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材料Li4Ti5O12/SnO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2015-03-02陶春然廉今兰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尖晶石钛酸倍率

金 星,陶春然,廉今兰

(1.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1;2.吉林化工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132021)

尖晶石型钛酸锂由于其在充放电过程中无明显的晶格结构变化,被人们称为“零应变”材料[1,2].相比于其他负极材料,安全性和材料稳定性是钛酸锂较为突出的优点.所以,钛酸锂更加适合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动力蓄电池.但由于其比容量较低,仅为175 mAh/g[3],限制了在商业上的应用[4].研究表明:对钛酸锂表面进行包覆可改善其性能.如 Huang等[5]通过热分解法制备了Li4Ti5O12/CuxO复合材料,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赵丽娇[6]结合化学沉积法与热分解法制备了Li4Ti5O12/NiO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适量的NiO在降低极化作用的同时也提高了材料的电导率.SnO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负极,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1393 mAh/g)[7],且易于制备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其不可逆容量损失及循环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应用.

本文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锂,然后以SnCl2·2H2O和稀氨水为原材料,结合化学沉积法制备Li4Ti5O12/SnO2复合材料,并研究了不同含量的SnO2对钛酸锂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试剂:碳酸锂(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钛酸丁酯(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草酸和无水乙醇(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SnCl2·2H2O(北京红星化工厂),氨水(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聚偏二氟乙烯,电解液1M LiPF6(EC EMCDMC=111)和导电剂(太原市迎泽力之源),N-甲基-2-吡咯烷酮(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主要仪器及设备:D8X射线衍射仪(德国布鲁克AXS公司),JSM-6490LV(日本JEOL公司),新威BTS高精度电池测试仪(深圳新威尔电子有限公司),FA2004A型分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LS800S手套箱(成都德力斯实业有限公司),MS-(H)-S磁力搅拌器(北京君龙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等.

1.2 实验过程

样品制备:按照锂钛摩尔比为0.85来制备纯相材料.常温下搅拌至形成溶胶,80℃条件下使溶剂挥发形成果冻状白色凝胶.研磨后,在空气气氛中800℃煅烧12 h,自然降至室温得到活性材料,纯相钛酸锂为白色粉末.将适量的SnCl2·2H2O溶于30 mL无水乙醇,加热搅拌至形成溶液澄清,加入适量的Li4Ti5O12搅拌后加入氨水直至溶液的pH为9左右,陈化后抽滤得到粉末状固体.500℃条件下保温3 h;最终得到Li4Ti5O12/SnO2混合材料.按SnO2百分含量不同,可将样品分别命名为LTO、5%、10%和15%.

样品表征:分别对所制活性材料进行XRD测试(管压40 kV,管流20 mA,Cu靶X射线);SEM测试(电压15 kV)和恒流充放电和循环性能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1~3 V,测试温度为室温).

电池制备:工作电极由活性材料,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聚偏氟乙烯按照80 10 1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加入溶剂N-甲基-2-吡咯烷酮,搅拌均匀后涂于铜箔上,110℃条件下真空干燥12 h.裁片称量后放入充满氩气的手套箱备用.以锂片作为对电极,隔膜选用Celgard2400,电解液为1 mol/L的 LiPF6(EC+EMC+DMC)(1 1 1,体积比),在手套箱内组装CR2025扣式电池.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构分析

图1为Li4Ti5O12和Li4Ti5O12/SnO2复合材料的XRD图谱.从图中可以看出,样品所有的特征峰均与尖晶石型Li4Ti5O12的标准图谱(49-0207)基本吻合.混合样品的图谱中均出现SnO2杂质峰,随着锡掺杂量的增加,峰强度逐渐增强.说明制备的复合材料未改变钛酸锂的尖晶石结构,且SnO2也未进入钛酸锂晶格结构中.

图1 Li4Ti5O12和Li4Ti5O12/SnO2复合材料XRD测试曲线图

2.2 形貌分析

图2 为纯相Li4Ti5O12和Li4Ti5O12/SnO2复合材料的SEM对比图;a为纯相,b为SnO2质量分数为5%复合样品.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材料的颗粒形貌基本一致,大小分布均匀,均为类球形;但质量百分比为5%的复合材料表面较为粗糙,颗粒间出现轻微团聚现象,可能是由于二氧化锡沉积在Li4Ti5O12表面,这将会对电化学性能产生影响.

