region and fifth region. It needs to intensify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in third, fourth and fifth regions.

informat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ecologicalization; collaborative evaluation

2014-09-25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KJ2014A042);安徽省2015年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委2014

陈莉(1966-),女,安徽阜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技术经济理论与评价、计量经济学研究;

F421

A

1009-7961(2015)01-0069-05

年度政研室课题

*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参量生态化工业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太阳黑子自动识别与特征参量自动提取
基于双偏振雷达参量的层状云零度层亮带识别研究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环形光的形成与参量的依赖关系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