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5-03-02李文茸

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笔者过程语文

李文茸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教育科研所,吉林 双阳 130600)

笔者初中语文教师出身,离开教学岗位近20年的时间了,但作为一名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有幸经常被聘为区里各类语文教学大赛的评委,邀请到课堂上观课、评课,在对基层中小学校课题研究指导过程中,也经常会深入语文课堂,深切感受到我们新时期课堂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变。应该说这些改变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推动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进步与发展。但在观、评课的过程中,对当今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会有一些困惑与感悟,现将自己粗浅的观点表达出来,与同行共勉。

一、教师素养比教学技巧更重要

但凡被学校推举上来在各类大奖赛、大型教学活动中做公开课的老师,应该是他们学校里很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听课者能充分感受到他们在教学方法设计上、课件制作上、驾驭课堂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很多公开课课堂效果都是很精彩的。但笔者觉得很多老师的语文课“炫技”的成分太多了一些。老师们因为过分看重语文教学方法上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操作方面的东西,而忽略了语文教学最本真的东西,那就是一位语文教师在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说这些,笔者并非否定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中小学生,他们的认知心理与认知能力都存在一些缺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但是,作为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将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为有思想、有内涵的独特教学风格。曹文轩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的阐释:“我认为,方法是分级的。一级方法应该是哲学意义上的方法,是关于如何思维、如何认识存在、如何叙述这个世界的方法,是大法。”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一个语文素养高的老师就应该是心有大法的老师,心有大法才是为师的最高境界。

一直以来,笔者都有这样的认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态度,语文能力的高低,与老师的教学技巧没有太大的关系。一个真正好的语文老师,最重要的应该是学生走进语文殿堂的引导者。这个引领者除了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必须真诚地热爱语文,将语文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和情感之中,并能将这种情感能倾注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去。让你的学生因为你,才感受到语文世界的精彩,并能使其因为爱上你而爱上语文。所以,笔者觉得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认真研究学生,将自己的身心沉静下来,练“内功”,不要把心思只放在如何活跃课堂上。常言道:“静水深流”,深水之中,你听不到流水的声音,但你能感受到暗流涌动的巨大力量,相对安静的课堂,也许会更有魅力。

二、做好课堂角色定位,找到课堂最佳平衡点

观过基层老师的公开课,总有些困惑:现在教学课堂的角色定位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这让我们看到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开始变着花样让学生活起来,于是在语文课堂上呈现出又是读又是写,又是表演又是唱,又是讨论又是游戏的景象;更有甚者,有的老师将自然课上的实验也拿到语文课堂上去做,语文课成了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似乎学校只开一门语文学科足矣。很多时候,课在热热闹闹中开始,在忙忙碌碌中结束,学生情绪高涨,教师不亦乐乎,听课者傻子一般在跌宕起伏的教学过程中跟着振奋了一把,可是下课“吧嗒吧嗒”嘴,才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所以我在想,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就一定达到了新课标要求了吗?就真正突出教学民主了吗?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存在,仅仅以如何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为目的,那么课堂上无论学生怎么活跃,也只是一窝蜂、一团麻、一滩沙,一首无序的烂曲。曹文轩先生还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一个讲授者,应该知道讲台是属于他的,那是他的位置所在,那是他发心灵之声、发智慧之声、发启蒙之声的地方;也是给每个孩子发声的机会,将教鞭当成羊鞭,将这群羊赶起来,去山坡、去草地、去水边,这是一幅现代画,现代课堂最生动的画面,但这并不应当是以讲课者的失语为代价的。最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强强集合,有众声喧哗,也有独领风骚。要让孩子们在那一刻领略你的睿智、才华和风采。”

笔者觉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定位不应该简单地以主导或主体为定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导不能弱化自己的师者作用,不能脱离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性,不能脱离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也不能脱离学生本身的学习需要随意去导。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找准导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去平衡自己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并非是教与学简单的关系,更应该是合作的关系,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也要懂得向学生学习,跟着学生一起成长,课堂应该是教学相长。

三、大赛课也应该保留教师的真诚

每次以评委身份参加语文教学大赛和观摩,都能充分感觉到各所学校的高度重视,很多课指导和锤炼过的痕迹很明显。课件资料准备得也很充分精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绪也算饱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连接得很顺畅,几乎每个教师的课都是文字教案的口语翻版,很少教师突破教案设计,有新的创新和发展。观课的过程中,笔者一直希望在课堂上能出现点“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这样就能感受我们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机智了。但是真的很遗憾,一些看似完美的课堂似乎缺了一种很可贵的东西,那就是教师的真诚与智慧,这也正是令人感到最不舒服的地方。大赛课与观摩课作为展示课,它承载的任务固然与我们平时的常规课有所不同,这样的课很可能凝聚着一个学校集体的智慧,在某种程度反映出一个学校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和独特性,具有着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所以我们不能从常规课的角度来评价它。但我还是不免有些疑问,假如这样类型课的教学设计多些自然真实的元素在里面?假如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少些牵强的表演,多些智慧和真诚,教学效果是否会更好一些?

四、如何定义“高效”课堂

当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喊得最响的口号应该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何为高效课堂,查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还是不能对“高效课堂“做出个科学的定义。2013年4月双阳区组织了一次“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作为该次活动的语文学科大赛评委,观了16节参赛课,感觉一些讲课的老师对高效课堂的定位也不甚准确,主要困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效课堂是不是知识容量大的课堂?16节课里,几乎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在有限的40分钟里,老师教学设计的内容很多,听说读写方面的教学面面俱到,但感觉很多应该重点落实的知识却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般一扫而过;笔者不知道这样是否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也弄不明白“高效”是否等于“大容量”。

第二,高效课堂是否追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总感觉现在的中小学教学课堂,过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过分在意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了。在短短的40分钟内,学生是不停地在动,但是总感觉教师设计的诸多教学活动环节多流于形式,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太注重教学反馈与评价,或者说没时间评价或反馈,即使评价也都是“你真棒”、“你真有思想”、“你真勇敢”、“你真了不起”之类的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甚至是极不负责任的表扬,课堂教学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不甚明了。笔者困惑,高效课堂是否就只是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方式的改革。

第三,高效课堂是否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很多教师课堂上没有板书设计,写在黑板上的除了课文标题,几乎没有任何文字,教师整个教学过程都依靠多媒体的课件播放和演示来进行教学,甚至板书设计内容,也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来。这样的教学是能够吸引孩子的眼球,但是过于直观生动的画面和音乐,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如果教师的手指只习惯于点击鼠标来授课,那么她还能在黑板上写出漂亮规范的中国汉字吗?如果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是为了弱化甚至取消传统板书文化而存在,那么对于我们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喜还是忧呢?

虽不知如何定义高效课堂,但是笔者以为,高效课堂必定是高质量的课堂。如何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什么,成长了多少?

猜你喜欢

笔者过程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老师,别走……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