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安龙县毛草坪小学为例

2015-03-02杨倬东

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草坪民族儿童

高 艳 杨倬东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1]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半年以上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未成年孩子。[2]毛草坪小学地处贵州省安龙县,贵州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大批的外出务工人员,导致留守儿童较多。由于家庭经济、地理环境等因素导致留守儿童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共同解决该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改善该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迫在眉睫。

一、毛草坪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黔西南州2013年教育年鉴记载,为了推动该地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发展,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针对该民族地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政策,极大地提升了留守儿童教育质量,但该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缺的教育资源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有过留守经历的儿童数量将达到1.1亿人。[3]毛草坪小学只有一至六年级六个班,79名学生,39名留守儿童,7名任课教师,没有英语老师,学生小学英语教育为零,音乐、体育及美术等课程的专业教师空缺,一师多班、一师多科的现象普遍存在,师生比例失调,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该小学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教学条件异常艰苦,工资待遇较低,留不住教师,因此教师配置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缓慢,政府对该小学财力、物力支持力度不够,经费紧缺,办学条件较差,课外图书资源较少,只能配备最基本教学器材,教学设备跟不上教学需求,缺少现代化的电子教学设备,教育资源的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该小学教学质量。

(二)艰苦的学习条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毛草坪小学留守儿童较早独立地承担着家庭责任,他们不仅要照顾自己,负责自己的日常起居及家务,而且还要照顾爷爷奶奶及弟妹,生活的重担给他们的童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和其他同龄的非留守儿童相比较,生活显得异常艰辛,他们也变得更加的成熟。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该小学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教育监督,没人给他们创造正常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有时会产生依赖性及惰性,降低了他们学习的动力。最重要的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的因素,放牛、挑水、做饭、照顾老人及弟妹等繁重的家务成了他们沉重的生活重担。他们除了在教室上课之外,没有剩余的空闲时间可以学习,在上学期间,他们每天要走两个小时左右的山路才能到学校,有的孩子只能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一边走路一边背书,学习条件较为艰苦。

(三)突出的心理问题

毛草坪小学很多留守儿童承受各种压力,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不完善,缺少心灵的沟通,他们往往性格内向,不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自卑心很强,不愿相信他人,有自责倾向,缺乏安全感等。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

父母迫于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在此期间给孩子的电话大多都只是饮食健康上的关注,极少涉及情感上的交流,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后,性格变得胆小焦虑。据在该小学支教的老师反应,一些孩子表现得过于胆小,当他们上学迟到,老师并没有责罚之意,他们自己却哭得稀里哗啦。父母亲情缺失导致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民族教育的课程缺乏

“民族教育屮最具特色的是‘双语教学’,即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教学。”[4]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儿童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体,儿童传承和发展着民族的宗教信仰、伦理观念及风俗习惯等。家庭是儿童民族文化获得的首要场所,父母外出务工对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致使儿童从小生活在民族文化缺失的氛围中,间接导致了民族文化的断层。

现代主流文化冲击着少数民族文化,师范院校接受的教育大多都是以汉族文化为基础,即使是懂双语的教师也缺乏传授民族文化的技能,不能将自身民族文化知识与现代化的知识有机结合,国家统一培养出来的教师很难在民族地区开展教育工作,毛草坪小学所用的教材只能是国家统编的教材。因缺乏熟悉民族文化的教师及少数民族种类较多,学校开设单一的主流文化课程,并没有开设如布依族蜡染、苗族刺绣及水族剪纸等民族文化课程,因此如何开展民族文化课程已成为该小学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制约毛草坪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因素

由于该地区极端的自然地理环境,落后的经济态势,受阻的交通条件等,使得该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层出不穷,具体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落后导致教育资源短缺

毛草坪小学坐落在万峰湖镇下箐村,地处峰林深处,山高谷深,喀斯特地形地貌突出,缺水少土,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学校旁散居着十多户人家,过着艰苦的日子。在该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经济水平较低,导致工作环境较差、工资待遇较低及教师自身发展受限等,师范院校毕业的本专科生大多都不愿意在此奉献宝贵的青春,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贵州是全国最落后的省份之一,由于经济发展受限,政府对全省学校教学设施的投入较全国都不足,当地相关部门对该小学教学设备支持力度不够,仅有最基本的教学设施的首次建设投入,无年计划投入。[5]该小学自身又无其他经济来源,因此经费缺乏,办学条件较差,基本设施设备严重紧缺。

(二)地理环境限制学习条件及生活水平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里的重担就落到了留守儿童身上,课余时间一方面要照顾弟弟妹妹的生活起居,有的甚至要照顾年迈的长辈,另一方面还要顾及田里的庄稼,喂养牲畜及放牛等,学习条件较为艰苦,繁琐的农活和家务只能减少儿童用于学习的时间。

安龙县地处云贵高原,山路崎岖,交通不便,留守儿童每天来回要花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路途遥远,求学道路异常艰辛。该小学未能给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条件,除了从2012年起有营养午餐之外,其住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该小学文体设施欠缺,课堂桌椅陈旧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缺乏等,只能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因此,学生的学习条件异常艰苦。

(三)家庭经济问题引发儿童心理失衡

毛草坪小学留守儿童父母的生计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就会一直存在。父母外出务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一家人的生活问题,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当地农业效益较低,父母一年的忙碌,甚至全家的基本温饱都不能解决,因此外出务工是父母首选之举。

