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读者意识,构建作者与读者之桥梁

2015-03-02戚哲俊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阿长诸葛亮习作

◎ 戚哲俊

强化读者意识,构建作者与读者之桥梁

◎ 戚哲俊

所谓“读者意识”就是指进入写作行为中的人对阅读对象的自觉确立的意识。简而言之,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心里始终有“写给谁看”的意识,并根据读者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内容,运用恰当的形式,也就是写作服务于交际的需要。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呢?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

教师等于读者,这个命题常常很难成立。但教师通常却是学生作文唯一的读者。与其说是读者,倒不如用“评判者”更为合适。学生写作也极少是出于兴趣,更多的是因老师的要求,因老师背后所主导的高分机制和应试机制而写作。缺乏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内在要求,更缺少写作的兴趣与梦想。因此,教师常常被学生认为是权威,是评判者。所以,在学生习作这项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改变角色,让自己成为读者,从理解和欣赏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从学生的角度看待他们的作品,欣赏他们,肯定他们。尽可能去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同时要合理利用评语,这是教师作为读者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渠道。评语中要尽可能展现教师的真诚,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把自己的想法真切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真正懂他,真实地进入了他的世界,而不是以一个评判者的角度去指出学生文章中的不足,这样容易造成师生间的距离感。只有教师首先将自己置身于读者的位置,才能为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参与学生写作过程,假设隐性读者

目前,较为常见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布置作文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改作文——课堂讲评。而在这些环节中,教师指导环节常常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恰恰要将教师指导作为重点。

1.设置障碍,增加文章“曲”味性。

初中学生写作,主要还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而记事为写人之本,任何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要依赖事件的发展。所以,叙事是初中生写作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写作训练的重中之重。大多数学生叙事较为平铺直叙,波澜不惊,以写完,能交为最终目标。所以,这样的文章往往很难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显得太过于枯燥无味。这时,读者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读者,我们更容易被一波三折的文章所吸引。因此,要增加文章的“曲”味性,就要在文中适当的地方设置障碍。以学生熟悉的《三顾茅庐》为例,文章之所以精彩,就在于刘备三兄弟三请诸葛亮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请诸葛亮,诸葛亮云游在外,二请诸葛亮,依旧失望而归,三请诸葛亮,终于见到孔明本尊,正是这重重障碍,才使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2.欲扬先抑,吊足胃口。

这种写法就是在写人时,明明要赞美某人,却在开始时故意让其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不良印象,直到在文章结尾处还原人物本来面目。或者在文章开头故意设置意外情境,引起读者的关注,却又不告诉读者,故意吊一下胃口,先把故事结尾瞒一会,以创造出意外之效。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作者首先将阿长设置成为一个浑身毛病,说话粗俗,思想保守的农村妇女,到最后才将阿长关心孩子、善解人意的一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刮目相看。

三、生生阅读,互为读者

作文写完,并不是写作训练的结束。生生阅读,互为读者也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读者意识。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是评价学生作文的唯一对象,这在无意中提高了教师的权威性。近些年,新课程理念的出现,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读者意识”也具有重要作用。

1.确立目标,强化读者意识。

笔者之所以说是生生阅读,而非生生批改,是因为这只是学生间互为读者、互相欣赏的一个过程,并非互相批改、互相打分的过程。因此,在组织生生互相阅读的时候,要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否则,这个过程极有可能成为一个互相找茬的过程。比如说,这次习作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和作用,那么在生生阅读这一环节中,我们就以欣赏细节描写为主,找到对方细节描写精彩之处,互相摘录佳句,这样既有针对性,又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提高细节描写的能力。

2.板报展示,成功分享。

在生生阅读环节结束后,我们还可以将学生普遍认为写得好的作品挑选出来,并打印出来,贴在黑板上。这种简单的展示,使得作文成为每个人的舞台,充分保证了每位学生都有练习、发言、展示交流的机会。学生在展示中自我肯定激发了写作兴趣,而且在欣赏别的同学优秀作文的同时,在无形中也学到了写作方法。因为触动了学生的情绪,触及了学生的精神需求,被肯定的精神需求。当然,如果有条件,将优秀作文以班刊的形式出版,其激励作用应该更好些。

朱自清先生认为,学生写作必须以一定的读者为目标。但是在具体写作中,一些学生往往意识不到“假想的读者”,往往不去辨别各种体裁,只马马虎虎写下去,实际上,缺乏读者,写作活动也就没有完成,忽视读者,写作就不会成功。而强烈的读者意识才是写作成熟的标志。

(浙江省慈溪市新浦初级中学;315300)

猜你喜欢

阿长诸葛亮习作
高铁阿长过生日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阿长买《山海经》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习作展示
鲁迅《阿长与》的真情之美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