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数学“生活化”教学
2015-03-04温春发
温春发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用生活理念,构建小学数学教学,将传统课堂内教学活动向课外延伸,创设真实的生活环境,对此,笔者结合多年实际教学,谈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内容激趣;生活情趣;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用生活理念,构建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将传统课堂内教学活动向课外延伸,创设真实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不断获取现代化社会必须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下面我们结合多年山区的实际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对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尤其在小学阶段,儿童身体亲自经历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教师可适当设置一些灵活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如六(l)班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3人。问: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②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还可以让学生继续编题,如: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等等的题目,这样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切感受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使课堂生活化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尽管小学生年龄小,经历少,但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却广泛地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等许多熟悉而又模糊不清的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在结合起来。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出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趣,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更容易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把全班学生的座位编排成一个大圆形,学生就围着这个大圆形走一走,接着带他们到教室外游览。找圆形物体,用手摸一摸,回到教室,把圆形物画出来,并把它剪出来。在多种感知活动下,最后让学生说说圆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圆的表面是平的,有的说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等等。正由于有这么多的实践活动,学生很快地把圆概括出来。通过观察,动手触摸,把抽象变为具体。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应用题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准备两辆用硬纸板做的(绿色)客车和(红色)货车,客车上面写着“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上面写着“每小时行50千米”,出示课题后,让两名学生上讲台,各拿一辆车,站在讲台前的两端(面对面),教师发出命令一出发,在相遇时喊停,再让其他同桌的同学拿出课本充当汽车,同时从桌子的两端向对面行驶,在反复运作过程中,使每个学生体会到运动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演示例题: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3.5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在初审题目的基础上,再次演示交通警察(班长),发布口令,司机(组长)按照口令一小时一小时地行驶,他们操纵的车相遇了,从而找到解题方法,最后概括出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还通过生活表演,在表演中学生很快地又理解了“相对”“相向”“背向”而行的几个方位词。又如,在学习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后,出示一个拓展练习:六年级组织夏令营活动,参加的同学和老师有58人,可租的甲乙两种车,甲车乘12人,租金120元,乙车可乘18人,租金160元,请每个同学设计租车方案,比一比,哪一种方案最省钱,并说说理由。这样练习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课外延伸拓展,注意生活化的训练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正确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继续拓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放手让他们去探索。例如:学会了“利息、利率”的内容,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知道计算利息的方法后,问;想知道你们的父母亲平时是怎样存钱的?此时,我安排两个课外作业:①做自己的小会计,首先到银行去了解利率,然后把你积攒的钱存起来,想一想怎样存钱最合算?把你的分析汇报给大家。②做家庭小助手,帮妈妈理财,算一算妈妈存钱的利息是多少?到期后可取回多少钱?怎样存钱最合算?这样的课外作业学生极有兴趣,于是去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最后去存钱。这一训练,材料来自生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把已有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同时,此项活动也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钱,珍惜家长劳动果实的思想教育,实现教知识与育人的统一。又如:学习了“人民币元角分和有关买卖的简单应用题”后,布置学生到商场了解几种学习用品的价格,并记录下来,在班上交流。如10元钱可以购买哪些学习用品,任选三样该付多少钱?这样的训练,教师尊重学生个体思维方式,扩展学生思维,既巩固了知识,又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总之,数学生活化强调数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