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在修复颌面部外伤复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2015-03-02吴若岱杜龙庭张岸洲
吴若岱 杜龙庭 方 伟 张岸洲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在修复颌面部外伤复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吴若岱杜龙庭方伟张岸洲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广东 深圳518000)
摘要:目的研究颌面部外伤复杂骨折采用MSCT(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以来于我院检诊的85例颌面部外伤复杂骨折患者,全部采用MSCT扫描、图像重建方法诊断,并对比X线检查,以探究MSCT应用价值。结果85例颌面部外伤复杂骨折患者采用MSCT扫描、图像重建检诊,18例眼眶骨折,27例颧骨骨折,34例上颌骨骨折,49例下颌骨骨折,13例鼻骨骨折,4例筛骨骨折,对外伤所致骨折位置、走向、转移等情况可以明确判定。MSCT重建组在对眼眶、鼻骨、上颌骨、下颌骨等复合骨折检查方面较X线组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采用MSCT后重建技术检诊,可以明确判定颌面部外伤复杂骨折伤势,能够为诊断、后续治疗及康复提供有价值的、重要的参考信息,应予推广。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颌面部外伤;复杂骨折
颌面部是人体的显著暴露部位,毗邻关系密集,解剖结构复杂,外伤后常导致复合骨折[1]。治疗前对骨折部位、位移特征、骨折线走向进行明确判定,是良好预后的前提条件[2]。本文对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以来的85例颌面部外伤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旨在研究采用MSCT后重建技术检诊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检诊信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检诊的85例颌面部外伤复杂骨折患,男性54例,女性31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42.59±4.72)岁,病程最长20 h,最短1 h,平均病程(4.52±1.78)h。致伤原因:15例钝器击伤,21例运动伤害,17例高空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20例交通事故伤。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X线检查,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颌面部予MSCT扫描、图像重建。
1.2方法患者均予16排螺旋CT(BrightSpeed CT,GE公司)及后处理工作系统(AW4.6工作站)检查。患者呈仰卧位,自头开始,将鼻尖作中心,扫描范围由颅底到下颌骨的下方。扫描时间5-6s,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螺距1 mm,层厚2 mm,矩阵512×512;重建层厚1 mm;FOV240 mm,骨窗的窗宽窗位800、2000 Hu,软组织窗的宽窗位40、180 Hu。获取图像后实施多平面重组,数据传至工作站的工作系统。依据患者病情予以2 mm的薄层重建,得到SSD(表面遮盖重建)、MPR(图像多平面重组)、VR(容积再现)、MIP(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数据,同时根据不同方向、角度,以旋转方式切割骨骼位置,判定骨折位置、走向、转移。
1.3观察指标采用MSCT扫描、图像重建对比X线检查,以明确、验证伤情。观察、分析重建图像,判断颌面部外伤具体情况,并对比CT扫描图像与X线检查结果。
1.4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19.0软件对数据予以统计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对比选择χ2检验,将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颌面部外伤复杂骨折MSCT扫描、图像重建结果 85例颌面部外伤复杂骨折患者采用MSCT扫描、图像重建检诊,18例眼眶骨折,27例颧骨骨折,34例上颌骨骨折,49例下颌骨骨折,13例鼻骨骨折,4例筛骨骨折,对外伤所致骨折位置、走向、转移等情况可以明确判定,见表1。
表1 颌面部外伤复杂骨折MSCT扫描、图像重建结果(例)
2.2复合骨折MSCT扫描、图像重建与X线检查结果对比 MSCT重建组在对眼眶、鼻骨、上颌骨、下颌骨等复合骨折检查方面较X线组有显著优势(P<0.05),见表2。
表2 复合骨折MSCT扫描、图像重建与X线检查结果对比(n,%)
3讨论
颌面骨的形态、结构较为多样化,参与构成颌面部的眼、鼻、口是面部轮廓根本所在[3],如遇外伤,颌面部常会出现多形式、多部位的复杂骨折,未予及时诊疗,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严重者将导致功能障碍[4]。