图2 Li4Ti5O12和Li4Ti5O12/SnO2复合材料的SEM对比图

2.3 电化学性能分析

图3 为纯相和Li4Ti5O12/SnO2复合材料在0.1C倍率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图谱.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曲线的放电平台均在1.55V左右,进一步说明表面包覆SnO2未改变钛酸锂的尖晶石型结构,SnO2质量百分比为5%样品的放电比容量高于纯相.纯相的首次充电比容量为181.63 mAh/g,放电比容量为 167.83 mAh/g,首次效率为92.40%;而SnO2质量分数为5%的复合材料的的首次充电比容量为178.20 mAh/g,放电比容量为178.21 mAh/g,首次效率为100%;且随着SnO2掺杂量的增加,活性材料的放电比容量逐渐降低,是由于当SnO2含量过高时,一方面反应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超出了Li4Ti5O12可缓冲的范围,使活性材料部分脱离集流体;另一方面是当Li+嵌入时,易保留在SnO2中不易脱出.

图3 Li4Ti5O12和Li4Ti5O12/SnO2复合材料在0.1C倍率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图

图4 为两种活性材料在不同倍率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图.

图4 纯相Li4Ti5O12和复合材料在不同倍率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图

从图4中可以看出,随着电流密度的逐渐增大,纯相充放电比容量衰减较快,说明纯相材料在大电流密度下性能较差;总体来说,复合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高于纯相,且在不同倍率下,复合材料放电平台均比纯相的长且平.5C时,Li4Ti5O12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仅为61.68 mAh/g,而SnO2质量分数为5%的复合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为104.49 mAh/g,进一步说明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优于纯相Li4Ti5O12.这是由于复合材料集两种材料优点于一身,在保持了SnO2的高比容量的同时,兼具了Li4Ti5O12“零应变”结构特点.

图5为纯相和复合材料在不同倍率下循环10次的循环性能曲线图.从图5中可以看出:0.1 C时,复合材料衰减较严重,可能是由于在反应过程中电流密度过小,导致Li+嵌入该活性材料结构较深,复合材料的特殊结构加大了脱出的阻力,而导致较多的Li+不能顺利脱出;而纯相相对来说较平稳;在高倍率条件下,质量百分比为5%的复合材料放电比容量均远远高于纯相,且各组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也逐渐增强.说明复合材料更适合于在大电流密度下应用.综上所述,质量百分比为5%的Li4Ti5O12/SnO2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优.

图5 纯相和Li4Ti5O12/SnO2复合材料在不同倍率下的循环性能曲线

3 结 论

本文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Li4Ti5O12/SnO2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SnO2不会改变钛酸锂的尖晶石型结构和形貌,0.1C时,Li4Ti5O12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 167.83 mAh/g,而5%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8.21 mAh/g;在高倍率条件下,质量百分比为5%复合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均高于纯相.表明复合材料适宜在大电流密度下应用,质量百分比为5%的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优.

[1] Ohzuku T.,Yamamoto A.Zero-Strain Insertion Materi-4512[J].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1995,142(5):1431-1435.

[2] M.Masatoshi,U.Satoshi,Y.Eriko,K.Keiji,and I.Shinji,Development of long life lithium ion battery for power storage [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1,101:53-59.

[3] 姜瑞霞,谢在库,张成芳,等.镁铝尖晶石的制备及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J].工业催化,2003;11(1):1-2.

[4] Zhang Wei-jun.A review of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alloy an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J].J.Power Sources,2011,196(1):13-24.

[5] Huang S H,Wen Z Y,Zhu X J.Research on Li4Ti5O12/CuxO composite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J].J.Electrochem.Soc..2005,152(7):A1301-A1305.

[6] 赵丽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化工学院,2012.

[7] 郝艳静.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Li4Ti5O12的制备、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尖晶石钛酸倍率
HISMELT SRV环境下刚玉尖晶石材料抗侵蚀性能研究
镁铝尖晶石种类对尖晶石-方镁石复相材料烧结性能的影响
尖晶石的资源与商贸现状
钛酸铋微米球的合成、晶型调控及光催化性能表征
胺/层状钛酸盐复合材料对CO2的吸附性能研究
FANUC0iD系统速度倍率PMC控制方法
二次铝灰烧结制备钙铝黄长石/镁铝尖晶石复相材料
一种智能加工系统中的机床倍率控制方法
65t/h低倍率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流动特性模拟
拉伸倍率对BOPP薄膜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