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2015-03-02张杨阳
作者简介:张杨阳(1986-),女,河南三门峡人,河南师范大学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一、河南省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现状
民办幼儿园是指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自筹资金,依照规定设立的实施幼儿教育的教育机构。 ①那么所谓农村民办幼儿园,就是指在农村完全由私人或私人团体举办的,符合政策规定的幼儿园。2010年河南省农村幼儿园共计4097所,其中民办幼儿园3522所,占总数的85.97%;农村在园幼儿共计1,059,227人,其中民办幼儿园505,847人,占总数的47.76%;农村幼儿园教职工共计36,133人,其中民办幼儿园31,776人,占总数的87.94%。 ②可见,在河南省的幼儿教育上,农村民办幼儿园不可小觑。
目前,河南省每个县区仅形成了以一所公立幼儿园为辐射的民办幼儿园教育体系。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和教育大省,国家财政及省级财政投入的有限导致了公立幼儿园不仅数量少,发展也是束手束脚。公立的普惠性幼儿园是幼教事业发展的目标,但当这个目标尚未实现之前,作为河南省幼儿教育主力军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在河南省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完善、社会与国家的发展上可以说举足轻重。一方面政策允许,河南省农村民办幼儿园百花齐放;另一方面政策监管不当,多而不精,杂而不符,波动性大,河南省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又举步维艰。
二、河南省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困境
(一)师资的不足与流失
河南省是教育大省,农村幼儿教师极度匮乏,2010年河南省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为31,776人,幼儿为505,847人,师幼比例约为16:1, ③并且农村民办园幼师普遍面临着以下的职业生存和发展问题:经济收入低,农村幼师的收入普遍在300~800元之间;社会地位低,保教不分,幼师难以摆脱“保姆”形象;工作风险大,农村民办园办园质量较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比较繁重;家长工作难度大。根据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河南省留守儿童高达10.73%,监护人多为老年人且文化素质偏低;园本管理文化的缺失,对农村幼师缺乏应有的尊重和关爱;农村幼师不属国家注册在编工作人员,福利待遇低,工作前景没有保障;多数民办园都没有与雇用的幼儿教师签订劳动合同,双方约束力差,师资力量不稳定;加之农村幼师素质偏低,对教育事业认同度低等等,以上的这些问题都使得河南省农村民办园幼师流失严重,从业没有持久性,幼师梯队年轻化,难以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传帮带结构。
(二)生源的恶性竞争与波动
河南省农村民办幼儿园目前的行业利润在20%- 40%之间。由于收费标准不统一,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无证办园又比较普遍,致使一些地区出现民办园过热,恶性竞争蔚然成风。
生源对于农村民办幼儿园的举办者意味着生存和牟利。河南省近年来留守儿童比例的上升,一方面给农村幼儿园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却使得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以文化素养偏低的老年人为主,对于低学费、高硬件、高保育的择园倾向,使得幼儿园一方面不得不加大硬件投入,另一方面却变相降低收费、教师工资和提供更多的托养成本来吸引生源。投资者不得不谋求生计而忽视教育,注重成本而忽视保教,造成形式主义成风,硬件投入大于软件,幼儿园的发展形式大于内在。
(三)政策的边缘与放纵
由于河南省幼儿教育的相对缺失,政府不得不放宽办园标准。随着河南省农村民办幼儿园的遍地开花,安全、师资、教学等问题不断凸显。农村民办幼儿园的高危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流弊,管理不当,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农村民办园的发展问题让政府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爱恨交织。此外,多数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出现对公立园拨款多、扶持多,对民办园拨款少、批评多的现象,过分重视公立幼儿园忽视民办幼儿园。 ④在河南省的某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当地县乡政府向农村民办幼儿园抽取幼儿“人头费”的现象。
(四)举办者的素质和心态
河南省农村民办幼儿园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主要以家庭模式为主,基本上都采取作坊式的管理模式。作坊式管理模式限制了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档次和规模,制约了农村幼儿园的全面长期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和发展状态都离不开幼儿园举办者的素质和心态。河南省农村民办幼儿园举办者普遍文化素质偏低,大部分为义务教育阶段分流或退休的民办教师;教育素质不够,许多举办者都未接受系统科学的幼儿教育学习和培训;投机性太强,只关注眼前利益,钻政策的空子。河南省农村民办幼儿教育缺乏有效的资源调控、有效的业务指导、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发展前景,绝大多数处于自生自灭、各自为营的状态,成功与否全在举办者个人素质而定。
三、河南省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对策
(一)稳定师资