由于颌面部形状、形态呈多样化,因此也涉及诸多复杂重叠的连接部分,常规X线检查无法对颌面部骨折移位、骨折线移位、游离小骨片等精细化深层结构完整显示[5],尤其是对于鼻窦、鼻中隔以及蝶骨和上颌硬腭发生的骨折。近年来,MSCT技术不断完善,由于其在空间分辨率、扫描层厚度的优势,可以多角度、多方位的对颌面部外伤复杂骨折成像,使骨骼与组织间呈现更清晰的图像[6],因而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MPR能够获取不同角度影像,能够沿平面的容积进行三维数据截取,采取投影最大、最小平均强度获取影像资料[7]。在本文结果中,眼眶骨折、颧骨骨折、筛骨骨折、上颌骨及下颌骨骨折均可经MPR明确,说明MPR对深层结构的断裂、横断面的平行走形,均有显著性优势,可以减少漏诊与误诊,但有6例鼻骨骨折未达到MPR明确诊断,则说明MPR无法对病灶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三维解剖给予充分显示,所以应进一步参考SSD、VR、MIP结果,避免鼻骨骨折的漏诊与误诊。
SSD主要进行模型表面的计算,达阈值以上则默认为CT相邻像素对与表面图像间形成的亮度差异起到连接作用并实施重组[8],其能够不受任何因素旋转图像完成三维重建,同时采取切割技术完成三维图像的切割要求,骨折方位、大小、形状、角度的判定更趋于理想化。但本文结果显示,眼眶骨折、颧骨骨折、上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鼻骨骨折及筛骨骨折,SSD未达到每一例完全明确,可能由于接入数据信息时阈值过高,导致图像呈低像素,故对深层骨折无法明确。
VR能够获取最真实的三维立体图像,对所有数据可进行最大化利用,由于SSD、MIP仅对阈值以上的像素大小敏感,所以VR在一定程度上优于SSD与MIP。VR能通过工作站系统软件实施原始数据的信息处理,对灰度、亮度进行调整并转换为三维图像,骨折线、高密度骨片显示更为清晰。同时,VR还能够对骨折病理进行一定程度的立体显示,通过任意切割图像、旋转图像角度,进一步明确敏感区域,对重叠骨折的深部构造也较敏感。但本文结果显示,眼眶骨折、上颌骨骨折、鼻骨骨折及筛骨骨折,未达到每一例均完全明确,可能由于VR分辨率较MPR低,遇到塌陷不明显骨折、移位不显著骨折等细微病变,常无法达到理想化所致。
此外,本文结果中MSCT重建组在对眼眶、鼻骨、上颌骨、下颌骨等复合骨折检查方面较X线组有显著优势(P<0.05),后续根据患者病情、MSCT重建结果、自身体质予以相应治疗,其中69例采用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16例予以保守治疗,并均随访1年,患者颌面部外伤的外形、咬合能力均达到良好恢复,进一步说明采用MSCT后重建技术检诊,可以明确判定颌面部外伤复杂骨折伤势,能够为诊断、后续治疗及术后康复等提供有价值的、重要的参考信息,应予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玉玲,张惠芳,田文红,等.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7):1063-1066.
[2]朱红华,公柏娟,李志民,等.颌面部骨折患者的CT资料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3):303-304.
[3]李立.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MPR、VR)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药,2012,52(32):96-97.
[4]师莉芳,白芝兰,秦瑞峰,等.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3,(6):567-568.
[5]危成波.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综述,2013,19(21):4016-4018.
[6]郭晓川,徐和甜.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应用[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3(1):37-38.
[7]阮建波,方金平,林巧燕,等.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头颅颌面骨骨折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1):157-159.
[8]孙明磊,王海斌,刘杰,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复杂骨折诊治中的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6(5):793-795.
(收稿日期2015-9-9)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5.12.037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5)12-1412-02
作者简介:吴若岱(1984—),男,广东潮安人,硕士,主要从事临床医学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