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多媒体,让语文教学“高大上”
2015-03-02赵雨虹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育才学校天津300454
赵雨虹(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育才学校,天津 300454)
用好多媒体,让语文教学“高大上”
赵雨虹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育才学校,天津300454)
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各科教学的“必杀技”。应用多媒体教学,让原本有些枯燥单调的课堂变得精彩纷呈。走上工作岗位时间不长的我,尽管对多媒体教学还有些陌生,但随着日常教学的频繁使用,已经对它迷恋至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用好了多媒体,能够使语文教学陡然变得“高大上”,陡然魅力倍增。
一、画面声音形象直观
语文教学说到底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语文教学审美价值、人文价值的实现,需要学生在大脑中经历一个“存储—转化—生华”的过程。而转化之前的语言文字,对任何一个阅读者来说,都有些抽象和模糊。有了多媒体,这些抽象的文字就可以形象、直观起来,变得容易接受。
我所任教的学校,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中有很多写景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散文《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等,如果没有多媒体,学生阅读、理解这些优美的文字,需要在头脑中持续进行大量的想象,这极易给学生造成思维的疲劳。有了多媒体,能够帮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学习散文,首先是读。备《春》一课时,我找到了某电视台制作的一个朗读视频。在这个视频中,舒缓的男低音配上形象生动的电视画面,将春天的生机勃勃、艳丽多姿,直接展现在人们面前。课堂上,引入新课之后,我让学生先合上书本欣赏视频。学生们凝视着大屏幕,很快就被优美的音、画吸引住了,尽情享受了春的美轮美奂。然后,我话题一转,启发学生:春天如此之美,那么,朱自清先生又是如何运用生花妙笔,将春天的美一步一步生动地描绘出来的呢?这时候,我再让学生打开课本,认真阅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欣赏优美语言,品味作者细腻热烈的思想感情……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高,学得特别投入,问题也解决得异常顺利。
除了写景的散文,我发现其他很多文章运用多媒体,也能够使课文的讲解变得形象,使学生的理解、内化变得轻松。如七上第五单元是一个说明文单元,《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诗,学生对化石这个东西很感兴趣,但见过的化石却不多,对于化石的形成更是难以理解。备课时,我充分利用网络,为学生搜集了关于化石形成的视频资料,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进行播放,学生顿时眼界大开,既见到了以前没有见过的诸多化石,又形象地了解了化石形成的过程,解开了藏在心头多年的谜团,学习兴趣可想而知。更为关键的是,学生了解了化石形成的有关知识,再去理解文中那些看似生动实则抽象的诗句,就变得异常轻松了。
二、文字展示简单快捷
语文教学,要想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需要出示教学目标,需要补充一定的背景资料;文章的结构脉络、重点难点,也需要适时地总结、板书……总之,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的文字很多。没有多媒体辅助,需要教师或学生将这些内容,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展示在课堂上,学生掌握和积累这些知识极为困难。有了多媒体,能够大幅度提高展示效率,让大容量知识攫取成为可能。
例如“明确教学目标”这一环节,以前的教师说、学生听,对于学生的大脑可能是一忽而过,很难形成深刻的记忆。运用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学生不但可以了解这节课要学什么,而且老师还可以进行简单的讲解、强调,以使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然后带着目标踏上学习的旅程。
语文课文涉及到很多著名的作家,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经历,知道他们在文坛上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对于学生真正走进作品、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将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整合,然后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较为经济地“据为己有”。
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所蕴含的对母亲那种刻骨铭心的怀念,学生是很难仅从文本中反复阅读就能理解和体会得到的。这个时候,助读资料就派上了用场。利用网络,我对有关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然后按照一定次序传达给学生。我展示了史铁生坐着轮椅的形象,展示了史铁生的生平经历,展示了社会和他人对史铁生的评价,还提到了他与母亲的故事。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学生再通过读课文来理解史铁生的“暴戾无常”,来理解母亲对他的“谦卑忍让”,来理解他对母亲那种刻骨铭心的感激,就变得比较容易了。我少说了很多话,学生却学得那么认真,因为他们不只是听,而且还可以看,而且也还来得及思考。
板书亦是如此。我上中学那会儿,特别喜欢记录老师的板书。在我看来,记下老师的板书,就等于抓住了一篇文章的脉络骨架、中心主旨乃至写作手法。然而,那时教室里没有多媒体,老师边讲课边板书,经常在讲台上手忙脚乱,有时候讲得忘情,不免忘了板书,记一课完整的板书,似乎成了一件难度相当大的事情。因此,从走上讲坛的那天起,我就注意整理每堂课的板书,精心设计,适时地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从容地记下,师生共同省却了很多时间。
三、结构进程清晰完满
一堂课是一个相对的整体,但又不能囫囵吞枣地传达给学生,还要将课堂的几十分钟分割成一个个教学环节,课堂上将所有的教学环节顺利完成,下课时心里就会感觉轻松,不用背负今天的债。关于课堂结构,我最早接触,也很欣赏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教学法”。
“板块教学”将教学过程分出若干个“教学环节”,即“板块”,每个“板块”各自占有一定的时间,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各个“板块”之间大致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再到创造的逻辑顺序。
板块教学最大的优点在于:教学思路清晰,进程井然有序。余映潮老师提出和运用板块教学时,可能课堂上还没有多媒体,但时至今日,多媒体的普及运用,极大地方便了板块教学的备课和实施。
首先,多媒体让板块的划分更明显,更加印象深刻地装在老师的脑子里;其次,课堂上,多媒体又让板块教学的实施变得更加方便和易于操作。如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我在备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第一板块:感知内容;第二板块:欣赏语言;第三板块:探究写法;第四板块:当堂检测。备课时,我将这四个板块的内容排列在课件上,并反复推敲、设想课堂上具体实施时会遇到的各种情形,做到了“烂熟于心”;讲课时在多媒体的引领下,“按部就班”地开展每个板块的教学活动,自然是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我所工作的学校,推广叫做“五步教学法”的教学实验,其中最后一个环节便是“当堂检测”。“当堂检测”对巩固学生当堂所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开始,我感觉加上这一环节有点困难。主要是检测题不能出得太多,题多了根本完不成,题少了又不值得去印刷成纸质练习。而有了多媒体,这一难题迎刃而解,一张幻灯片,就可以完成这一板块。前面几个环节结束之后,我把练习展示在大屏幕上,学生可以迅速完成检测,既省时又有实效。如果去掉了这个环节,整堂课就感觉不甚完满,总有些不放心之处。而这一切,还是多媒体的功劳。
总之,多媒体能够精彩课堂内容,提升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已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当我们的课堂不再死气沉沉、不再枯燥无味、不再杂乱无章、不再劳时费力,而变成“高大上”的多彩世界,学生心中的欣喜可以想象,最后的收获也不可估量!
赵雨虹(1992-),女,天津滨海人,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育才学校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