1.从制度管理迈向文化管理。农村民办园所对教师的管理除了设定岗位和报酬分配方案、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职前培训和职后学习等制度管理,更要强化园所文化管理,从物质保障到精神关心,从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除了制定合理的福利制度,展开教师团队内部评价制度,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还要加强教师团队文化建设,增加团队凝聚力,采取“以情留人”举措;并且在管理的价值取向上既要注重办学的经济效益,又要注重办学的社会效益,打造具有高度教育责任感的教师团队。 ⑤
2.关注教师处境,提升教育信心。为稳定农村民办幼儿教师队伍,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规范农村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业务学习。首先,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农村民办幼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对已经从业的幼师和保教人员进行严格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解除劳动合同;对未从业的幼师和保教人员要求持证上岗;对已上岗的幼师和保教人员要定期培训。其次,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农村民办园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幼师的待遇,加强社会保障,提高农村幼师的社会地位,并且注重农村幼师的业务学习。农村民办园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通常较为薄弱,通过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业务学习,不断强化教师的职业信念,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提高农村民办幼儿园办园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面向孩子
1.珍爱孩子到联合做强。对于农村民办幼儿园而言,生源就意味着生存。要想谋求利润,稳定发展,就要关爱每一个入园的孩子,用爱心、细心和耐心稳定每一个生源,杜绝任何个人或团体侵犯幼儿权力或伤害幼儿的行为。另外,团结就是力量,尤其是农村的民办园更要打破各自为营、恶性竞争的不良发展状态,要走联合发展之路,寻找名园名校或教育集团,结成教育联盟,借助其他有效的教育力量快速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强。 ⑥
2.关注家长到家园一体。越是农村家长,越是要做家长工作。定期向家长汇报幼儿的发展情况,尽量每天在孩子离园时,就孩子一日流程中的一项或几项内容向家长做细化汇报,从细节上稳定家长;让一些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必要时可以提供一些报酬进行鼓励,专业育人,公开透明,让家长放心;定期举办亲子活动,提供凝聚家庭情感的园所平台;定期向家长传达正确的育儿方法,面对家长要尊敬和蔼、谦虚自信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家园互动工作有效地促进家园一体化,通过品质留住家长,通过情感感动家长。
(三)稳定政策
1.放宽政策到适当管制。政府一方面加强政策扶持,另一方面要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规范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标准和办学过程,严格办学资格条件审核,让资金雄厚、资质合格、办园经验丰富、规划设计合理的举办人开办幼儿园。 ⑦并统一收费标准,防止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影响民办幼儿园的良性发展,坚持定期、不定期地对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检查评估,不合格的幼儿园坚决予以取缔。
2.政府之痒到兼容并包。河南省农村儿童就近入园需求极大,公办园多位于城区且数量较少,农村民办园的取缔是极不现实的。因此,政府部门必须严格依法,尊重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自主权和财产权,生成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杜绝各种形式的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对个别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违法和侵权行为必须严肃追究,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⑧为了促进当前河南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在规范中发展,在兼容中扶持,才是政府对农村民办幼儿园应持之道。
(四)提升园长
1.培训指导与自我修养。政府应该加强农村民办园的举办者及业务园长的培训指导,让他们明白自身优势和劣势,如何有效使用园舍设施,如何有效利用本地资源,如何长远发展,增强他们的智力支撑,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思路与教育教学模式。农村民办园的举办者及业务园长也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改进办学理念,体现以人为本,关心热爱幼儿,严格执行保教结合的原则,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目标;要借鉴周边乃至全国名园办学经验,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幼儿教育和保育质量,为本地区乃至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⑨(下转1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