父母常年在外,不能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儿童,使得儿童和父母感情较疏远,儿童只能生活在隔代教育监护之下,监护人往往只重视儿童的生活和安全问题,极少触及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烦恼得不到有效排解,导致儿童缺乏安全感,性格孤僻,产生自卑心理,不擅于与人交往等,从而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6]

(四)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博弈的势弱

毛草坪小学位于安龙县万峰湖镇,自然环境相当恶劣、经济条件极度落后、交通条件极不便利、人民思想极为保守。据杨老师资料记载,该小学能使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屈指可数,所以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及风俗,不能很好地了解民族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和少数民族学生沟通交流。

截至目前,大多师范院校并没有开设双语课程,培养出来的都是汉文化教师,再加上对少数民族文化风俗知之甚少,不能将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兼容,因此,教师很难在民族地区较好的传授知识及文化,唯一的办法只能采用国家统编的教材,开设主流文化课程,只能传递大众文化——汉文化,导致了本民族文化的淡化甚至丢失。

三、毛草坪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层面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拙见,以此解决该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加大各级政府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

当地相关部门应拨款增加学校教学设备,补充图书资源,补足多媒体教学设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

针对该小学教师数量上的不足,相关部门应适当放宽对该小学教师的编制和招聘计划,全面施行“特岗”教师计划,制定更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到该小学任教,确保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一视同仁。给予到该小学从教的教师较丰厚的待遇,给予教师住房补贴,对于紧缺学科的教师,如:外语、音乐、体育等,学校应增加其招聘人数,给予教师特殊优惠条件,弥补教师数量的不足,以达到学科教师的结构合理。

(二)加强寄宿制学校良好学校生活氛围的建设和管理

当地政府应加大对该小学的资金投入,督促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当地媒体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及网络等开展宣传活动,呼吁社会力量,建立该地留守儿童教育基金会、慈善基金会,鼓励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解决建设寄宿制学校资金困难问题。该校领导应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儿童的住宿条件和饮食条件。

寄宿制学校能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及安全问题,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在毛草坪小学,一方面,一些监护人不能正确的对待留守儿童,认为只要给儿童吃饱穿暖、不出意外就是最好的,他们并没有考虑到儿童的内心需求和情感变化,不能给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毛草坪小学的孩子们大多都住在山区,山高谷深,不通公路,每天要走两个小时左右的山路,孩子们年纪小,路途遥远,路上难免出现安全隐患。因此,为了让家长、老师放心,让孩子安心学习、减少路途奔波,毛草坪小学应为学生提供住宿,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势在必行。

(三)加深家庭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情感关爱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父母要对家庭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父母应转变观念,背井离乡打工挣钱不仅仅只是为了让孩子吃好、穿好,孩子需要更多父母的关爱,父母应加强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多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及学习情况。父母应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及心理变化。父母双方都需外出的,要选择适合照顾孩子的监护人,尽量将孩子托付在有责任感、有耐心的家庭里,使孩子感受到生活在一个完整温馨的家里,让孩子从监护人那里享受到跟父母一样的关爱和教育,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减少孩子心理负担。

2013年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杨元松,毛草坪小学语文教师,27个留守儿童的班主任,兼任教导主任、音乐、体育等课程的老师,正将其青春奉献给这所小学及小学的孩子们。直到杨老师所带的26个留守儿童写的《中国留守儿童日记》出版,直到他站在中央电视台屏幕前的那一刻,社会才渐渐关注和支持着这所小学。杨老师的精神、坚守及奉献,为该小学乃至全国的教师都树立了榜样,该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改善。但是杨老师一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应呼吁更多的教师关爱留守儿童,让儿童在学校也能感受到温暖,减少孩子心理问题,让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学习。

(四)加厚民族文化浓郁的校本课程

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如何有效地把主流文化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其传承,是民族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民族大学和学院专科及本科应更多的开设双语课程,适当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的招生名额,分门别类的开设少数民族文化的课程,培养双语教师,如:苗语汉语教师、壮语汉语教师及布依语汉语教师等。

万峰湖镇下箐村大批中青年外出务工,致使民族文化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将希望的火苗转向了学校教育,但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大多与所处的文化环境不相容,使学校教育很难在民族地区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有学者指出,全国传统教材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需要脱节,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需要大胆改革,走出自己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7]毛草坪小学在教育中应采用双语教学,兼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开设民族文化课程,将民族歌舞、民族语言文字及民族手工艺等纳入学校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使少数民族学生热爱自己的民族及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为了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体现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和谐共生,应开设反映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民族课程,大力培养熟知少数民族文化的教师。

毛草坪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工作难度很大,困难重重,仅凭一朝一夕、一己之力是不能够彻底解决的。当地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教育管理及制度建设,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积极配合并给与孩子更多的关爱,学校及教师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以人为本,在教学上更多的投入感情,给予孩子应有的保护和关注。只有政府、学校、教师及父母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才能真正使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加有保障,留守儿童的明天才会更加的光明与灿烂。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J].中国高等教育,2010,(15、16):5.

[2]岳慧兰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研究,2006,(10).

[3]全国留守儿童心理普查倡议[EB/OL].http://news.xinhuanet.com/yzyd/society/2012083l/c_l12918884.htm,2012-08-31

[4]苗东霞.双语教师的新型角色[J].民族教育研究,2011,(6).

[5]周金坚.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7,(12).

[6]杨素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J].基础教育参考,2004,(07).

[7]刘慧群.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接轨问题研究[J].学术争鸣,2010,(1).

猜你喜欢

草坪民族儿童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草坪理发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们都爱大草坪
爱护草坪
You Are the Real Winner of the 2008 Olympic G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