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艺术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机制与实践研究
2015-03-04冯英
冯英
【摘要】社会的发展,高等院校教育的改革,德育内容、方法、手段、形式如何变化,都对艺术院校辅导员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严峻的考验。因此,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过硬,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必须做好院校大学生思想德育工作,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艺术院校辅导员;工作机制;工作实践;育人效果
一、现阶段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一)思想活跃,明辨能力差
大学时代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对于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能力十分强,近几年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艺术院校管理模式的变革,管理制度的变化,就业压力的增大,利益关系与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取向都有很大变化。但是由于大学生对社会的阅历不够,经验不足,思想观念极易受西方文化、观念的冲击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二)具有成熟的政治需求
当代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能从中国国情出发看待问题,他们期盼国家繁荣、消除腐败,他们关心国家命运,思考祖国未来,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注意政治需求,他们不再空谈政治热情,对世界和国家大事也十分关心,对各种事物的知情权、参与权也都很重视。他们往往会通过学生团体的形式或互联网的渠道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也使得他们的价值取向容易受多元社会的影响,表现出非理智的情绪发泄。
(三)责任意识淡薄
责任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元素。但是当代的大学生却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只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甚低,只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虽然大学生目前还未承担重要职务,但将来会在不同岗位承担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的责任。现在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混日子,混文凭,向老师要分数,雇枪手等,表现为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这对以后的发展是一种阻碍。
二、完善艺术院校辅导员工作机制建设思路,增强辅导员工作实践的育人效果
(一)科学化、规范化的辅导员管理机制和明确工作定位
进一步增强艺术院校各部门对辅导员管理机制科学化、规范化的认识,更加明确学院学生处作为一级管理主体,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全面负责辅导员的各项工作。而辅导员进入系里辅助直属党支部书记开展党务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日常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只有当辅导员一级管理、双重领导模式愈加规范化,学院各部门对此的认识度越高,才能促进辅导员工作更加有效的开展。
(二)积极为辅导员的发展搭建平台,完善辅导员发展机制
辅导员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辅导员工作的成效,这需要辅导员和所在学校共同努力。每年鼓励在岗辅导员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加强辅导员骨干培养,支持优秀专职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设立辅导员工作坊,培养一批有影响的专家型辅导员;支持辅导员开展课题研究,设立思政课题专项经费保障辅导员开展研究,设立若干研究主题,提高辅导员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出版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每年举办辅导员工作交流研讨会,选派优秀辅导员参加北京市的培训,到境外高水平大学考察学习。鼓励辅导员参与心理教育、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及形势政策教育等课程的教学。把辅导员作为学院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建立学院机关干部从辅导员队伍中选拔的长效机制。
(三)协调好事务性工作和谈话、深度辅导等思想教育工作
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繁杂而凌乱,这就要求辅导员做好个人时间管理的同时,提高处理事务性工作的能力、效率和质量。对需要开展谈话、谈心、深度辅导的学生做好计划逐一完成,其他工作按照轻重缓急开展,不要西瓜、芝麻一把抓。做到兼顾公平,要使业绩突出的辅导员得到应有的表彰与奖励,使业绩不佳的辅导员得到警示和鞭策。这样就要出台相应的制度文件,对辅导员的工作加以考核,通过严明的奖惩制度,将大大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促使辅导员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总结
辅导员在艺术院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学校领导要有全面准确的认识。艺术院校要有计划地培养辅导员梯队,造就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色的教育管理专家,使辅导员工作成为艺术院校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岗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